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997|回复: 5

[转帖]群策群力正本清源二十年(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6 0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群策群力正本清源二十年

——太极拳源流的“融冰”历程纪实

李师融

    一、前言

太极拳源流的争论,自1931年唐豪提出“清初陈家沟人陈王廷首创太极拳”(简称陈王廷创拳说)以来,即受到传统太极拳各派传人的反对。如杨澄甫1931年著《太极拳使用法》,1934年著《太极拳体用全书》,都明确提到武当山张三丰于明洪武27年创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名家徐致一、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赵堡太极拳名家杜元化的著作中以及陈式太极拳名师陈发科都是尊张三丰为祖师的。武式太极拳名家徐震,于1937年著《太极拳考信录》,便明确指出“陈王廷创拳”的虚伪。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唐豪、顾留馨具有官方的权势,虚伪的源流观占据了太极拳的统治地位,一直延至今天,历时七十余年,危害甚大。谚云:“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七十余年的“冰封”,何止三尺,已经成为一座“冰山”,压在太极拳人的头上积重难返。要正本清源,融化“冰山”,难度很大,无异愚公移山。

但是,真理必胜谬误乃是客观规律。困难虽大,只要坚持真理持之以恒,用真理武装人民群众,并为国家支持,“冰山”必然要消融,正本清源一定胜利。传统太极拳人群策群力,经过二十年的据理论战,到了2006年夏,终于有了转机,唐顾源流观(简称伪源流)已经败阵,只能依靠武术界官方权势,固守于河南温县一隅之地。国家和社会人士已经识破伪源流的骗局。

然而,国家体育总局的课题《太极拳源流和发展研究》尚未结束,正本清源的国家结论还有待日后的鉴定和批准。伪源流在观念上还未肃清,可能还有反复,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巩固初步胜利,及时总结二十年来源流论战的经验体会,供一切爱国、正义的太极拳人掌握运用,把正本清源的胜利推向新的高潮。

二、源流论战纪实

1)序幕展开

太极拳源流的正本清源,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邓小平同志主持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深批“四人帮”极左思潮,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武术界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百家争鸣的氛围逐渐活跃,唐顾独霸太极拳论坛的局面开始打破。一些有识之士以大无畏精神,在顾留馨健在之年,便在刊物上公开向伪源流挑战。成都戚建海同志就是一位敢为人先正本清源的先行者。唤起了太极拳界的志士仁人,先后投入拳史打假的队伍,成为一支为真理而战的新生力量。二十年来,这支队伍日益壮大,从弱到强,成为伪源流不可逾越的长城。

笔者于1992年开始涉足源流研究,时年62岁,是源流研究中后知后觉的普通一兵。涉足伊始,很注意学习《武当》杂志发表的源流论文,也参阅其他刊物中正反双方的源流争鸣,深感《武当》杂志发表的论文立场公正、观点鲜明,说服力强,该刊不愧为源流论争中正确导向的平台。于是,补购了该刊历年出版的全套期刊,认真研读,得益非浅。当学习到戚建海同志的《蒋发秘传太极拳经典》(载《武当》1990年第6期)及路迪民、赵幼斌的《太极拳经原貌考》(《武当》1992年第1期),深为他们的正义立场、翔实论据、严谨考证所折服。从而识破了唐顾论点的虚伪。伪源流的误导,不仅损害了太极拳的历史和文化,也损害国家和人民的诚信形象。拳史打假,匹夫有责。激发了自己下定决心,与上述道兄并肩作战,为太极拳源流正本清源,甘当愚公,献出晚年的毕生精力。从1994年起,便先后在《中国太极拳》、《武林》、《武当》、《太极》、《精武》等刊物,发表多篇源流论文。2000年著《北派太极拳源流揭谜》一书,蒙武当杂志社大力扶持,乃能问世。该书综合诸家之长,并参以已见,全面批驳了唐顾的伪源流,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2002年春,国家体育总局设立《太极拳源流和发展研究》的课题,旨在解决历史遗留的源流之争。笔者在20025月,将该书及十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呈报给国家体育总局及该课题各一套,以尽为国分忧之责。

20016月,笔者亲到河南温县赵堡镇考察拳史,承蒙赵堡太极拳总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必要的证据和史料。随后,于20032004年在前书基础上,增补近年研究进展,汇集古今太极拳谱作为史证,编著《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一书。当时在内地出版很难,不仅要向出版社交数万元出版费,而且一些出版社因源流观相悖,不愿受理。承蒙戚建海同志的引荐,认识台北的杨式太极拳前辈徐忆中老先生,在徐老的鼎力援助下,获台北逸文武学书馆承诺出版。20076月,再次将此新著献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和科技司审阅,也供国家课题参考,尽个人一份微力。

2)源流之争的本质

笔者从十余年的研究和论战实践,深感这场源流之争的性质,不是过去流传的说法“武当山和陈家沟争夺太极拳的发明权。”因为争论的双方,不是武当山的道家与陈家沟的现代传人,而是传统太极拳人为了维护明代的太极拳史和文化遗产,与武术界官方的源流观作正面论战。因此,其性质不是宗派斗争,而是有原则的是非之争。从时代角度看,是明代说与清代说之争,从本质上看,是真理与谬误之争,真理与权势之争。

3)源流之争的阶段划分

太极源流之争经历二十余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源流争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期。

论战的阵容,主要是传统太极拳人对伪源流进行反驳和批判。此时,唐、顾均已作古,其后继者没有新的论点和论据,不敢与传统太极拳人正面争论,只能各说各的论点,以权力优势巩固“陈王廷创拳说。”由于武术界官方拥有地位优势,推行伪源流也迷惑一些不明真相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士。

1997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一批知名专家,集体编纂《中国武术史》,该书具有国家史册的权威,中外发行,影响很广。其中,太极拳史由唐顾的后继者执笔,把未经国家鉴定的伪源流,载入庄严的国家史册,贩卖“陈王廷创拳说”的谬论。也将唐豪作伪,把明代王宗岳篡改为清乾隆人氏的丑闻,美化为“对武术史研究,具有开拓性的贡献。”这是一件对国家、对人民误导的责任事故,不可等闲视之。因此,论战的主攻目标,便转向对《中国武术史》的太极源流进行商榷和争鸣。1998年,笔者撰文《对〈中国武术史〉太极源流观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发表于《武当》1998年第10期。标志着论战的转折点。目的在于希望武术界官方正视和改正太极拳伪源流的错误。

发表于 2007-8-1 0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发表于 2007-8-1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民国三十九年的秋天,陈氏十八世的拳师陈照丕担着货郎担到了北平,每天靠游街串巷卖针头线脑为生。有时跑了一天,还弄不到三顿饭钱。空怀一身绝技,难免忍饥挨饿。后来河南同乡会的清朝末年的翰林李庆林知道了这事。这李庆林常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在河南温县陈家沟而自豪,听说陈照丕在北平,便找到了他,极力鼓动他立擂,一来让社会上的人认识太极拳,二来通过献艺,打响了,开武馆授徒也可以解决生计问题。见陈照丕答应了,李庆林便在当时北平的《时报》上,登载了一条消息,除介绍陈照丕的生平外,特别点出陈照丕“暂时塌于南门外打磨场杜盛兴号内,如有爱好,要交膀者,莫失良机……”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就在登消息的第二天,北京一个拥有四百名徒弟的著名拳师找到了陈照丕,约他去宣武区擂台比武,临走时交代:“去了是君子,不去是小人!”陈照丕满口答应。

设擂的第一天,在通常的仪式以后,陈照丕先对看热闹的人做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打了一趟太极拳,才打完,便见一个人嗖的一声跳上台来。陈照丕看看来人,竟然不是昨天约自己比武的拳师,不禁有些奇怪,心中想:“昨天说的好好的,今天咋不上台?”正奇怪间,就听对方操着山西口音说:“咋天约你比武的是俺师父,常言说:有事弟子服其劳。大概你过不了俺师兄弟这一关,甭想见俺师父的面。来吧,我不相信你这软不拉叽的拳能打人!”说罢,拳脚生风,朝陈照丕打来。

陈照丕心想:这一下子可啰嗦了。他几百个徒弟,和我搞车轮战,啥时才能到头?还是以德服他是上策。主意已定,便躲过了对方的招式。这时,如果陈照丕乘着对方破绽,一个肩靠,便能将对方打到台下,但他怕对方太难堪,没有乘势进攻。对方不知进退,又一个“又峰贯耳”,双拳朝陈照丕两边太阳穴打来。陈照丕架开对方双拳,本来可以出肘直攻对方心窝,但又怕伤对方,只是转腕缠住对方左右臂,向下使了个按劲,对方便咕咚一声跪倒在地。陈照丕忙上前扶起,那人二话不说,转身跳下台去。

台下看热闹的人中,行家大有人在,哪里会看不出陈照丕几次手下留情,他们不仅佩服陈照丕的精湛技艺,更佩服他高尚的武德,不禁为他鼓起掌来。

掌声未落,那拳师的第二个徒弟又跳上了台……

就这样,第二个,第三个……陈照丕一连打败了十七个,见天色不早,便收了擂。

第二天一早,陈照丕在一伙崇拜者的簇拥下,走向宣武区擂台。半路上,被那拳师领着几十名徒弟截住了去路。

陈照丕知道,他是为徒弟们“找场子”来了。什么叫“找场子”?这是武林中流行的行话,用平常的话来说,就是“报仇”,就是找回自己失去的“面子”。你想,头一天,那拳师的十七个徒弟被陈照丕打得一塌胡涂,当师父的如不出头为徒弟们找回面子,不要说他这些徒弟,只怕连他以后以北平也没脸见人。

陈照丕心想:“今天若不使出绝招,让他心服口服,只怕他每天缠个没完没了。看此人也是个血性汉子,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做一个朋友!”想到这里,一拱手,满面笑容,径直向那拳师走去。一边走,一边脱下身上穿的蓝布长衫,提在手中,口中说:“这位仁兄,咱们到擂台上玩玩如何?”

那拳师怒喝道:“谁有闲心上那什么擂台,咱们就在这里见个上下高低!”说着,一拳打来。

陈照丕口中说了声“好”,让过对方拳式,一抖手中长衫,长衫竟紧束成了棍形,硬梆梆带着风声,向拳师腰中点来。

拳师大吃一惊,急忙中,伸手便抓“布棍”,谁知手才伸出,那“布棍”竟软塌塌垂了下去。他惊愕间,那长衫布如一条灵蛇,倏地在他胳膊上缠了几圈。他只觉得脚下一轻,竟凭空被陈照丕抖起一丈多高,头下脚上,直栽下来。陈照丕照他身上轻轻一推,他稳稳地落在地上。陈照丕笑着说:“这位仁兄好轻功!”拳师的徒弟们哪里知道其中的奥妙,也跟着喝起彩来。

拳师心中清楚,若不是刚才陈照丕那轻轻一推,消去了下栽的力道,自己非落个嘴啃泥不可,心中暗暗感激陈照丕在徒弟面前,为自己保留了面子。见徒弟们乱喝彩,不禁红了脸,瞪了徒弟们一眼,跟着跪在陈照丕面前,口中说:“陈师父,俺有眼不识泰山,今天俺算心服口服了。请您开恩收下俺这个徒弟!”

陈照丕拉起他,真心实意地说:“拜师不敢当。若仁兄看得起俺,咱们兄弟相称好了!”

那拳师高兴得不得了,连忙喝令众徒弟拜见陈师伯。那些徒弟刚才拍马屁拍到马蹄上,心中正弄不清大头小尾,听见师父吩咐,哪敢怠慢,立刻象下饺子一样,扑扑通通跪了一地。

那拳师又吩咐众徒弟:“走,保你们陈师伯打擂去。规规矩矩上台比武的,有陈师伯对付,若有人胆敢捣乱,看我的眼色行事!”

擂台立了十七天,和陈照丕交手的,竟达二百余人。多数三五回合,便败下台去。其中,也不乏名人、高手,但他们并不是赌输争赢,而是互相切磋,对陈照丕也十分佩服。所以十七天下来,竟没有一个人胜陈照丕。从此,陈家的太极拳在北平出了名。

---------各位,民国39年,就是1950年,在建国后的!

---------各位,民国39年,就是1950年,在建国后的!

发表于 2007-8-1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8-3 0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民国三十九年的秋天

---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7-8-22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太极拳人为了维护明代的太极拳史和文化遗产,与武术界官方的源流观作正面论战。”

能不能请李师融先生解释一下,为什么“武术界官方”会支持“唐顾的陈王庭创拳说”,而不支持“传统武术家”的明朝创拳说呢?很奇怪的事哈?

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有必要把问题谈开去,否则,就由陈王许受受累当个创始人也无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