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种不同意义模式的十三式对比 清玄散人 伏羲画八卦,始有《易经》。而《易经》中八卦内涵的五行,始有了道的隐含十三的模式,但并无人明确提出十三式的说法并专论之。“黄帝坐明堂,始整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九》),依据“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的原理之论,始有了八纲五纪的正式提法,始有了十三模式焯然隐约相束的矫姿。而张三峰的内家拳法,虽然是以道入武艺而立的内家拳法,但却无有任何迹象的八纲五纪形式,更见不到纲纪立式之形态影子。明时的吴承恩延续完善了旧有的阐述丹道机理的小说形式,而把丹道火候机理做了极致的发挥。在他的《西游记》中也以暗喻的形式提出过十三式(参见拙著《拳经洞微·十三式纵横谈》)。挨至明末清初的陈王廷,始于发展体验揣摩武艺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明确的八纲五纪的十三式,并以之为拳法的正式名称。这无疑是武术艺术形式上的一个升华飞跃,更是武术艺术整体完善的由道入武的一个典范模式;是前无古人的辉煌创举,故可定论为武术事业上的一个非常卓越的成就。有些反对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事实是明朗的,证据也是确凿的,家传的拳证、历史的记载都是明明白白的。虽然当今的家传有了一些漫漶遗失的缺憾,虽然亦称之为太极拳了,但这并不影响十三式的历史真实,并不影响其龙性精华。不要忘了十三式是原始于《易经》的八卦五行的,也不要忘了《易经》中有“易有太极”的说法,那么叫成太极拳也并无不可。只是处于一种慢漶模糊后的盲目跟随,总稍有点不无遗憾地感觉而已。 本来武禹襄(或者称王宗岳也行)从陈家沟原来的十三式拳法名称上,也似乎已经意识或猜测到与八卦五行有关连,但并未认识到纲纪的统筹驾驭作用因素;更难能认识到八纲五纪是统辖驾驭武术艺术的揽绳,而只从八卦五行的角度上作了应对性的生硬搭配考虑,故而出现了远离纲纪模式意义的遗憾。由于知识上的先天不足,虽然勉强根据八卦五行的形式,拼凑了一个没有纲纪作用与并非称得上式的十三势,却成了迷惑人的、毫无实际价值意义的一种累赘。同时也成了太极拳大退化的根本造因。实际上是十三式行列中的滥竽充数者,但毕竟有了壮大行业队伍盛世声势的“贡献”。其虽然有搅乱搅混历史事实的恶行,虽然有导致太极拳倒退的恶劣影响,但似乎也可有某种意义上的谅解之情。宽容毕竟是要厚道些的,只要说明了、人们认识了其错误的行径即可,以尽量减少些对人们的错误影响。这似乎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存在吧。但必须记住:它是一个虚伪的假货,而由于此假货所造成的恶果,是导致后陈家十三势所有太极拳法技术上的总体大倒退。这并非是与感情有关联的东西,所以不要从感情的角度来评论这一提法。因此后陈家的各家太极拳法,基本上是缺乏武术味道的拳法,所以作为锻炼身体的形式还马马虎虎,若要从武术的角度去认真进行锻炼,则就误入了似是而非的跑龙套的曲径了。 《易经》模式的十三式:乾、坤、坎、离、兑、震、艮、巽,是为认知宇宙客观运化规律意义上之八纲,也是被称之为“道法自然”的客观自然运化过程的规律模式;也是被《黄帝内经》称之为“天有八纪”的八纲;或按今天的某种说法称之为宇宙客观自然运动变化规律的数理模型,是亦恰当顺然。金、木、水、火、土,乃为万物运动生化变机模式意义上的五纪;是律理万物的五纪;是理清万物基本归类属性的法纪,也同时是方便驾驭万物的揽绳;乃是被称之为客观事物的“地”的自然生化机变模式。或是套用时髦的说法称之为事物生化机制的数理模型。八纲五纪合之,是乃《易经》宇宙客观自然运动规律及其生化意义上的十三模式。也是“人法地(地,客观事物),地法天(天,宇宙客观规律),天法道(宇宙客观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道法自然(道的客观运动规律性变化,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变化规律基础上的,没有任何的勉强与限制自然规律)”(见老子《道德经》)的,一种方便驾驭运用客观事物形而上的哲理模式。武艺之效法天地宇宙客观自然规律者,无非是要以顺应客观技势机势的自然变化趋势,而驾驭机势技巧以达到神应神化的最佳应机的技巧艺术境地而已。 《黄帝内经》模式的十三式: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为中医驾驭诊断辨证人体健康与病理病机意义上的八纲;也是中医对人体客观生理与病理变化规律意义上所认知方法上的纲。是以以阴阳以区别疾病的经络脏腑的阴阳归应属性,以便于治疗疾病时决定选择药物作用的相应属性;以表里来衡量疾病的内外、深浅程度,以选取药物的归经及其深浅作用的功能情形;察虚实以别疾病的真假、虚实、轻重、时机状况,以抉择适当的攻、补、伐、泄、扶正、祛邪、以及不同时、机的药物用机区别以为用;别寒热温凉以区分疾病的偏向趋势的属性成分,以定决断药物选取相应功用属性的途径。所以一个好的中医所应具备的起码技术素质,一是要有识别疾病、诊断正确的能力,二是要有临症准确用药、、恰当处方的机变灵活。当然,圣、神、工、应、庸的程度,既有先天的头脑结构决定的因素,也有后天人为的勤奋学习与思维深入的决定因素。金(肺、辛)、木(肝、酸)、水(肾、咸)、火(心、苦)、土(脾、甘),为中医意义上的人体结构生化模式的五纪,也是中医对人体客观内在形态运动生化规律意义上的五纪;同时也是中医规范药物系统性味归属的五纪。如此的八纲五纪合之,是为《内经》意义上的十三式;也是中国医学由道入医的医道摸式;也是中医方便驾驭应用的辩证认知疾病、辨证用药处方的整体诊治的应用模式;也是中医要把人变得更聪敏灵活而又善于把握时机变化的诊疗模式。这与西医把人格式化的规范机制是大不相同的。(注:括弧内前者为五脏之名,后者是其五味所宜属性,同时也是药物五味及归经的属性)。 遗憾的是当今一些人们的厚西方之今而薄中国传统之古。如果是现今的人能搞出一个像样的、能够方便认识与驾驭事物的数理模型,那将是轰动世界的呢。可惜与可怜的是许多人常把自己不能认知的事物,贬之为迷信、实用主义、假科学等。要不然便也显示不出自己神气气象了。虽然是学科学的,但却做不了科学的事情,也没有甚么耐心去做什麽费尽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心血也探讨不出甚么名堂的傻事;“让那些傻子去奋斗吧,我只要把那些有名的傻子多敲打几方便也可以大名鼎鼎了,省事,轻巧,可成大名。”君不见当今的许多“打假英雄”么,大多是此类风流人物呢。 兵法意义上的十三式: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是为兵法阵机意义上的八纲;金、木、水、火、土,乃为兵阵变化运作意义上的五纪;合之是为兵法军阵运作变化意义上的十三式。 建筑意义上的十三式: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是为建筑结构形式格局意义上的八纲;白虎(金)、青龙(木)、玄武(水)、朱雀(火)、中黄(土),是为建筑结构布局配置意义上的五纪;合之是为建筑结构格局配置意义上的十三式。 《周易参同契》意义上的十三式:乾、坤为出入阴阳之门户,坎、离为匡范郭围(阴阳变化的规律框架形式),震巽为气机变化的形势,艮兑为火候数合之机势。此为丹道意义上的八纲;金、水、木、火、土,此为颠倒和合意义上的五纪;合之是为炼丹道机意义上的十三式。 音乐意义上的十三式: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是为音乐意义上的八纲;宫、商、角、徵(zhǐ)、羽(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五声,是为音阶意义上的五纪。二者合之,是为音乐意义上的十三式。 地理意义上的十三式:四正四隅为八极,是为地理方位意义上的定位之纲;东南西北中,是为地理方向意义上的五纪;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五岳,是为地理形态意义上的五纪。二者合之,是为地理意义上的十三式。 至于“五行八作”,“五花八门”,则更是形容十三数纪的套话。 武术意义上的十三式,由于武术界尚无有“拳法道机”上的统一见识,所以出现几种不同的模式说法。但拳法道机,首开拳法十三式模式先河的,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而随之其后的、不知十三式是什麽实质内容的武禹襄,假借王宗岳之名也臆编了一套不能称之为式、不入纲纪格式的十三势。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后陈家十三式的“式”皆沿用其本源的“势”字;一是尊重其原文字之用法,一是也基本符合其不能为规范模式之意的“势”。武禹襄虽然也似乎有某种意识上的恍惚,但毕竟由于知识上的限制也只能称之为“势”而已。今人沈寿先生虽然有点明白此意,但似乎由于不愿以否定武禹襄之“功”,所以以“通用”来混淆二字有所不同之处(参见沈寿《太极拳文集》)。 近年新编成的周易拳,也有一套近似于陈王廷十三式模式的十三式。现皆列之于后,以供武术爱好者的参考。 陈王廷的十三式模式:阴、阳,柔、刚,开、合,实、虚,是为规范拳法运化技法技巧机势意义上的八纲。五纪含有两个意义上的五纪:一是为众多繁杂的技术招势整理出个最佳应用途径头绪而整合成的套路形式,使之能在高境界的层次中发挥更好的、更巧妙的作用。故而套路就成了统筹优化技术招势的较佳运化途径。以不同的技势搭配衔接、严密组合而成的套路,便成为更具有系统的兵法阵机意义上的作用价值。这也便是套路的价值意义所在,故以五个不同适当用机形势的、长短技势组合各异的套路形式而律纪之,是为五纪之一。二是训练技术招势应机变化意义上的五种推手训练方法形式,是为五纪之二。前者是以套子(路)纪束规范技势运化形势的、由技入功达境的积累训练形式,由五个以多种不同技势组合形势的套子鼎记而成;后者是由技而入用的积功训练途径,由五种不同的推手训练临机自由组合技势为用的方法形势而鼎丞。前者亦诚为高境界较佳应用技势应机变化的筹措方式;便是高境界的连续应机方法技术的积功训练模式;更是技术招势在不同应用机势形势下不同的连续运化的较佳组合形式,因此也是套子、套路意义上的境界积功形势。故五纪之要,要在纪博律技的精妙运化的组合形式;五纪之要,要在方便驾驭技势的最佳应用组合形式;五纪之要,要在能够连续应机应用技势合理组合的功夫。这种套子路化的形式,就和文人写精妙文章与高质量的书一样,应该是与小学生熟悉用、造词(散打)的功夫境界不属同等档次的。由此而看当今的散打,充其量也只是个小学程度的用词水平而已。所以五个以众多技术招势的优化组合而成的套子路形的运化形式,是对繁杂众多的技术招势整理、规范、纪束意义上的优化组合运用的方法模式。这便是五纪对众多技势合理的分配组合的统筹模式。对武术来说,要优化技术招势的应用,莫过于优化技术招势的最佳组合方式的套路形式;莫过于最能体现武术拳法灵活机动变化的技势组合形式;莫过于最能体现兵法阵机的众多技势所优化组合成的套路形势。这可以说是武术高境界的应化用机的最佳模式,也是武术技势运化过程中最为恰当合理与严谨的组合通配的运化形势。所以套路编排形式的严谨程度、衔接过程的结构形式,直接体现了武术技势的运化质量;更体现了武术门派各家套路技势运化的严谨程度,及其优化技势组合程度的质量价值。因此套路是衡量各家技术质量的关键要素所在,是衡量评价各家高级别境界价值程度的要津,决不可等闲视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