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663|回复: 8

内家拳有多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0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常有趣的研究

内家拳拳师寿命之研究↓
http://myweb.hinet.net/home8/ws-science/gpf0002.htm

补充一些他们网页里没有的数据:

平均岁数:
陈式:69.625
杨式:74.69231
武式:68.83
孙式:74
吴式:80.94
八卦掌:73.77
形意:76.43


最长寿命前十名
名 次 姓 名 总寿 附注
第一名 吴图南 104 吴式
第二名 江长风 99 吴式
第三名 马岳梁 97 吴式
第四名 杨禹廷 95 吴式
第五名 胡耀贞 94 形意
第六名 陈福康 92 吴式
第六名 濮冰如 92 杨式
第八名 李子鸣 91 八卦
第八名 吴英华 91 吴式
第十名 戴隆邦 90 形意


最短寿命前十名
名 次 姓 名 总寿 附注
第一名 车永宏 31 形意 
第二名 程廷华 52 八卦
第三名 程有龙 53 八卦
第三名 杨澄甫 53 杨式
第五名 陈照奎 54 陈式
第六名 杨班侯 55 杨式
第七名 陈李甡 56 陈式
第八名 常远亭 58 吴式
第九名 郝月如 58 武式
第十名 李亦畬 60 武式

如果看平均寿数,其实没哪家寿数特别低,反而的确是吴式特别高。留意,长命榜上的六个吴式老师傅,当中只有一个是全佑的血裔。听说吴公仪的公子吴大揆很早死。

早知道总是笑嘻嘻的乌拉布叔叔、和駙馬爷高寿,但不知原来练吴式的还有那么多寿星公,长寿榜前十位占了六个,囊括冠亚季殿军

其实短命的可能有别的因素,比如说发劲太多、好勇斗狠、家族不良基因的遗传…等等

有没有发觉,杨家约有四分之一的后人有躁狂,躁狂的通常不长命,但比较能打

还有,杨家胖子比较多,吴式比较少,可惜没人做「内家拳胖子榜」这种研究

这个「研究」其实数据有点不足,还有一些客观死因没考虑,因为当中有部分是死于战乱或突发因素(如程廷华是给八国联军鎗杀的),天灾横祸凡人无可避免,如硬说与练拳长寿有关有点欠周详,加上死因会更客观一点(虽然大部分后人会隐藏真正死因,比较难找)。所以,我把这个「研究」贴出来,有一半只是当作是个趣谈而已,供大家一哂

不过做这个「研究」的朋友有这份心意,始终系件好事

btw,胡耀贞是心意,不是形意.。把傅振嵩、郑曼青、董英杰等独立列出来在「其它」栏,没列在八卦、杨式的栏内,也可争议。还有,吴孟侠几乎每一家都有修过,只把他列在意那栏也有欠周全

发表于 2006-7-30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图南到底是打吴式还是杨式的,记得前几天有人在此放过他的影象,说那是杨式的录象。哪位知道请指教。
发表于 2006-7-30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图南是打的吴式。
发表于 2006-7-30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当时看录象时我没看出是杨式,还曾经发问。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图南也跟杨班侯学杨式小架,架子是很像吴式的。


不奇怪,乌佳哈拉全佑的拳,本来就是在杨家学的,只是杨澄甫没学到祖传的拳,所以现存杨式大架才差别那么大而已。

发表于 2006-8-5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像对全佑一派很了解,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全佑一派中的王茂斋老架太极我学一个套路,虽说是吴式太极,但和吴式大架很不相同,却和杨式很像,楼主能否详细说说全佑一派的拳架,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ufeia在2006-8-5 16:19:00的发言:
楼主好像对全佑一派很了解,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全佑一派中的王茂斋老架太极我学一个套路,虽说是吴式太极,但和吴式大架很不相同,却和杨式很像,楼主能否详细说说全佑一派的拳架,谢谢。

言重了 ^^"

 

其实,我前文只是说了「全佑的拳,本来就是在杨家学的」而已,而这点,几乎全世界都知道的了,不用对全佑一派很了解才知道的 ^_^

 

如果先生有兴趣,可以參考一九三三年出版,李先五的《太极拳》,該书可见证早期吴式太极拳拳架模样。《太极拳》(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武备丛书」再版)一书是中国书店用吴图南藏书再版,于「中国传统武术丛书」系列刊行,近日香港油麻地的「实用书店」亦有新的大字版本。作者李先五是全佑先生的再传弟子。李先五师事刘彩臣,其架子较开扬,「单鞭」一式为弓箭步,右钩手伸于后方,左按掌向前,与杨式的无异。「提手上势」及「白鹤亮翅」两式,则和吴鉴泉早年的坐胯弯腰前俯触地一样......我们虽然不能单凭李先五的和吴图南的《太极拳》两书,就理解其拳架节奏和快拳的特点:顿挫相间、刚柔相济、快慢相合、前后相连等一致,但凭上述的招式,起码可粗见早期的吴式太极拳拳架未被吴鉴泉定势的模样。(吴鉴泉定势的「慢架」──上海称谓的圆拳/老架,与上述三套拳架演练不同的分别主要在「单鞭」一式上。「慢架」的「单鞭」是用马步,其它早期的是弓步,这会是另一篇文章的好题目──吴式太极拳的马步「单鞭」。)我们如果比较吴图南的拳架及李先五的和快拳的,三者是大同小异,十分接近的,都是原始的吴式太极拳拳架。

发表于 2006-8-6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解答!
发表于 2007-6-6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寿命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遗传占有很大的比例。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比例。练武的人不一定长寿,养生的人才以长寿为目的。像陈昭奎等都是长期饮酒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血栓而致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