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hf

请大家谈谈太极拳的技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8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顶
发表于 2004-10-8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太极神鹰在2004-7-1 11:47:24的发言:
其实,练太极的多,懂太极的少,懂表面拳架的多,懂技击精华的少。这一现象是太极拳自古以来的特征,是阻碍太极技击发展的真正原因。


非也。不是自古以来的特征。起码杨氏三代是有功夫的。当时自我吹嘘的还不多
发表于 2004-10-8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国文水平有点、、、我的话里,说了“多”与“少”,杨家三代其实就在这“少”的里面,怎么就成了“非也”?真叫人看不懂!
发表于 2004-10-12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最重要拳种之一,有很强的实战搏击能力。杨露蝉宗师当年被誉为杨无敌,杨班候、全佑等宗师的武技轶事流传至今。但如今为什么散打擂台上少见太极拳选手,这很值得我们三思。

  纵观太极拳学术文化系统可知,太极拳有是由太极拳的修养、理论、桩功、单操、慢拳、快拳、器械和内功所组成。这些就像组成木桶的木板,太极拳就像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水平的高低)在于最短的那块板。要想练好太极拳,对于太极拳的理、桩、单操、慢拳、快拳、器械和内功一个也不能少。并且不应有特别短的板子。纵观散打擂台为什么散打擂台上少有太极拳选手,一个重要原因是太极拳爱好者在一些所谓的“太极大师”们的误导下,只注重静、慢、圆、匀,这对于仅限于健身的爱好者来说是无可挑剔的。但对于想要全面掌握太极拳的和想掌握太极拳技击的爱好者来说,忽视了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和快速攻击训练,每天练的都是慢打,招法技巧模拟(推手也不过是一种实战中不到三分之一的用法模拟),是不能打的,也就是说上不了擂台的。
   
  由于现在的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对在实战中必备的击打发力训练几乎没有。就像乒乓球一样,现在大家练的都是削球,球很转,对不会打乒乓球的人,一打就飞,能创造出许多令人信服神话,而对熟知太极技巧的散打高手就不好用了,即使是像数年前出一个削球高手丁松,也拿不了金牌,并且再也很难见到他在大赛中露面。分析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没能切实把握实战要掌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时间”,即对方的反应时间;近台快攻就大大压缩了对方的反应时间,所以在实战中常常奏效。
   
  在太极拳的传播体系中也有快的,例如陈式的二路炮捶、杨式的小架、杨班侯太极十三炮捶,武式的炮捶、吴式的快拳、十三炮捶都是很快的,这些拳术被老前辈视为珍宝,一般不轻易外传,很多套路现在已经很难见到,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很多会家也不常练,不常练也将退化,即使是能练个套路下来,离实战也有了距离。并且由于许多门规限制,实战套路功法不得人不得传。以吴式十三炮捶为例,据说全佑得于杨班侯,仅传吴鉴泉、王茂斋二人,王茂斋一支仅传杨宇廷作北派掌门信物之一(北派杨宇廷先生的掌门信物有王茂斋宗师亲手抄太极拳拳谱、张三丰自画像、吴式太极拳传承表。在文革中幸未被人在家中查抄走,杨宇廷后秘传王辉璞,并再三叮嘱吴式北派不再设掌门,在其百年之后可拜马岳良为师,南北合一,吴式太极不分南北都是一家人,掌门信物如无另外嘱咐,可秘分四人,为以后政通人和时发扬光大吴式太极拳),据目前资料看,陈式二路炮捶传播较广但用法多不明传,杨式班侯十三炮捶流传也很少但尚可见到,尚无吴式二路炮捶书籍、音像资料公示。
   
  太极拳要上擂台就必须要重视“空间观”和“时效观”。“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技击的精髓,舍己从人是其中的关键,引进落空是必要条件,能舍己从人方能引进落空,要给对方落空的空间,只有在对方落空的空间内,方能以小劲破大力,才能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搏击中变化万千,一个关键为知机,机的意思是阴阳未分、未动之时,无极意思是无声无臭,无形无象。在推手搏击时,如未有动静,未成姿势,是没有机会的。水平高的人能知机,能造势;水平低的人不知机,所以不得势。所谓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是太极拳搏击的三大境界。在双方搏击对抗中,时机稍纵即逝。不论是在对方接触我身发劲的一霎那,还是在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都只有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准确把握机会才会有效,即使是通过舍己从人并将对方引进落空,对方的在落空后会在极短暂的瞬间调整到稳定状态,所以要充分重视这短暂时间的把握的训练。只有充分的训练才能真正把握这瞬息万变的机会。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运动寿命就更加短暂,所以要合理安排训练。要想让太极拳手上擂台,关键是要让小学成绩60分以上及格的人能上中学,中学60分以上及格的人能上大学。现在是小学成绩不到99分以上就不教中学课,以至于许多人读了一辈子小学。甚至终生没见过快练的太极拳,缺少快练这块板子,推手讲手尚可应付,上擂台恐怕就只有挨打的份了。所以说教学要科学化,要合理安排修养、理论、桩功、单操、慢拳、快拳、器械和内功的学练进度,完整系统的教学。只有这样,太极拳才有可能在今后的散打擂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发表于 2006-11-10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允许隐匿地址,及名姓)某家小孩学跆拳道,把另一家学长拳的孩子打倒了,家长很高兴:“看,南韩的东西就是好,衣服好,电器好,电视剧好看,连功夫都比中国的好;这两个小孩都在23岁上下。学跆拳道的这个小孩,有一次为了几句口舌,骂一个老头,(大约65岁左右)老头回教训几句,少者不服气,一拳给老头打去,没有打到老头身上,不知怎么回事,被老头摔了一个大跟头,家长不干了,骂小孩,学了那么厉害无敌的拳道,还打不过一个糟老头。这件事却有其事,就在我邻居中发生,解歉乎?笑话乎?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