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网上为此争论了几年,今日一见,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开始,陈先生显然是把廖先生当成了普通爱好者,步子站得很随意,姿态显得很高,几次示意廖进攻其胸腹部,听不清他们的说话,也许是陈先生示意廖先生推其胸腹部吧,廖自然不会上套,只在外围游走以捕捉机会,在陈还没有完全进入面对一个平等对手的心态时,欺身直进,突施袭击。陈的第一反应我认为还是不错的,只是后撤了一步,硬生生的接了廖这一招突袭,身形基本上没有散。而廖先生主动突袭被反震回来,后撤了一大步,身形已失中正,倘若是我,或许会上前握手认输了罢。在这个回合,陈先生在变起仓促的情况下能有此效果,应属非常难得的了,如果我们抛开具体的人,从理论上来设想,防守方若能侧身引化对方这种一往无前的直力,使其落空,那是最理想的状态。只不过鄙人扪心自问,离这一境界还差得远。当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已! 在这之后,廖先生不断在外圈游走,继续捕捉战机,陈则从一开始的高姿态中回过神来,重心下沉,固守内圈,严阵以待。因双方都有听劲,相互抵消,场面一时显得沉闷,廖三次进攻,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两次拍到了陈的胸部,使陈身形微晃,应该说是得了一点小分的,但仅此而已,廖之拍击的确并非得机得势,只能算是抢机而已,一击之后,即成强弩之末,无法后续,此种打法与外家之抢手,并无本质不同。值得玩味的是廖的最后两次进攻,廖在游走中脱手直拍陈胸部,陈前脚微撤,后脚几乎没动,又是接了一个实实在在,廖一击未果,急撤身准备再次进攻,而此时陈看起来已无战意,直起身来,可能想就此为止吧,不料被廖一个箭步前冲劲打个正着,绕是桩功了得,还是退了一步。正如传说中一样,廖的眼镜掉下来,大概是转身去捡吧……,不知他们二人随后握手言欢没有?我们只知道网上旷日持久的争议从此开始…… 陈先生在整个过程之中都取守势,我猜想可能是他觉得自己是客人,又早已名满天下,犯不着在此做有失身份的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我觉得这倒与太极理念很相合。而廖先生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大有不击倒对方誓不罢休之势,在心态上很值得检讨。须知太极高手较技,下笔微尘起泰山,功力如何,触手即知,哪里需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蛮干!特别是廖的最后一击,更显得其心态失衡,超出了正常较技的范畴。胜负得失,这些练太极者应该努力摒弃的东西,在廖先生此一击中显得太过了。有趣的是,在廖先生后来的自战解说中,说是自己拍退了陈,而眼镜却被震飞,并感叹陈先生毕竟内力惊人云云。其实仔细看看这段视频就会发现,原来廖先生最后一击之时,身体前冲的速度很快,拍到陈先生身上后身势急速后撤,眼镜是因为惯性向前滑落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