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是东北来的薛乃印,功夫不错,你把永年的拳架教给他。”姚先生对翟维传说道。 “行,姚老师你请坐。” “不坐了,我先回去了。” 说完姚先生又跟薛乃印打了声招呼,然后独自走了。 翟维传回到屋里对薛乃印说:“薛老弟,不要客气,到这里就像在你自己家里一样,不要拘束。” “翟老师,您多费心了。” “没什么,都是太极拳爱好者吗。” 这时翟维传的太太准备好了酒菜,说:“薛兄弟,乡下没什么好菜,你们哥俩对付吃吧。” “这是我们河北的名酒,我们兄弟喝几盅。”翟维传说道。 “翟老师,您太客气了。真不好意思,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越谈越投机,翟维传,1942年出生,早年从师于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魏佩林门下,后来又跟姚继祖学习武式太极拳。 “翟老师,你跟姚先生学拳,拜过师没有?”乃印问道。 “没有哇!怎么个拜师方法?”翟维传问道。 “要叩头拜师的,还要写好拜师帖交给师父才行。” “那么你拜过师父啦?” “我的形意拳师父和八卦掌师父都是递帖拜师的师父,太极拳没有。” “是吗,还有这么回事,以前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师兄弟也要递贴拜师。” “是呀,这件事得办,拜师就等于入了门,将来才会称得起传人。” “谢谢老弟给我提这个醒,不然我还不知道呢。” “不要客气,应该的。我明天还要跟你学拳呢。” “你准备在我这里住多久。” “我要利用三天的时间,把这套永年架太极拳学完。” “时间是少了点,不过我会尽力的。” 两个人喝酒聊天过了半夜时分,定于次日五点起床开拳,薛乃印就在旁边的那间房间休息了。 第二天,薛乃印开始跟翟维传老师学习永年的108式太极拳。翟维传说:“我教你学拳是代姚老师传授与你,所以我们还是兄弟相称为好。” “你教我拳,就是我的老师,我还是称你翟老师好。” 就这样五月六日的早上五点钟,开始学永年的架子,从“起式”开始学习到“单鞭”,一招一式翟老师细心的传授,讲解每一式的实际应用,又以另一位从新疆来在他家里学拳的年轻人身上示范给薛乃印看,使薛乃印在两个小时内就掌握了这太极起式到单鞭四个动作。 这四个动作是练好这套太极拳的关键,因为它是这套太极拳的开头,无论什么事情开头如果不顺畅,后面就很难有个好的结果。练习太极拳也是一样,在起式时,甚至在起式之前,就要运气得当,身体关节放松,两眼目视前方,给人一个立身中正的感觉。 早餐是大米粥咸菜,这是东北人的习惯,翟老师想的真是周到,薛乃印心中也是十分的感激,这永年人真是憨厚实在,自己一定认真学拳,来报答翟老师的一片苦心。 用过早餐,休息一下,八点钟继续往下学习。这三天的上午,翟维传为了教好薛乃印,特意在公司请了假。他也看出了薛乃印是可造之才,也看出了他有深厚的内功,从心里也是想和薛乃印交个朋友。 薛乃印对武术天生就有天赋,简单的外家拳套路,他看你练习三遍,就基本上能够练下来。别说有这么好的老师传授,那就更记得仔细,学的刻苦。 午餐过后,翟维传上班去了,留下乃印一人在家中,可想而知翟维传对薛乃印的信任程度是多大。下午一点,乃印开始复习上午所学,从“起式”练到“按势”,每次十遍,约二十分钟,趟在床上闭目养神十分钟。然后起床再练十遍,这样一个小时练习二十遍,练到四点就是六十遍。四点钟,乃印出门到商店买些酒菜拿回来,继续练拳。 轻轻的敲门声。“请进!”乃印说道。 翟维传推门走进来,看见薛乃印还在练拳,从心里感到高兴,暗暗称赞自己的眼光没有看错。“怎么样,还好吗?从头练一遍让我看看。”翟维传说道。 薛乃印从头练到“按势”,说:“请翟老师指导。” 翟维传想了想说:“总的来说还不错,又这门两个地方需要改进一下。” 翟维传兴致勃勃,脱去外衣,结实的肌肉展示在外面,一边做示范一边说 “比如说这“云手”脚要和转身转掌协调配合,这右脚回收时脚跟向着地,然后内扣,同时身体向左转体,必须要同时完成,这样才能练出整劲来。” 薛乃印跟着翟老师的教诲慢慢的来做,果然比以前顺畅多了,内气在体内运转的也顺流了。连声说道:“谢谢翟老师的指点,这下顺畅多了。” 翟维传看乃印把这些招数都记得十分清楚,就又往下传授了十几招,乃印左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了起来。翟维传看到乃印的进步说道:“姚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练成太极拳有三个必要条件:明师,悟性,刻苦。我看你是三个条件都以具备,将来必成大器。” 薛乃印说:“承蒙翟老师的精心传授,乃印终生不忘。” 翟维传看到乃印买的酒菜后语重心长的对乃印说:“乃印你不要这么客气,武式太极拳有这么句话:千金不传浮浪子,十字街头赠故人。” 薛乃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传授我太极拳,我在你家又吃又住,让我多么过意不去。买些吃得也是应该的吗。” “好,这次就这样了,下不为例。” 晚上,翟太太备好饭菜,翟维传拿过酒来,两人推杯换盏喝了起来。 翟老师不但拳艺精湛,谦虚内敛,质朴平和,也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不但能将太极拳艺演的精妙绝伦,而且对拳理也有独到见解。翟维传边喝酒边给乃印讲武式太极拳理论和历代武式传人的轶事。 他说:“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字禹襄,号兼泉。武式太极拳始祖。 河北永年广府城内东街人。长兄武澄清,字秋瀛,任官于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武汝清,字酌堂,清刑部四川员外郎。兄弟三人从小喜文习武, 家中很富有,并在城内东、 西两街各开一处茶庄, 后来将两茶庄合并, 腾出西街茶庄租给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德瑚经售药材,店名“太和堂”。禹襄与其兄见陈德瑚与其店伙计多习太极拳,轻灵巧妙与自己所练迥然 不同。有一次,一恶人到“太和堂”寻衅闹事,发生争斗。恶人与掌柜 一交手,只见掌柜略一动身,恶人已跌出丈外。禹襄听说此事后,求教于陈德瑚。后杨禄禅自陈家沟学艺归来,禹襄又常与杨比较拳技, 其奥妙终难晓悟。后禹襄听朋友讲, 河南温县赵堡镇有一武师陈清萍,拳艺精湛。于是禹襄去看望在舞阳当知县的兄长武秋 瀛的途中,绕道去了赵堡镇拜师学艺。禹襄到了赵堡镇后,方知陈清萍正被一桩官司牵连在内,有入狱杀身之难,武禹襄为其奔走相救,在武秋瀛的帮助下,陈清萍才解脱了 这桩官司。陈师感谢禹襄救命之恩,邀请禹襄到家作客,方知禹裹为求艺而来,非常感 动,便倾心授艺相报。武禹襄聪明过人,加之原功底深厚,在赵堡镇从陈师学艺 40余 日, 得其精髓,理、法尽知。后得王宗岳《太极拳论》,拜别了恩师返回广府。回到广府后,禹襄潜心研练,细心揣摩,常常与身体强壮、精于武技的壮士试招印证所习太极 拳功夫,两年后,技艺骤进,理法大明。他以陈清萍所授拳艺为基础,以王宗岳《太极 拳论》为指导,参与兵家奇正虚实之事,又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创编了一套小巧紧凑,神气鼓荡,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的拳式。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后衍写出《拳解》四则、《十三势行功歌解》 《身法十条》《打手撒放》 《四字密诀》等著作。这些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理论知识,被称为一代理论家和技 击家。门徒中以其外甥李亦畲功夫最好。后来李亦畲又进一步完善了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在拳艺和理论上都为武式太极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薛乃印听的入了神,问道:“那么,李亦畲怎样完善了武式太极拳呢?” 翟维传喝了口酒说:“李亦畲(1832-1892),名经纶,字亦畲。河北永年广府城内西街人,清代举人,武 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22岁随母舅武禹襄学习太极拳,后放弃 举业,用全部心血苦心钻研,百般揣摩演练武式太极拳。习练 中,每得一势巧妙、一着窍要,便将心得体会记写于纸上,贴在墙上,再比试揣摩,细心体会,发现不符合拳理的地方再撕 下,把新的体会贴上,直到感觉正确,符合拳理、拳法的要求 为止。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反复撕贴,久之纸条贴满墙壁,后遂结集成书。他呕心沥血,苦心钻研,身体力行数十年,名 扬黄河两岸,大江南北。 李亦畲以行医为业, 终身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 著作有 《五字诀》《撒放密诀》《太极拳小序》《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等。他又将王宗岳 《太极拳论》和武禹襄太极拳论益为己作,手抄三本,一本自存, 一本交弟启轩,一本交徒弟郝为真,在永年称之为“老三本”。其叙述简要、精炼,无 一浮词,代代相传至今。得其真传有两个儿子李石泉、李逊之和邻居郝为真,以及山东清河的葛福来。李亦畲不但继承了武式太极拳的衣钵,还所以说他进一步完善了武式太极拳。” “啊!是这样,翟老师,我们也要为武式太极拳的发展出一份力。” 用过晚餐,薛乃印就回房间休息去了,由于身体有些疲劳,趟在床上就睡着了。朦胧中感觉院子有两个人在说话,好像是在切磋武功。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薛乃印的耳头朵里。“你的劲在偏左一点就更好了。”接着是一个陌生人的声音“兄长说的既是,不过你的下盘为什么有些不稳。” 薛乃印的困意立刻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悄悄的下了床,来到窗前借着微弱的月光向外观看。看见翟维传和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在推手,他们用的是武式太极拳推手,你来我往,我来你往的推来推去。看样子两人功夫不相上下,正在难解难分的时候,乃印看见翟维传脚下一划身体有些偏离,乃印看翟老师就要吃亏,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差一点喊出来,可是这时奇迹发生了,只见翟老师划脚的腿顺势提起,向前跨一大步稳稳的扣在书生模样人的小腿上。身体一沉双肩猛地一抖,这位书生模样的人就被他腾空发放飞了出去。 翟维传马上走上前去扶起那人,两人又推了起来。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师兄,最近在山西太原有一个大型活动,你知道吗?” “听说了,杨振铎举办的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 “这个活动请了不少名人,也请了姚老师。” “问题就在这,姚老师由于身体不太好,他决定不去参加。” “姚老师真是糊涂,他不能去,可以安排我们代表他去吗。” “对呀,明天我就去跟姚老师说这件事。” “好了,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那人告别了翟维传就走了。 次日早上,乃印起床又跟翟老师学了十几式太极拳,上午学习了二十几式,又经过下午几个小时的反复练习,大半个套路乃印基本上都能准确地记住了。 晚上,翟维传仍然是以酒招待乃印,乃印心中真是感激不尽。 “翟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去了。我想乘下午的车到邯郸。” “急什么,多住几天吧。” 薛乃印说道:“这几天给老师一家添了不少麻烦,我想明天一早这套拳就能学完了,就不在这里给你们添麻烦了,以后有的是机会见面。” 翟维传看薛乃印执意要走,也就不挽留了,又讲了些练拳时的注意事项。然后,问薛乃印:“听姚老师讲,你对太极拳推手很有兴趣。” “只是爱好,前几年为了增长推手功夫,走遍大江南北切磋武功。” 翟维传想了想对乃印说:“来,咱哥俩体会体会,切搓一下推手功夫。” “来吧!既然翟老师有这个意思,乃印就陪老师玩几手看看。” 翟维传站起身来迈着方步来到客厅中间双手上移,两肩下垂,左掌不离右肘,两掌当胸而立,这是武式太极拳的手挥琵琶一式。乃印看的真切,昨天晚上又观看了翟维传与书生人的推手练习,对翟维传的招数有所了解。乃印走坎门走斜式,两掌左右开弓,一招麒麟看书尹派八卦掌招式一亮。 翟维传吓了一跳,没想到薛乃印对八卦掌这么精通,两个人棋逢对手,各自拆招,辗转相斗。瞬间,七八招已经拆过。乃印尽量不用太极拳的招数,使翟维传招招感到生疏,只得小心应付。 两个人交手,如果各自水平不相上下,交起手来倒不见惊险,像是事前安排好的对练套路。你来我往,点到为止。因为前一招发出,被对方识破,然后就得赶紧收势变招,这一招刚要转变,对手已经查出,自己这一招陡然不灵。从新疆来的小伙子看了,感到非常奇怪,平时看见翟老师同别人推手动作很大,前进后退都在三米左右的范围。今天看见翟老师和薛师兄交手却在原地不大的地方走来走去。 两个人耗来耗去,扔看不出谁占上风,在各人精熟的招术下,都非常的小心,轻易不敢求败中取胜的绝招。薛乃印头上渐渐冒出了汗珠,翟维传的脸上也放出了红光。 这时,翟太太从厨房走了过来说道:“别光比武了,坐下喝酒。”其实两人都知道对方的实力,再比下去也是徒劳无功。翟太太这么一说各自跳出圈外,坐回原处哈哈大笑。 开始翟维传根本没想到薛乃印有这么好的功夫,当姚老师跟他说时,翟维传就暗下决心,找个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真功夫。看薛乃印身体结实,但和自己相比,还是小乌见大乌了,而且自己的体重要比乃印多出三十斤以上。只要薛乃印敢跟我比,我就是胜卷在握了。没想到薛乃印内功这么好,肯定受过高人的指点。这几十年的功夫,竟和自己的半个学生玩了个平手。心中对薛乃印更加佩服。 薛乃印呢,本来自己周游了半个中国,为的就是寻师访友切磋武功,验证自己的功夫到底怎么样,结果也没有遇上高手。这次来永年,本来不想交手比武,只是要学习永年的正宗武式太极拳的架子,昨晚看见翟维传推手练习,就知道此人的功夫可不是等闲之辈,本想出来和他比试一下。可是转念一想,自己在这里学拳,他就是自己的老师,跟老师主动比武交手会有不尊师重道之闲,所以就忍住了。 薛乃印已经知道翟维传的武功属于上层功夫,绝对称得上太极高手了。 两人又重新坐定继续喝酒,薛乃印首先说道:“翟老师的功夫,乃印实在是佩服!” 翟维传说道:“惭愧,惭愧,我们还是兄弟相称吧。” “不行,绝对不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今天教我拳,就是我老师。这一辈子你都是我老师,绝对不能更改。” 两人又聊了一会就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武式太极拳剩下几式,次日早晨起床半个小时就学完了,薛乃印又抓紧时间复习了半个小时,然后全套演练了一遍。 薛乃印高兴的手舞足蹈,自己在武式太极拳发祥地学完了武式太极拳的套路。这值得纪念的时间是一九九二年五月八日凌晨六点整。 上午,翟维传陪薛乃印再一次参观了武禹襄的故居,在家里和古老的小城城墙上拍了很多的照片以作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