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幽燕雨落

幽燕雨落关注寿关顺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9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蠢材”这次幸运的,只是弄歪了眼镜架,太极神鹰老师处处留有怜悯之心,好心必有好报,恶搞终吃恶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9 9:09: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0-9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上的咬牙切齿为了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是打了两圈友好的四正手,他的架子到是挺端正大方,就是不紧凑,而后大师一边讲他的“化拿打发”一边从四正手中拆出个履按,大概是看我戴个眼镜又年轻,他没把我放在心上,起先履我左臂,我只是沉了沉气,他并没把我履动所谓不配合此时神鹰不宜再捋,蠢才已内气下沉,应随其内气跟进,将其松开的肘关节或肩关节结实,随即以掌下按,随即外采,何必怪其不配合)

。这时大师就不再讲话了,又来履我右臂,我还是沉了沉起,还是没动步。如此两下,我心中就有了疑问,大师推手怎么和公园里的教练一样?(推手的另一种风格)于是我顺势两手按住了他的左右膀(所谓中门大开),这一按大概(不要猜着说)大师不舒服了,他一调肩膀,两手同时抓着我的右臂来了一个“挎篮”(神鹰变得对),我本能的一蓄劲,右臂稍一旋转(又是沉劲随后下塌外碾),没想到的是他居然站立不住(神鹰当回按),跟着我的右臂方向跳了过去,左肩已在我的左手下面,我没有再顺势推去就松开了(只因为之前说好了是拜访不好意思在人家家里放肆)。这时大师有点气粗(未用内力),脸上也不太好看了。

    第二轮一搭手,大师挑起我的双手向我胸脯一推(蠢才未粘住,宜随裹随按),我并没感到有起跟的力道(故意试自己沉劲的功夫吗),心中暗想:大师好象不舍得出内劲(神鹰真的施打手,如行意劈崩、八卦之扪心掌,果能得手)。到了第三轮,我一手托他的左肘,一手按他的右腕,使了一个暗劲,不料大师真的动不了了。但我想他身后还有徒弟在看着他就不好把人逼到绝路,有意收手,刚一放松还没离开,大师“来劲”了,他右手背一个反手,“啪”的一声打在我的右脖颈上(既是伸舒后的自然反应,又是散手的习惯动作),不过并没有什么震慑力(挨打了就是挨打了,有没有力道不重要),只是把我的眼镜打歪了。我说:“殷老师,推手试力怎么还打人了?”“我们田祖师有祖训,脱手就打(确有此说)”他回答道。呜呼,这是田先生的祖训吗?!想不通啊!!!他为什么在我收手时打我一记耳光,不过想想不痛也就算了,这样他在徒弟面前也好下场。

     论坛上就拳论拳,蠢才内劲有所修为,神鹰散打随机而变。

     幽燕雨落愿与蠢才兄、神鹰兄共同探讨,只论拳,不讲门派,不辱人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1 18:32:38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0-12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疑问

看了“关注寿关顺”这篇文章,本人有一点疑问:

文章正文的括号中特别提到:寿老师“皮肤白嫩有如婴儿,全身肌体有如铁石,手指伸出确如铁钩”。

我想内家拳练成后,应该是棉里裹铁、柔中寓刚。怎么能是“肌体有如铁石”?难道寿老师搞健美的么?这到底是练反了,还是笔误?

 

发表于 2006-10-16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疑问

看了“关注寿关顺”这篇文章,本人有一点疑问:

文章正文的括号中特别提到:寿老师“皮肤白嫩有如婴儿,全身肌体有如铁石,手指伸出确如铁钩”。

我想内家拳练成后,应该是棉里裹铁、柔中寓刚。怎么能是“肌体有如铁石”?难道寿老师搞健美的么?这到底是练反了,还是笔误?

太极圣行者问的好,在下也想知道,不知道哪位朋友能予以赐教啊?谢谢!

发表于 2006-10-16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太极圣行者在2006-10-12 9:10:00的发言:

一点疑问

看了“关注寿关顺”这篇文章,本人有一点疑问:

文章正文的括号中特别提到:寿老师“皮肤白嫩有如婴儿,全身肌体有如铁石,手指伸出确如铁钩”。

我想内家拳练成后,应该是棉里裹铁、柔中寓刚。怎么能是“肌体有如铁石”?难道寿老师搞健美的么?这到底是练反了,还是笔误?

 

 

确实是这样,不是笔误。

发表于 2006-10-17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确是练反了!
发表于 2006-10-21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空虚在2006-10-16 11:55:00的发言:

一点疑问

看了“关注寿关顺”这篇文章,本人有一点疑问:

文章正文的括号中特别提到:寿老师“皮肤白嫩有如婴儿,全身肌体有如铁石,手指伸出确如铁钩”。

我想内家拳练成后,应该是棉里裹铁、柔中寓刚。怎么能是“肌体有如铁石”?难道寿老师搞健美的么?这到底是练反了,还是笔误?

太极圣行者问的好,在下也想知道,不知道哪位朋友能予以赐教啊?谢谢!

我是老师的学生,这个问题很好。

大家可以参考郭云深的三层功夫三层呼吸,初步明劲功夫必须是做到坚若铁石,这是明文写出来的,寿老师平时为了便于我们理解,会表现出明劲功夫,同时也说功夫进步后必须由硬化软,如果要修行打坐,一定要通过三体式把身体由坚实站到轻柔再行打坐的修习。我一位学习卢氏结构的师友曾告诉我:卢正文老先生对他说当年见孙家的三体式就像铁一样,撕不开捋不动。

发表于 2006-10-23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寿老师“皮肤白嫩有如婴儿,全身肌体有如铁石,手指伸出确如铁钩”。

不解释容易让人误解,做学问写文章也和练拳一样讲究细腻,马虎不得啊!要硬则硬,要软则软,硬而不僵,软而不懈,随心所欲,纯任天然。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把接触的习练者分为五类:第一类是门外型,完全按照劳动的习惯来用力,你用力推压,他就用力抵抗,所谓逢力必抗,一旦这一力量被化解,他就无所适从,许多高手拿这类人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艺;第二类是知变型,学了基本的推手技法,知道要灵活应对,但浑身力量发散,身手不能有效配合,遇到高手往往越变越被动,但也不会被别人得意的发出去;第三类是整劲型,练了几年,身形已基本协调,劲力不再发散,此时触摸起来,虽然他很放松,但你感觉对方周身硬朗,所谓金刚之身,用单一的力量很难调动对方,他用整劲推你,如无功力,只用八法已很难化解,不过你功力比他高很多,他跌得会很惨;第四类是懂劲型,此类人在劲整的基础上,已经对自身和对方的劲力运行有较深的感知,一搭手就可以感知前三个类型人的劲路,知道对手的发力点在哪里,所谓会“听劲”,并能在你力量传达到接触点之前,预先化解,这就是许多人感知不到如何被高手打出去的原因,这类人的身体特征是在接触时,其接触部位不是太硬,如充气的皮囊,其包裹部分仍能感觉沉重有力,所谓外柔内刚,这类人相互推手,外人觉着没什么看头,好像都在用死力;第五类是返璞归真型,摸起来已经感觉不到有抵抗的部分,但你一用力就有失重的感觉,一失重当然就失去了主动,被对方随意玩耍,随意被抛摔倒任何方向,可对方施力时,你却感觉泰山压顶,无从抗拒,他们能将各种技巧随意发挥,发前四类人都会让外人感到是“玄而又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