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8-14 08:20:00

<p><font face="Verdana">孙禄堂先生不是以科举成名,而是以武学显名。所以这个记载是很符合实际的。</font></p><br /><p>&nbsp;</p><br /><p>孫祿堂天賦聰慧、性情沉勇雄毅,史載生而嶷嶷,超絕常兒。12歲考取秀才,因家貧輟學,後因武學顯名,晚清時肅王從其學,曾被選用知縣、知州,</p><br /><p>&nbsp;</p><br /><p>那么,这个选用知县.知州是武学显名前.还是显名后。是因武学显名而被选用知县.知州。还是因不能科第----也就是考不上进士,而拿钱买的知县.知州呢。清朝的管制----知县.知州必须是进士才行。</p><br /><p>请问;一个三等秀才,连官粮都吃不上的附生,根据清朝的管制,他怎么被选用知县.知州。</p><br /><p>【据史料记载,清光绪时,买官卖官盛行】。中国人的国情,是走仕途之路。孙禄堂科举不第,还想当官。只好拿钱买官了。<br/></p><br /><p>&nbsp;</p>

虎老雄风 发表于 2009-8-14 08:58:00

<p>肃王、徐世昌因为非常佩服孙禄堂先生的道德、才学,所以他们曾推荐孙禄堂先生做知县、知州。孙禄堂先生是武学显名在前,因孙禄堂先生武学独步当时,使当朝重臣闻其名、猎其奇,进而敬服有加,之后才被推举为知县、知州。</p><br /><p>孙禄堂先生从郝为真那里得到了太极拳的所以然之理。而杨健侯、张秀林等都是老粗,谈不出太极拳的道理。所以一般说得郝为真太极拳之传。</p>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8-14 18:27:00

<p>郝为真的功夫那么好,为何还穷困潦倒在北京城。还得孙禄堂搭救才得以生还。所以,郝为真真要是比杨建侯功夫好。杨建侯也不会不收留郝为真,为何,还是功夫不行。因为那时是兴踢场子的。行不行,手底下见真章。郝为真连场子都不敢踢。只是想投靠杨建侯混碗饭吃。人家不收当然也就不敢说什么了。这其中的最好见证人就是程廷华了.吴鉴泉.郭云深等了</p><br /><p>所以一个功夫不好的人。他能说出什么高深道理来。这是不言而喻的。</p><br /><p>另外,从当时的杨澄浦和郝为真的儿子郝少如,在社会的地位.身份看。郝少如比杨澄浦先生差的就太多了。连杨澄浦先生的徒弟也不如。这也证明,郝为真的功夫比杨建侯的功夫差远了。</p><br /><p>推荐做选用知县.知州的前提也必须是---科举的进士。正如现在参加工作一样,即使是推荐,首要条件;也必须是本科生一样。</p>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8-14 19:09:00

<p>转帖;</p><br /><p><br /><table id="thread_header" cellspacing="0"><br /><tbody><br /><tr styl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efefef"><br /><td class="title"><strong>仔细看了一下孙禄堂的百度百科,发现孙禄堂根本不是人.</strong></td><br /><td style="PADDING-RIGHT: 6px; HEIGHT: 30px"><br /><ul id="thread_op_list"><br /><li><a class="reply" onclick="Post.reply();return true;" href="http://tieba.baidu.com/f?kz=618289361#sub"></a></li></ul></td></tr></tbody></table><a name="#1"></a><br /><table class="post"><br /><tbody><br /><tr><br /><td class="author" id="autonym" valign="top" noWrap="noWrap"&nbsp;&nbsp;name="autonym" username="十年练一拳" userid="b5efcaaec4eac1b7d2bbc8addf05"><a name="6399862504"></a><br /><p>&nbsp;</p></td><br /><td class="content" valign="top"><br /><p><cc>&nbsp;&nbsp;&nbsp; 1872年年关,因母病重,先生愧悔自己无奉养之能于夜半在村外枣林自缢。清晨被路人救起,因感先生骨脉绝人,资助之。(半夜上吊直到清晨还没死)<br/>&nbsp;&nbsp;&nbsp; 1885年,先生开始云游。途径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十一省,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先生未尝负之。先生喜攀援绝险奇峰、涉大川幽谷。曾遇异人,授先生修心养气大法,该法能自然辟谷,先生将此融入形意八卦修习之中,达至腾身走凌空、慧剑射神光之境地。先生遨游方外,登云天、造九极,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侠奇事极多,曾多次遇匪、独斗群枭,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记载。历时三年余,先生于武道功臻造极至境。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合于道。(1885年,孙25岁)<br/>&nbsp;&nbsp;&nbsp; 1888年秋,先生返回保定。因先生声誉极隆。欲拜师者甚众。当地拳家甚忌之。群谋暗算先生。先生有去某店饮茶之习。一日,二十余人暗伏该店内外。候至先生入店揭帘转身之瞬,伏者前后夹击,猛不可挡。先生于不意之中,若电光击人,使前后偷袭者皆昏扑于地。众拳家惊恐不已,疑先生为天神。时先生武技已臻空虚之化境,能有不闻不见之知觉,虽骤临不测,亦能从容应变、感而遂通。<br/>&nbsp;&nbsp;&nbsp; 1893年,先生经友人孙绍亭之邀前往定兴。时绍亭与当地某拳家有仇。某邀集北五省武林中之铮铮者百余人前来与绍亭决斗。绍亭仅邀到先生一人即与彼等不期而遇。绍亭见彼等人众且皆持器械,转身即逃。先生无奈,独自应战。伤彼数十人,余作鸟兽散。而先生未遭一伤。</p><br /><p>孙887年始跟程亭华学八卦历时二十多年才学成。</p></td></tr></tbody></table></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4 19:09:50编辑过]</font></div>

虎老雄风 发表于 2009-8-14 21:52:00

<p>人家郝为真是碍着同乡的面子,没有给杨健侯难堪。徐哲东就写过郝月如的功夫要在杨澄甫之上。在上海,在李景林的提议下,郝月如与杨澄甫搭手,结果郝月如把杨澄甫发了出去,杨澄甫往后退时仰面倒在了沙发上。</p><br /><p>解放后,顾留馨请郝少如讲太极拳,杨派的张玉不服,结果一搭手,郝少如就把张玉发出去一丈。</p><br /><p>建议去广平府打听打听,武派在当地的威名要在杨派之上。在上海的金家公馆,郝为真的徒弟李香远与李雅轩比散手,把李雅轩打得跌出门外去。论太极拳技艺,杨派不如武派高。</p><br /><p>&nbsp;</p>

虎老雄风 发表于 2009-8-14 23:00:00

<p>孙禄堂先生是近代以来天下武林的第一技击高手,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武学成就的第一人。这早已是定论。在这次首届国际武学研讨论上,很多武学研究者都赞同这个评价,这是被大量事实和史料所证明的结论。</p><br /><p>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妄图篡改和曲解历史,这完全是徒劳的。</p>

虎老雄风 发表于 2009-8-14 23:06:00

&nbsp; <br /><p align="center">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p><br /><p align="center">——在首届香港国际功夫节上</p><br /><p>首届香港国际功夫节是综合性的大型文体盛会,向世人展示中华武学文化的多重结构,由香港中华国术总会主办,主要有四个单元:首届世界中华国术大赛、首届国际武学研讨会、以“国魂”命名的多媒体功夫艺术展览和功夫嘉年华表演。<br/>7月22日,首届世界中华国术大赛开幕,共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约1000余人参加。会场正面悬挂国旗和香港特区旗,会场左侧悬挂“纪念孙禄堂先生诞辰150周年”横幅,右侧悬挂“祝贺首届世界中华国术大赛圆满成功”的横幅。在世界性的武术大赛上悬挂纪念孙禄堂先生的横幅,这与孙禄堂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武术家的地位是相符合的。开幕式上,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童旭东被邀请在主席台就坐,白普山、霍培林、刘树春、李斌、孙琪、沈宝发、童旭东、万勇南、张烈、张茂清(按姓氏第一个字母的英文序列排序)等10人被授予“孙禄堂武学贡献奖”。此外,童旭东还被大会授以“突出贡献奖”。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参加本次比赛的孙门传人18人,参加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以及器械等多项比赛,皆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金牌多枚。<br/>7月23日,举行首届国际武学研讨会,研讨会在“香港艺术中心”举行,由德国哥廷根大学民俗学博士、曾任香港民政事务局研究总监的陈运根先生主持,讲演者共7人,首先由童旭东讲演,讲演的题目是“为什么要纪念孙禄堂先生”,讲演是采取多媒体的形式,童旭东通过展示大量的史料图片和史实证据并通过对近500年来武学发展的深入分析,充分论证了孫祿堂是近五百年來武學成就最高、武功造詣最傑出的中華武林第一人。<br/>同日下午,以酒会的形式举行首届香港国际功夫节开幕式,开幕式在香港艺术中心“国魂”展厅举行。进入展厅,迎面是孙禄堂先生巨幅照片和“纪念孙禄堂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标题以及文字说明,介绍了孙禄堂最先揭示出中国武学的统一原理和技术结构,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开创了武学研究新纪元的卓绝的武学成就。命名为中国拳法之道。同时播放由刘树春演练的形意拳和孙氏太极拳的投影,占有三个单元。前来参加的香港各界名流以及来宾约200余人。<br/>7月24日,“国魂”多媒体功夫艺术展览正式对外公开,展期从7月24日到8月6日。香港的《大公报》对此进行了报道。<br/>7月25日到26日,举行功夫嘉年华表演。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的参赛人员未报名参加此项活动。</p>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8-15 08:25:00

&nbsp;教务主任:孙禄堂。武当门教务长:田兆麟。少林门教务长:金佳福。 <br /><p>&nbsp;&nbsp;&nbsp; </p><br /><p>&nbsp;&nbsp;&nbsp; 教习队伍:</p><br /><p>&nbsp;&nbsp;&nbsp; 一等教习:杨澄甫(原为名誉顾问)、田兆麟(此两人于1929年2月28日辞职)、金佳福</p><br /><p>&nbsp;&nbsp;&nbsp; 武当门一等教习:萧格清、于化行、孙国屏、张景祺</p><br /><p>&nbsp;&nbsp;&nbsp; 少林门一等教习:徐铸人&nbsp; 少林门二等教习:陈一虎</p><br /><p>&nbsp;&nbsp;&nbsp; 二等教习:金淑英</p><br /><p>&nbsp;&nbsp;&nbsp; 三等教习:孙百如</p><br /><p>&nbsp;&nbsp;&nbsp; 教习:孙存周、胡凤山、李庆澜、郝月如、孙振岱、李庆澜、王普雨、宋长喜等</p><br /><p>&nbsp;&nbsp;&nbsp; </p><br /><p>&nbsp;&nbsp;&nbsp; 从以上资料可看出点端倪。郝月如仅为一般教习。</p><br /><p>再就是一开始,杨澄浦为什么是名誉顾问,后才任一级教习。</p><br /><p>再者,楼上的可看看梁伟明在武林上的文章“武派太极传承现状”一文。李香远与李雅轩不是一个级别。比之李雅轩的功夫差远了。</p>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8-16 10:50:00

孙禄堂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8-16 19:26:00

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前辈,和五百年出一位是两个概念。孙禄堂的功夫在旧时的北京,不敌杨澄浦的徒弟,在28年前北京的武林界是公认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在首届世界武学研讨会上的讲演——為什麼要紀念孫祿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