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王林祯就是王宗岳,实有其人,无可怀疑 古人有两个名字(原名和表字),是常见之事。为何提出疑问?其目的在于消除王宗岳的历史地位和功绩,为“陈王廷创拳说”排除克星。 王宗岳拳谱,从明末传到今天,一直为各派所公认,是指导太极拳发展的真经。一部真经,是总结先贤拳理拳技的真谛,必有其人执笔,不可能从天而降。这个执笔人是谁,前人传承下来,其名叫王宗岳,就是实有王宗岳其人。下面是各派代表人物的公认: 杨式太极拳名家许禹生在1921年著《太极拳图解》中说:“此系三丰先生入室弟子王君宗岳所作。语简而赅,要之于太极拳之奥理已阐发无遗,原经甚多,先取此篇(《太极拳论》)加以注释。” 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畬在《五字诀·序》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入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吴式太极拳名家徐致一在1927年著《太极拳浅说》提及:“三丰之后,得其真传者,始以山右王宗岳见称。王氏述三丰遗论,著《太极拳经》、《行功心解》等多篇,说理精妙,言简而赅,今所流传者,实宗其说。”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在1919年著《太极拳学·自序》中说:“(三丰)先生以河图洛书为之经,以八卦九宫为之纬,又以五行为之体,以七星八卦为之用,创此太极拳术。其精微奥妙,山右王宗岳先生,论之详矣。自是而后源远派分,各随己意而变其形式。”由上可见,王宗岳对太极拳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陈家沟的前人,也承认有明代王宗岳的存在。陈长兴授予杨禄禅的拳谱中,就有一篇《明王宗岳太极拳论》。陈鑫在1928年写的《辨拳论》,开头几句是:“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将拳棒传予王氏。河南温东刘村蒋姓得其传,人称仆夫。此事容或有之。”(引自《和式太极拳谱》人民体育出版社第271页)由以上看,陈家沟的前人陈长兴、陈鑫均确认,实有明代王宗岳其人。(陈鑫所述的汾州府,地址有误) 赵堡太极拳是蒋发传下的门派,对王宗岳的事迹更为了解。据郑悟清记述蒋发拜王宗岳为师的过程,文曰:明代万历年间,有山西阳城王宗岳者一行二人,由太行经赵堡镇渡黄河赴郑州检查生意,住宿赵堡。偶尔看见有练拳者,在店中议论:“穿紫花布衫的天资好(指蒋发)。”被店主人听见,告知蒋发,蒋发当时求店主人同去见客人,经多方恳求允收门下,约定日期由郑州回来,同路上山西学艺,历时八年(或有说七年)。蒋忠诚于老师家庭,如同父子。因师年高,由师姐代师传授艺术。因此,人称赵堡镇太极拳为“大姑拳”。王宗岳老夫子无子(只有独生女儿),对太极拳有高度修养,人称华北大侠,写有太极拳论述等著作。传授艺术重选贤而教,传授艺术给女儿和郑州孙某(因名字失传,拳艺亦未传人),晚年传授蒋发。 据以上资料,六大派(赵堡、陈、杨、武、吴、孙)的代表人物都尊王宗岳为宗师,并按其拳谱为指导。一个历史人物,有可信的著作,有传人、有时代、籍贯、有事迹,就可以确认史上实有其人。 笔者据以上线索,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认为:王林祯就是王宗岳,原籍山西省阳城县小王庄,于明代万历24年在赵堡镇收蒋发为徒,带往山西学艺。因阳城小王庄偏处山村,缺尚武之风,随后带蒋发迁居于太谷县。宗岳之年龄比蒋发约大四十岁,其生卒时代为明嘉靖至万历年代。 王宗岳无子,只有独女,但有后人。可能是赘婿传宗或收义子传宗。现据河北邯郸市张祖意合太极拳传人张兴洲述,其父张其发与王剑鹏(又名王飞)为好友,王剑鹏也于1965年教过张兴洲。王剑鹏自云是宗岳后人,原籍山西阳城县小王庄,所述宗岳事迹及拳技与赵堡传人所述一致。王剑鹏之名,在山西出版的《形意大全》载有。说明王剑鹏也是形意传人。太谷是形意拳的重要基地。蒋发的后人蒋庆林等人近述:蒋发随王宗岳学艺期间,“在太谷县遇一豪强,强抢民女,遂出手救助,在打斗中,豪强被其喽啰误伤致死,豪强家诬陷蒋发,蒋遂逃回温县,被温县衙役缉捕关押,后经王宗岳多方营救,一年多,案情大白而获释。”也说明王宗岳在晚年迁居太谷,可以确认,王宗岳的身世真实无疑。王宗岳是传播太极拳理的宗师,北派太极拳的奠基人。练太极拳者若不知有王宗岳,犹如儒生不知有孔孟,木匠不知有鲁班。太极拳的高官若不知有王宗岳者,就没有资格编写太极拳史,写必有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