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见到先生的几篇连载,颇有感触.太极拳作为国粹国宝,如果只能用作技击,则小了太极,其可曰"技",已失太极大道本义矣.技击的一方面,应该也必须继承发扬,然时至今日,太极拳更多更大的作用,也许应该转到健身方面来,才能更全面地发扬这份国粹.现今,无论国内国外,百分之八十的爱好者都是视其为健体强身的群众体育运动之一种,也是百分之八十的人赖以受益的主要方面.先生谈太极拳健身机理的特点与方法,僻网上论研太极拳的另一个侧面,即便是抛砖引玉之词,终是造福国人乃至世人康泰之善举.余乃中医世家,父执辈蒋祛病先生早年西学国外,归国后,仍以为吾国<易筋经>于调养之作用远非西欧东洋所能知者.先生提出"内动"一辞,或有其特指,然就字面词义看,亦与"易筋"同义.蒋先生生前亦精于太极之道,留有盛赞斯道小辞<水调歌头>一首,先生乐闻乎?<水调歌头>(积吾一生心得告世人:莫信神鬼巫医,用科学态度学太极拳以资强吾国人身心) 太极拳真法,可练气骨精,常人不知,只作皮肉外象形. 柔柔缓缓引化,默默源源蒸翻.要在脏骨气血动,斯乃易筋经. 拧关节,揉脏腑,总心平.闭吸闭呼,一任开合散中凝. 大椎八寮相争,神阙海底细寻,内象演天灵,亲冲两不得,生生势无停. (注:天灵者,宇宙之生生气势;亲冲者,阴阳之理;生生者,阴阳之本,亦阴阳之象也). 望先生莫弃此途,"蹊路虽棘,可旨桃园",余乐与同行! 青陆 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