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674|回复: 3

内家拳、外家拳有何本质差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5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有很多网友在讨论陈氏拳是不是内家拳的问题,到底内家拳、外家拳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将百度的知道一文转贴在此,希望大家探讨。

内家就是要用意念自己练出气来的。
外家就是用训练来得到力的。

一般印象中,
内家的打起来不容易累,而且内家拳武师外表上看不出来是练家子。
外家的打起来要拼体力,外表结实粗壮,能看出来像个练武的。

上面是我印象所说。
我的老师告诉我。
其实内家外家之分是一种浅陋的区分方法。
内家,就是用自己的意念把气血聚到某个地方。
外家,就是用外力辅助,让气血主动流到某个地方。

而且不少拳种,难分内外。
例如咏春,就分不出来。

回答者:月落47442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5 13:57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楼上错了,主要是训练方式的不同,内壮外壮的说法倒有些正确,内家主要从体内求取力量,在发力中不必依靠惯性来发力,所以他的发力经常显得不可思议,比如在毫无空隙的搂抱中将人击伤或者打飞,而旁人看起来他只是按了一下而已.而外家拳始终脱离不了依靠惯性这个打法,内家打的是整体劲,没有经过内家伸筋拔骨等训练方式,外家拳是无法将全身的意气力整合在一起的.内家拳是非常实战的,典型的有太极,心意六合,形意,八卦,和某些内家通背.
都是误导。所谓内家拳是从内连起,由内壮而达到外壮。外家拳是从外在入手,由外壮而达到内壮。内外家殊途同归。看看德建的少林拳,再看看陈小旺的太极拳就知道了。
其他回答
共 1 条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内家拳”与“外家拳”这两个词约起源于清朝,这是因为自明末清初开始,一些内家拳流派开始创立,并逐渐为世人所知晓。但是,由于有些内家拳流派“反清复明”的政治背景,使其不愿将海底公之于人,又由于内家拳抬手发人、伤人于无形的技击效果,使内家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一、释名?

要想知道内家拳、外家拳的由来,应当先了解“内家”与“外家”的词义。“外家”即出家之意,例如出家为僧,超脱凡俗,追求西方极乐净土。而“内家”,就是在家,指在家庭中生活,也就是可以娶妻生子,共享天伦之乐。我国的道教(指正一教等教派)最初是允许娶妻生子的,后来也只有元朝丘处机创立的全真教派不允许道士结婚。因此,习惯上也将道士视

作“内家”。?

那么,所谓外家拳,便是指出家人练的拳术。而我国中原拳术大多与少林拳术有渊源或者受其影响,因此,便将与少林拳术有相同特点的一大批拳术划归外家拳。与此相对,内家拳大多创立于道观,因此,人们便将这类拳术统称为内家拳。?

在此,有两个问题应当说明:?

1.并不是所有源于道观的拳术均符合内家拳的特点,也不是所有源于寺庙的拳术均为外家拳的风格。人们最初区分内家拳和外家拳,只是一个大体的分类,后人于此不可过于拘泥。?

2.技击术最初应发源于下层民众,民间群体是其术的基础。只是后来由于寺庙、道观中的僧侣、道士们将民间武术整理、发展、创新后,使其更加精妙和系统。此外,古人也有托名拳术创立于某寺庙或道观的,以增加其神秘性。因此,绝不可抹煞民众在我国武术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更不可以因此藐视一些非僧非道流派的民间武术流派。?

二、不同特点

1.先天力与后天力:先天力又叫本力,是局部肌肉伸缩的力量;后天力又叫内力,是一种整体发力。外家拳是用先天力打人,其特征是局部肌肉紧张,很少将人打飞;内家拳是用后天力打人,其特征是局部肌肉用力很小,便可将对手轻易发出。因此,会不会发人是鉴别内家拳、外家拳的最重要的标准。而内家拳功夫愈高,愈可以在任何状态下,用任何部位将对手发出。?

2.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先发制人是以我方的主观判断为主,抢先出手,包括使用预先练熟的连环招法攻击对手,这是外家拳的特色。后发制人是根据对手的招式和劲力来决定我方的招式和发力方法,通过“听力”来判断对手,然后通过发力来反击,这是内家拳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后发制人并不意味着总是后出手,如果是这样的话,当你遇到内家拳手,你尽管破口大骂,只要不动手,他便拿你没办法了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谓后发制人,并不是拘泥于外形的先发后发,而是在听力后再发力。内家拳手完全可以先出手,你不接招便是实手;你一接招,他便听力、变力、发力。?

3.技术内容不同:也许是内家拳是由外家拳发展而来的缘故,在内家拳中,有不少招式的外形来自外家拳,但是在外家拳中却鲜有内家技术。这是因为内家拳的精髓就是发内力,会发内力的拳术就是内家拳。?

4.体形不同:练外家拳的拳手大多肌肉发达,棱角分明,特别是有些拳手挺胸收腹时,八块腹肌如同搓板,煞是健美(当然也有些体形不同的)。但是,看看内家拳手,有溜肩膀的、有含胸的,即使是身材最好的,也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放松时胳膊上的肌肉不带棱角,好像有一层水膘,这是经常放松局部肌肉所致;二是不管多瘦的内家拳手,腹部总是前凸,不易看到腹肌,这是经常气沉丹田所致。当一拳打在外家拳手的肚子上时,会感到如同打在一块钢板上,震得手生痛。而当你打击内家拳手的肚子时,却如同打在皮球上,会将你弹飞。?此外,外家拳的外形多见棱角,如同楷书;而内家拳行拳如同行云流水,似行书或草书。外家拳对身形的要求多为挺胸塌腰,刚猛迅捷;内家拳则崇尚含胸拔腰,柔和缠绵。?

三、训练方法的不同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内家拳与外家拳在训练方法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如需要练柔韧性、力量等,在此不再赘述。而此二者训练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外家拳偏重于外功和先天力的训练,例如铁砂掌、铁臂功、铁拳功等,其考核指标多为实物,例如举多重的石担、一掌打碎几块砖等。?

而内家拳则更注重内功和后天力的训练,通过内功培养内力,通过试力、听力来力的敏感度和发力效果,其考核指标多为发放效果,即在任何状态下,运用自身的任一部位,一举将对手放出,并且控制被放出的对手的身体旋转角度和方位等。?

最后应当着重指出的是,不论内家拳、外家拳,其训练的主要内容应是对抗性训练,只有在不断的搏击中,才能使肢体产生下意识的条件反射,才能培养出胆量和实战感觉。

发表于 2006-12-26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hinatj在2006-12-25 20:01:00的发言:

近来有很多网友在讨论陈氏拳是不是内家拳的问题,到底内家拳、外家拳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将百度的知道一文转贴在此,希望大家探讨。

内家就是要用意念自己练出气来的。
外家就是用训练来得到力的。

一般印象中,
内家的打起来不容易累,而且内家拳武师外表上看不出来是练家子。
外家的打起来要拼体力,外表结实粗壮,能看出来像个练武的。

上面是我印象所说。
我的老师告诉我。
其实内家外家之分是一种浅陋的区分方法。
内家,就是用自己的意念把气血聚到某个地方。
外家,就是用外力辅助,让气血主动流到某个地方。

而且不少拳种,难分内外。
例如咏春,就分不出来。

回答者:月落47442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5 13:57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楼上错了,主要是训练方式的不同,内壮外壮的说法倒有些正确,内家主要从体内求取力量,在发力中不必依靠惯性来发力,所以他的发力经常显得不可思议,比如在毫无空隙的搂抱中将人击伤或者打飞,而旁人看起来他只是按了一下而已.而外家拳始终脱离不了依靠惯性这个打法,内家打的是整体劲,没有经过内家伸筋拔骨等训练方式,外家拳是无法将全身的意气力整合在一起的.内家拳是非常实战的,典型的有太极,心意六合,形意,八卦,和某些内家通背.
都是误导。所谓内家拳是从内连起,由内壮而达到外壮。外家拳是从外在入手,由外壮而达到内壮。内外家殊途同归。看看德建的少林拳,再看看陈小旺的太极拳就知道了。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外家拳是从外在入手,由外壮而达到内壮。内外家殊途同归。看看德建的少林拳,再看看陈小旺的太极拳就知道了.

------------其实德建的少林拳,与陈小旺的太极拳,根本就是一家。你如果拿德建的少林拳,与杨家及其各位传人衍生的各家太极拳相比的话,就知道你的“见解”是错误的了!

因此,人们普遍承认(除了陈沟拳术的少数传人外),陈沟现在练的拳术,基本就是少林拳的分支,与太极拳完全没有关系的。

所以,才有山东的洪式太极拳、才有北京现在已经定型未来肯定正式命名的冯式太极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6 9:45:0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30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外双修岂不美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