|
第一次来到这个论坛,写写心得体会,全当新人报道了。 冲令狐学拳札记 序
至今练习太极拳已经满7个年头了,回首这七年对太极拳的不懈追求,越发感觉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是博大精深。 回想这7年来学拳的不易、练拳的艰苦,内心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一来是让后进们少走弯路,二来也给自己一个小结,从此可以轻装前进。 在这些回忆里面,难免会涉及一些人和事情,也难免会有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评价流露出来。因为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所以…… 第一章 缘起 说我 返璞归真
在这一章里面我要以我的经历作为故事,讲几个通俗的道理。 故事1:怀疑精神 与 完美主义 我打小儿就开始接触体育了。小时候老爸带运动员训练,我就在一旁跟着比划,记得最喜欢的就是赖在海绵垫子上面和那些运动员嬉戏打闹。老爸一生严谨,对待专业更是勤于钻研,他很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从不搞涸泽而渔的事情。老爸在中学带运动队,他不喜欢从少体校挖成绩好的运动员,一来是不愿急功近利、二来他认为那些孩子已经被拔苗助长,今后运动成绩很难进一步提高。跟他训练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老爸在新生报道时站在校门口自己挑来的。跟他训练的孩子普遍反应训练的不是很苦有时还很有乐趣,但是成绩却提高的比较快。举个简单的小例子,老爸训练中长跑,同样是长距离的素质训练,老爸会带着队员跑到几公里外去比赛爬山,一来训练内容和量都保证了,二来队员也会觉得很有趣。比起其它的教练,往往只会让学生围着400m的跑道在跑圈,好一点的会去跑公路。 上面说的也许有人认为是题外话,可是我已经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对于体育理论、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等知道的要比一般的人多一些。而且,我也继承了老爸的一些优点,就是喜欢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凡是都会在脑子里面问一个为什么;为了做好一件事情,我会不计成本、不惜体力和脑力;在做一件习惯的事情时,我往往会再花些气力去思考,如何能够做的更好一点。有人也许会认为具有这些优点的人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吧,答案是否定的,这些优点都是两面的,它们也给了我一些阻碍,我会在后面的叙述中提到的。 故事2:混口饭吃 与 小人之心 我虽然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一直没有接受所谓正规的体育训练。原因很简单,第一、我学习好;第二、老爸认为我不是吃这碗饭的材料、也不愿我也端这个饭碗。体育圈子里面的事情我知道不少,我也不想暴料,只说一句,我在评价中国足球之所以这么烂足协还这么无耻的时候说:“在中国,搞体育的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大家都不容易。”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不光在这个圈子,在很多圈子里面“混口饭吃”就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潜在规则。在这个规则下,你说你好、我说我好、大家都好,究竟谁好?谁都不好!所以我今天在这里说的,大家看了都不要相信。我说的仅仅是我说的,对你们来说就是一个故事,顶多做一个参考。想知道真相就自己去看,自己去试,自己去体会。花力气在网上吹嘘、党同伐异、粪青灌水没有任何意义。 打住,太水了不是吗?其实不水,我在说如何去鉴别——那就记住“混口饭吃”这句就行了。看到一个搞×××的,你就记得时刻用这个最最卑鄙的念头去衡量它,如果你用这种卑鄙的标准衡量了发现你错了,我想你就可以开始勉强接受它了。 故事3:持之以恒 与 品味孤独 虽然没有机会接受训练,我却一直喜欢自己“折磨”自己。我的锻炼生涯是始于初中,那时候身体素质不太好,蹲下站起来就要眼前发黑好一阵子。加上已经知道努力学习,每天学习的强度开始加强,我家人开始要求我我锻炼身体。 最初的训练很简单,就是跑步,我家距离最近的一个公园1.5公里,公园依山而建,所以还有百级台阶可以爬。我每天的训练量就是跑去,爬5趟台阶,再跑回来,就这样坚持了6年。到了高三上学期,学校搞冬测,我千米成绩三分零四,而且这个水平一直保持了6年直到我开始练习陈氏太极拳。我的体会就是人和人的素质的差异开始并不大,往后的区别往往就在于你是不是比他更能坚持。你每多坚持一点,你就比他多得到一点,长此以往,他就比你差很多了。 诚然跑步是很枯燥的,很多人耐不住寂寞而无法坚持。而在我看来寂寞本事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体验。想做成一件事情,最需要的也许就是咬牙坚持的勇气和体会寂寞的恒心。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里,锐意进取的人、追求真理的人在耀眼光环笼罩之前,往往都像是无尽旷野中独自奔跑的勇士。 【下章预告】 第二章 洪传 大成 触类旁通 故事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3 1:49: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