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4618|回复: 14

[转帖] 祝大彤:怎样练好太极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9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祝大彤先生:怎样练好太极拳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呢?练好太极拳,首先在"练"。有的拳友甚至当了拳师,并没有下功夫练拳,而是练
习单操手的太极功或站桩。我并不反对练习单操手和站桩,但这仅仅是辅助练功活动。而太极功夫是每天
循规蹈矩认真练拳才能得到的。很多身怀绝技的老拳师都 是每天练拳不辍,从不间断。
                                
练太极拳,也称打太极拳,确切的说,叫“盘架子”。因为太极拳的套路自始至终走弧线,有人说,太极
拳套路是由大小不同的环组成,故称“乱环拳”,弧形的线条比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陕西的窑洞,
顶部均为弧形,古代石桥无一不是拱弧形,以负担重压。练拳开始,切记要走弧线,忌直来直去走直线,
否则,得不到太极拳特有的圆活趣味和深层的功夫。
                                
怎样走弧线呢?传统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规定,盘拳一定要注意方位,所谓方位为南北东西,东北、东南、
西北、西南四个正位,四个隅位。练拳者面南而立,严格按四正四隅行拳,拳师称之为八方线。如正单鞭,
左实手,从西南起,运行至正南,终点在东南,正好走了一个弧线形,身子周围就会形成一个圆形意念圈,
在与人试手时,对方很难攻破这个“圈”。初学者和练拳多年的人都应该遵循太极拳这一特殊的训练方法
进行修炼。
                                
在盘架子之初先要排除杂念,作好预备式,必须慢慢安静下来,手脚四肢空松安静,也就是说心要静,
手要争,胸部虚灵,做到无思无意无我无他,中正安舒,身上不带拙力,这叫“澄源清流”,方可往
下盘架子,如果水源不清净,就先要澄清水源,水源澄清之后,水流自然清洁。所以要求盘拳时作好
预备式,做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不可有僵滞之处。伸手提足注意虚实,也就是阴阳。有人说,
阴阳是拳母,松柔是拳魂,不知阴阳,就没有松柔,这套拳是练不好的。
                                
阴阳就是虚实,阴为虚,为静,为吸,视线收回;阳是实,是动,是呼,视线外放,这是始终不变的拳理,
有了功夫修炼到高深境界也是如此。
                               
初学者先不要注意呼吸、虚实、视线,而首先要过僵滞关。初学拳的人,往往上下手脚不相配合,伸手提
足四肢僵滞,甚至呼吸困难胸口胀闷,这也是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这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先要静下心来,
身心安静了再盘拳,每个势每个动作力争准确,不可贪多求快,扎扎实实,准备好每个姿式,要象平时穿衣
服系衣扣、吃饭用筷子、穿针引线那样轻松、自然地去练拳,僵滞的四肢便会慢慢松柔下来。

                                
太极拳是锻炼头脑和心灵的拳术,平时要多练、多看、多问(问明师问拳论)、多琢磨,你会修炼成功的。
不如此,就不是太极拳,只能是较力或者是柔软体操。

发表于 2007-5-29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07-6-5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谢谢!
发表于 2007-7-7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发表于 2007-7-8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了!

发表于 2007-7-30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多谢

发表于 2007-10-9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拳的人,往往上下手脚不相配合,伸手提
足四肢僵滞,甚至呼吸困难胸口胀闷,这也是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这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先要静下心来,
身心安静了再盘拳,每个势每个动作力争准确,不可贪多求快,扎扎实实,准备好每个姿式,要象平时穿衣
服系衣扣、吃饭用筷子、穿针引线那样轻松、自然地去练拳,僵滞的四肢便会慢慢松柔下来。
发表于 2007-10-10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0-31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太好了。

发表于 2007-11-1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凌空勁?!

我是不太信的,願求一打!

太凡一個人小有名氣,享受到名所帶來的虛榮感之後,為了維持或增加名氣,往往願意痲痺良心,虛偽和神化的動作隨之而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