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869|回复: 18

太极拳健身的主要机理与形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0-20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青莲在 2003/11/13 03:01pm 第 4 次编辑]

    太极拳健身的主要机理与形式对习拳者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就尽量抽时间,陆续将此段内容整理摘录上来,共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一〉几乎所有的人学太极拳的初衷都是为了健身,但开始学了拳架套路后,便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动作的样子对不对、好不好看、有多少种太极拳、谁打得好……这样一些并不能起到健身作用的形式上去了,反而把拳架动作和意念对健身的作用效应这个根本问题给忘掉了。因此有不少人打了几十年太极拳却并没有懂拳,也没有从太极拳运动中实实在在的受益,就因为他们几十年都一直陷在这种状态中走不出来。
   “……关于健身,历来都强调了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而言,如果没有《解剖学》和《生理学》作为依据,那么许多说法做法不但容易带有盲目性,而且也必定缺少科学性。所以说健身,首先要有一定的生理解剖知识来垫底。在心里而言,其实很大部分就是拳中所说的意念。意念就活人而论,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故其影响之广大亦非他般所能比。……”(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2-10-21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有些人全盘否定“意念”的意义与作用,认为“意念”只不过是一种空想。这对“意念”一词就形式逻辑而言也许是对的。但他忽略了意念所能产生的作用能力。而意念的作用能力却是一直在被《心理学》、《心理医学》以及民间巫术之类门所有效应用着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方面不同的经历,比如在你正准备大享一顿美餐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一个令你极悲痛、极惊恐的消息,即使你还吃的下,也会觉得全堵在胸口。这当然不是你的胃突然坏了,而是心理(意念)的作用是你的胃功能活力滞顿了。有过这样的报道:由于悲极惊极而一夜之间胃穿孔的。类似的例子每个人都能想起一些,所以结论是:如果“意念”并没有使生理发生实质性(主要是功能性的)的改变,此时的“意念”便是抽象、空泛、虚假无意义的。反之如果由于“意念”的作用已经使生理产生了实质性改变,那么这时候的“意念”就不再只是一种虚假空想,而是成了生理实质改变的原因了。(待续)
发表于 2003-10-21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听……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1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健身既然基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故太极拳的方法亦相应重在“运”与“调”两方面,这是普遍而又普通的常识了。但太极拳作为一项独立的运动形式,自然有它独特的认识与方法。
   (1)太极拳特别强调“内运动”。即所谓“易筋”运动的重要性。所谓“内运动”或“易筋”运动,泛言使肢体器官作变离常态的运动。使变离常态的位置,变离常态的形体。变离常态的力的作用效应。这些变离、对肢体器官所产生的是常人在劳动、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中所没有的运动形式。也是常人在劳动、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中所不能或难以得到的动力作用效应。而且这些变离又都是在柔性(弹性)的无伤害状态下进行的。质言之,太极拳运动对健身的特殊价值就在于它对肢体器官的动力作用效应是其他运动形式所不能或不易产生的。这主要是它的柔性(弹性)的“内运动”(即易筋运动)的特殊方法所决定的。“易筋”的本来目的就是力求使平时活动不到的肢体部位脏腑器官得到经常的运动,从而增强全身机体的活力状态。(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2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2)“内在转化功能”的强劲,是由耐力来体现的。这是太极拳运动所看重与强调的另一要点。所谓“内在转化功能”指的是人摄入的水谷,其精微物质集储体内,而当外界需要时,自身有能力按当时所需要的量与速度源源不断将其转化为动能或热能为人所消耗。很多人自身存储的精微物质并不少,但都极难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动能或热能。这种人的主要表现就是没有耐力。关于“内在转化”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这种转化的表现虽然是以机体活力被激发至亢奋强劲状态为标志的,但能被有效激活的环境条件却并不是简单的亢奋强劲形式,反而是须要一种柔柔缓缓平和舒迟的状态条件。不然不但起不到激活机体活力的作用,到是可能会造成所谓的“气机阻滞”或“气机拉断”,从而使肌体活力根本无法激活或不能继续被激活。这道理是很平常的,因为任何器官脏腑的功能活力皆有赖血流带来的养料与氧气为物质基础。并通过神经的支配才能最终实现。不能柔柔缓缓平和舒迟。肌肉必处在僵滞状态,亦即紧张状态,这种状态是压迫血管,尤其是压迫微血管而不利血行的。是压迫神经而阻滞神经传导的。也就是不利于活力激发的两大因素。这里须要特别指出的是,太极拳运动中所说的“平和舒迟”与“活跃亢奋”两种状态都同样是指“运动状态”和“有序状态”只是活跃的程度不同而已。两种状态决不是“已激活状态”和“未激活状态”,而是一种“使激活状态”。是中国古养生学派所说的那种“导引”的典型方法和“能导引”的典型状态。柔柔缓缓平和舒迟绝不是少气无力的消极被动状态,这点一定要区分清楚。(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3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3)太极拳强调的“有序运动”有利于神经系统保持在不紊不乱状态。这就是中国古养生学派所谓的“调心”即调平情志,和调平情志的结果。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良好的心态对健康的积极意义,也证明了“有序状态”对智力、记忆力及生活行为的有益作用,这一点似乎不是需要多说的。(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4)太极拳强调“柔而韧的弹性弧线运动”。弧线的运行、弧线的转关。作这种运动的物体在接触他物时极容易产生分力,从而大大减小了相撞时的冲量值,这便是能“柔”的原因。弹性运动形式又使它把与外物相撞时的冲力转化为内能存储起来,这种储能过程同时产生了反作用自身而不断对器官组织进行按摩的效应,这就是能“韧”的原因。可见太极拳运动这种特殊形式所产生的力学效应是有利于养人而不至于伤人的。这与其他各种体育运动比较容易造成自我伤害相比,是一种优越了。(待续)
发表于 2003-11-29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见到先生的几篇连载,颇有感触.太极拳作为国粹国宝,如果只能用作技击,则小了太极,其可曰"技",已失太极大道本义矣.技击的一方面,应该也必须继承发扬,然时至今日,太极拳更多更大的作用,也许应该转到健身方面来,才能更全面地发扬这份国粹.现今,无论国内国外,百分之八十的爱好者都是视其为健体强身的群众体育运动之一种,也是百分之八十的人赖以受益的主要方面.先生谈太极拳健身机理的特点与方法,僻网上论研太极拳的另一个侧面,即便是抛砖引玉之词,终是造福国人乃至世人康泰之善举.余乃中医世家,父执辈蒋祛病先生早年西学国外,归国后,仍以为吾国<易筋经>于调养之作用远非西欧东洋所能知者.先生提出"内动"一辞,或有其特指,然就字面词义看,亦与"易筋"同义.蒋先生生前亦精于太极之道,留有盛赞斯道小辞<水调歌头>一首,先生乐闻乎?<水调歌头>(积吾一生心得告世人:莫信神鬼巫医,用科学态度学太极拳以资强吾国人身心)
    太极拳真法,可练气骨精,常人不知,只作皮肉外象形.
      柔柔缓缓引化,默默源源蒸翻.要在脏骨气血动,斯乃易筋经.
          拧关节,揉脏腑,总心平.闭吸闭呼,一任开合散中凝.
  大椎八寮相争,神阙海底细寻,内象演天灵,亲冲两不得,生生势无停.
(注:天灵者,宇宙之生生气势;亲冲者,阴阳之理;生生者,阴阳之本,亦阴阳之象也).
 望先生莫弃此途,"蹊路虽棘,可旨桃园",余乐与同行!     青陆 重明
 楼主| 发表于 2003-12-7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5)太极拳运动是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的混合呼吸方法,加上“间歇变压”式呼吸方法,使胸腔腹腔内压在运动中不断处在平和而强劲的大幅度改变中,并使肺扩量得到提高。既有利激活脏器活力,又增加了氧气的摄入。并使呼吸时能最大限度将肺泡中余气吐尽,让吸入的空气在肺内停留时间更长,从而有利于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肺内能更充分地交换。
  在当今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人们普遍缺氧的情况下,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实验已经证明,血液自心脏流出至流回心脏的一个大循环,在安静的情况下大约需要25秒钟,而在上述呼吸方法下行拳,血液的循环周期可以缩短到约8秒钟,三倍地增加了对细胞氧气与养料的供给。同时由于太极拳的“末梢贯注”作用及“内运动”作用,就使练拳人的末梢血液循环及内脏血液循环得到大大的改善,这是常人所难以受益的运动效应。(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0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6)太极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运动特点,使在同一运动过程中产生了速度和力量域值的大幅度改变。这种速度和力量都呈大幅度交替变化的运动既符合肌体劳逸相推的生理需要,也符合了中国养生学“动静张驰”的原则。肌肉运动十分类似弹簧、收缩、伸长、扭转得越利害,所表现出的力也越强劲。而当肌肉处在自然松驰状态时,则几乎不产生什么劲力。肌体的活力在肌肉而言就表现在这一张一弛过程中张驰域值的变化上。换句话说,肌体如果总是处在平和松驰状态或者总是处在亢奋强劲状态,都不利于气血流动,都容易使人感到倦累怠惰。只有“张驰有致、动静有时”才是人体各种活力的最佳环境状态。长期在行拳中形成的“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运动习惯,十分有助于个人在生活中不再会或者只注意静养或者只是快节奏的劳顿忙碌,而会懂得用上述的方法来促进自己“动静张驰”的平衡调节,从而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