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红枫叶

圆与方==试说指导手走圆弧,打击手走弧线出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1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没来,两位又多体会.可喜可贺.

  细读之后,有点怅然.写几句真心话别怪

发表于 2006-9-11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二位方法有问题,研究马列要明白即好,不要云里雾里.

2,梢节领劲基本纲领很明白,一搭手,自己站着,对方爬下,就对了.

3.有机会和张老师推一推,或就近和他弟子交流,会加深对拳的理解.

4.明心见性,参佛见佛,很为二贤惋惜.

  直言莫怪.

                            330185139

 楼主| 发表于 2006-9-15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杏花雨兄,多谢指教。是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点理论性的研究可帮助改善根本缺点,亦可补摹仿的不足。现在学拳多是下一代摹仿上一代,因此下一代难以逾越上一代,若然如此,我们又如何谈进步呢?

梢节领劲基本明白了。一搭师兄手,为什么自己还会趴下呢?是功力不够还是自己未完全明白呢?就值得研究了。

和老师推手时,他用斜行打我们,为什么他左手总是轻轻拿我右手,而不是用力拉我右手呢?推手时,肘不能退,如何避免顶抗呢?望兄能交流指教一下。

明心见性是修身修德的重要手段。

 楼主| 发表于 2006-9-15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aa

我觉得你说的好像是圆+方,而不是圆中有方。懒扎衣右手圆弧划出,手上应已经有弧有直在其中,有如来复线。胸尾闾亦不单上下收缩的劲,胸尾闾走的也是来复线。下盘胯膝足走的也是来复线,如此有自转公转,节节分家而又贯串等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的,立体的曲中有直运动。简单说法就是旋踝转胯,旋腰转胸,旋肩转腕而已。

+方,而不是圆中有方。懒扎衣右手圆弧划出,手上应已经有弧有直在其中,有如来复线。胸尾闾亦不单上下收缩的劲,胸尾闾走的也是来复线。下盘胯膝足走的也是来复线,如此有自转公转,节节分家而又贯串等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的,立体的曲中有直运动。简单说法就是旋踝转胯,旋腰转胸,旋肩转腕而已。

三点成圆弧,譬如手三个关节构成手弓的弧一样,是重要的。

请问这种知拍可否打得对方脑中一空,倒抽一口凉气呢?我觉得如时间空间拿得准,不须受力松,一下打在对方力量刚发未发之时,也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发表于 2006-9-15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杏花雨兄,红枫叶兄 好

其实,与对手搭手,肘部定位或桡尺骨交叉点定位,内劲在稍节领劲(第一意识)与肘部间来回倒换(第二意识)。应该与受力松(含胸松垮)的来回倒换配合一致。

稍节与肘部的内劲来回,含胸松垮与脚后跟的内劲来回,都要知拍功法的两拍化为一拍,如此,肘定位不退,但身法在阴面抽贴向阳面的旋环运动,即可避免顶抗,又可接力反弹(如接球扔出。)

稍节领劲,肘部定位的好处在于与对方接手为支点,稍节领劲是延长了支点前面的动力臂,身法受力松是延长了后面的杠杆长度。支点的前后都延长了杠杆线,不管是稍节前面领劲改变对手方向,还是身法的受力松借地反弹,都是顺遂人意,身法不受力松,不逢转必沉,必然是范顶撞的毛病。

如执着稍节领劲而忘了由稍节领劲引起的身法的东西(含胸松垮,逢转必沉),对整体发力是有影响的。

所以,稍节领劲(手搂),身法抽贴(化去对方力),脚跟借地反弹(脚踝丢,把身法丢出去),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

+方,圆中有方(圆出切线而出方),就是立体的曲中有直运动。或叫螺旋升降,杠杆传导。

 楼主| 发表于 2006-9-16 0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回覆,提问如下:

如果对方按我肘部,又如何应付呢?

是什么把手肘与胸胯连接起来呢?是如何连起来呢?

含胸松胯只有上下之劲,如何才有全身立体浑圆之劲呢?

手稍节沉转,但肘又要定位,如何才可做到一动全动呢?

我在讨论时说话率直,请勿见怪。

发表于 2006-9-16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答如下:

1/如果对方按我肘部,又如何应付呢?

不论对方按哪里,太极的方法都是稍节领劲,顺势松转。按肘部时,有开胸与合胸两种松法。一松就反弹。

2/是什么把手肘与胸胯连接起来呢?是如何连起来呢?

陈式太极是用缠丝劲把肘与胸胯连接起来,是用两头卷曲的方法连接起来。

3/含胸松胯只有上下之劲,如何才有全身立体浑圆之劲呢?

含胸松胯不只是上下之劲,含胸松胯时还有身法的旋转,内劲如球内滚珠般,所以又叫螺旋升降。螺旋升降包含了上下、左右、前后的立体浑圆之劲。手法的立体浑圆之劲还要配合内外折腕与身法。

4/手稍节沉转,但肘又要定位,如何才可做到一动全动呢?

手稍节沉转,肘定位时,以肘乍之劲拉开肩关节,肩关节牵引胸腰运动。上下筋骨在外拉,手脚劲在内走,上下卷曲于丹田,两头卷曲是缠丝劲向心力走丹田,离心力走稍节的好方法。如此可做到一动全动。如用一般先沉肩再坠肘的方法就晃动了大臂,劲在肘部断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肩关节牵引胸腰运动”,而当胸腰做身法的立体旋转时,肘要不要跟著做螺旋?如跟著做,岂不是没有了定肘?如定肘不做的话,肘关节与胸腰变成脱节,岂不是没有了一动全动和浑圆?我不是找定肘的渣子,而是希望通过讨论,使我们更明白定肘之义。

“上下筋骨在外拉,手脚劲在内走,上下卷曲于丹田”,所谓劲出筋骨,现在上下筋骨外拉,即劲外出,这里说手脚劲又是什么劲呢?又如何能内走呢?

“两头卷曲是缠丝劲向心力走丹田,离心力走稍节的好方法。”,乍肘已把肘肩外拉,如何能两头卷曲呢?离心力是要有一个圆心的,手的沉转已因定肘而只能以肘为圆心划弧,这样与丹田又如何连上呢?

发表于 2006-9-18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稍节领劲最基本纲领是''一动先走手'',无论对方用何种方法进攻,或推我,根据具体情况用手的顺逆缠均可解决问题.但一定要真走手.不要用接触点来化劲,那就必须动胸胯,既是问题解决了,非常笨拙.

  假定对方按上我右肘,可用几种方法解决;

 1:小指领劲走顺缠[或逆],带动小臂向外膨胀,肘想前顶,手就进去了;

 2.对方水平很高,劲跟的很好,我走手的同时,含胸,松胯走自转,也可解决,

 3.走胸腰折叠,推半步,进一步,要打人了.

   所有基本要求,都是支持手的工作,只要手能动,就一直占主动权.

     供二贤参考.

发表于 2006-9-18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从空间位置上讲:肘与身是相对定位,身手在空间都在动,但肘在身边的位置始终保持着相对定位(肘劲是向下,向两边,向前而定位的)。比如地球绕太阳转,其实太阳与地球都在动,但地球与太阳保持相对的半径。从内劲运动上讲:胸腰运动是通过稍节之启动引起的,不是二者的分开运动。此时肘部虽然空间保持相对定位,但定位膨胀的反撑劲如碗中滚珠在作不同的变化以平衡不同圆运动,不同半径的对拉平衡。如把肘抵住墙壁作8字手,就会感觉到肘部碗中滚珠的不同变化。这是个训练的诀窍。

2、手脚劲在这里指上下的稍节领劲引起缠丝劲的内抽(缠丝劲收敛入骨就是抽丝劲),筋骨外拉而劲内抽,就是顺中用逆的奥妙,乃拳学的根本技术之一。练好就掌握了“内开外合”,阴面抽贴向阳面,内劲转换就不靠浊力而本能自然。

3、乍肘虽然已把肘肩外拉,但稍节领劲引起的肩胯抽缩于丹田的内劲是由上下两头卷曲而得(两头卷曲细致化就是肩胯抽缩于丹田的要领)。虽然手的沉转已因定肘而只能以肘为圆心划弧,但内劲便不是在肘部断开,而是节节分家开筋骨,节节贯串与丹田连上。否则就失去了缠丝劲连通全身的陈式太极的创拳初衷了。以肘为圆心划弧,内劲连上后为什么就不能加上以丹田为圆心划浑圆。丹田劲深入还要一分为二进行双腰抽换,就是活步太极的要领了。

-----------------------------------

真走手:

1、真走手,一是递个缠丝与乍肘滚珠劲之间的配合,比如对方双手加劲压在你的双肩上,你稍节递个前后立圆时同时要配合双肘内合的左右滚珠。否则很难把对方手臂压下来。一试便知。而在旋腕转臂时,手与肘之间有一个桡、尺骨的交叉点,这里也要相对定位,才能得力。

 2、真走手,是稍节带动划出的圆弧线要具有前后、左右、上下的饱满的没有凹凸的膨胀的弧线。

3、真走手,在顺缠与逆缠的转关时,一定不要有断劲换劲的停顿,方法诀窍就是顺逆缠转关时要有个稍节意劲的延伸。稍节意劲的延伸应该是真走手的核心。

4、真走手,不能着意在接触点,但又要利用接触点上对方的反作用力。指导手靠那么一点点摩擦滚动力(方法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外先内)引动对方,而引动对方的方向是五个手指根据不同情况而作不同方向的引动的调整,如食指引向左前,无名指却引向左后。指导手与打击手又有一个先合后开的配合,比如抱物而向不同方向扔出去。指导手的轻的方向是为了让对方身体力量有出泄的空间,打击手朝出泄的空间定位、螺旋、膨胀,就产生了对方跌出的效果。当然,这里还有个指导手方扣膝定位作支撑轴的配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8 22:10:1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