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9-6 09:57:51

楼上老兄;<br />你练了一辈子太极拳、还不知道太极拳是怎么回事?。<br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与书法的习练一样。请问;有谁上来就能写草书的?。不管谁开始写字不都是一笔一划。慢慢的写。循序渐进,有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的。在太极拳来说;也就是有着熟,渐悟懂劲的。.......。<br />所谓的大架、小架、快架都是今人胡编乱造。【太极拳论】说得好;“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也就说没有什么大架、小架、快架之说。<br />所谓的快架,就如草书一样,是有了功底后的自然现象。不是刻意追求的。练不出丹田鼓荡来,所谓的快架都是瞎说。

weizhen 发表于 2010-9-7 07:33:53

露禅先师去陈家沟的原因,在李亦畲的《太极拳小序》说中说的很明白:“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杨露禅是个好武者,而且特别喜爱太极拳,学至大成境界。<br /><br />杨澄甫1933年《太极拳用 》自序中,又明确记载其祖“蹑娇往从陈师长兴学”,“忍心耐守,凡十余稔”。<br /><br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家谱中:陈长兴:“行止端重,号牌位陈,门徒尤盛,杨福魁其最著者。” 杨福魁即杨露禅宗师。<br /><br />然而,对于杨露禅赴陈家沟之原因,唐豪、顾留馨却言:“杨家贫无以为生,10岁至陈沟卖身为僮凡30年,长兴见爱,授之以技。”卖身的“主人”为翰林院待诏陈徳瑚。“杨禄禅到了40岁许,主人陈徳瑚之故,其妾郑氏与禄禅不相上下,空守闺阁,为防物议,焚其券,遗之门里。”并说杨氏归里后,仍寄居在陈徳瑚在永年开设的太和堂药号授拳。<br /><br />按唐、顾之言,杨最少在40岁以前,甚至其后几年,是个无家可归的光棍奴隶,然杨公三个儿子均生于杨露禅40岁之前。<br /><br />也有陈家沟人说:杨露禅患大肚子痞疾症,去陈沟学拳练功,以图疗疾。<br /><br />凡此,纯为唐、顾及陈家沟杜撰的谎言,目的是对“杨无敌”的妒忌,故而贬杨,以抬高原传十三势已然失传的陈家沟。然而,陈鑫之“杨福魁其最著者”之记载,却是来自陈沟自身的一记当头棒!<br /><br />据杨家传:杨露禅在家以控煤为生,间为杂粮摊助理,并非无钱糊口。永年人武风甚浓,道光皇帝的一个武术老师贾殿魁就是永年人,其师弟大枪刘留也是永年人。受此风气影响,杨露禅自幼好武,已有功底。每见绝技,总欲追习。永年县的太和堂药店,相传为陈沟陈姓所开。一日有人到药店寻隙闹事,动起武来,药店掌柜手只一举,对方已跌至丈外。杨露禅目之惊奇,遂谒诚求教。方知陈沟陈长兴精于此技,于是长途跋涉,投拜陈沟。<br /><br />杨露禅投拜陈沟,亦未被拒之门墙以外。至于“杨扮作哑丐,化名路四,深夜偷拳之事”,纯是好事者及小说家们的丰富想象而已(笔者按:“扮作哑丐,作为马夫,住在马房,深夜偷艺三年,被发现后又得传艺三年”是来自心意六合拳马学礼一支的口传,是马学礼的师爷“南山郑氏”从姬龙峰祖师的学艺经历,发生在明末清初,后被人借用在杨露禅身上)。<br /><br />不过,陈长兴对其技艺颇自秘惜,却是真的。武林自古从德择徒,不可轻传,这很自然。<br /><br />dai xu....

weizhen 发表于 2010-9-8 06:33:43

听我师李正府宗师讲董秉乾先师之六合枪(王堡枪)每招俱是实用枪。太极枪据李氏家谱载是董秉乾先师之道友博公道长所创(张三丰祖师仅传下十三势软手、十三势剑等,无枪、刀),吴派有杨禄禅、杨班侯宗师传下的三枪、十三枪、二十四枪及对练13枪(包括二路粘杆)。据笔者练习体验,董秉乾六合枪略高于博公道长太极枪,董秉乾六合枪也是笔者从内家到外家所练所知所见的所有枪法包括明初长枪李枪法在内的最优秀枪法。这大概是为什么历史上陈家沟不断派人去学王堡枪的原因。阴阳八盘掌的双头蛇也是笔者所练枪法中非常优秀的,虽只五大式,然变化无穷。<br /><br />至于原始太极的慢架、快架关系,请耐心等本文发表完,你自会清楚。希望有机会见面。

weizhen 发表于 2010-9-8 06:35:09

武禹襄,名河清(1812—1880),家有弟兄三人,受永年武风熏陶,虽重文,却也不辍于武。杨禄禅三下陈家沟归来,禹襄兄弟爱其术,即从其学。禄禅或因秘惜,或因他因。未肯轻授,使武禹襄未能得其奥。禹襄有兄澄清(1800—1884)官河南舞阳知县后第二年,禹襄趁便赴河南,闻赵堡镇陈清萍精此技,遂赴赵堡镇拜陈清萍求学。时值陈清萍因售土地等事被人诬告,正吃官司。因告之,只要其兄能从官场通融,免除官司,便可悉心授艺。禹襄慨然应诺。果通过武澄清免除了官司。于是陈清萍悉心教授武禹襄月余,将道家原传十三势软手传给了武氏,而对其他弟子则未传蒋发传邢喜怀,一直传到张彦一路来的道家原传十三势软手。其他弟子得的是陈清萍向陈有本学习交流后,结合其师张彦的十三势及有本之新架而创的“领落架”,与道家原传十三势有所区别。后来武禹襄及其传人创了“武氏太极”,便将原传十三势软手给丢了,甚为可惜!<br /><br />杨露禅(或杨禄禅)宗师进京之缘由。<br /><br />待续。。。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9-8 10:07:40

杨露禅只是教给了武禹襄在陈家沟学到的太极拳。而杨露禅离开陈家沟、到武当山学到的东西没教给武禹襄。于是才有武禹襄拜访陈长兴。陈长兴将武禹襄介绍到陈清平处。据李亦畲所写;武禹襄是与陈清平探讨月余而归。并未写什么悉心教授?。<br />陈长兴的东西应该是与陈清平的东西是一样的。并若高于陈清平。不然这个牌位先生的名号应是陈清平、而不是陈长兴。所以;细心教授武禹襄十三势软手是不成立的。<br />再一个问题,武禹襄到陈长兴处不会不演练所学太极拳。即使到陈清平处也不会不演练所学太极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若武禹襄没有太极拳的真功夫,仅凭月余,能将什么十三势软手的精要学到手吗?。还是李亦畲说得对;探讨月余而归。这说明;杨露禅把在陈长兴处所学的太极拳都教给了武禹襄。不然,李亦畲不会说;探讨月余而归。<br />按你所说,武禹襄将什么十三势软手丢了,这个东西真要好的话。武禹襄能会丢吗?。说到底;根本就没有什么十三势软手。真正的太极拳只有一个架子。那就是当今流行澄甫架。架是这个架,不知道怎么练也是白搭。

weizhen 发表于 2010-9-8 19:05:10

不敢苟同楼上的说法。<br /><br />吴永霖注:这是武林老前辈黄元秀先生(1884一1964)在杭州说拳的记录稿,时在1930年前后。1964年11月我在褚桂亭老师家中抄得现将全文抄出,供习练太枉拳的朋友们参考。<br />  <br /> &nbsp; &nbsp; &nbsp; &nbsp;北京杨家派,即世称“杨无敌”的杨禄禅先生所传,有杨班侯、杨健侯、杨梦祥、杨澄甫、许禹生、吴鉴泉等等,所习亦各不同,大致分为大架子与小架子两种。余尝以此事问之澄甫先生,答曰:“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初习者宜大架子,能使筋骨舒适,血气充行,搞定方位,表示功夫。到运用时,要快要便,宜小架子也。家先(提供者接:指杨少侯)现在练的,都是打人法则”。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9-9 10:58:21

练书法者,初习核桃大小的字。若写家书,小记还用写核桃大的字吗?。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如此。习练是一回事,用又是一回事。没有谁上来就习练草书的。<br />就以工作而言。在工作时间你的周吴郑王,你的行止坐卧都得按规矩。然而在家休息,就很随便了。愿躺下就躺下,愿站着就站着。想干么就干么。<br />澄甫先师说的这个小架子。不是让你练小架子。而是;“到运用时,要快要便,宜小架子也。”也就是;家书,小记也。

weizhen 发表于 2010-9-9 19:23:33

我们对杨先生的话理解不同,本人的理解与太极拳前辈之记载、传说一致。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9-10 10:14:25

前人先辈的话如何是一回事。自己的实际体验又是一回事。自己的练拳、用拳若不与前人先辈合,则,自己所练之拳还有不对之处。以单鞭为例。用时、你的右手会向后那么大吗?。所以,大架怎么练?。小架又怎么练?。不能说大、小架的练法不一样吧。正如书法一样。楷书的运笔、用笔与行书、草书运笔用笔是一样的。若不懂此,就不好说了。<br />澄甫先师说过,太极拳的练法是;“法无二门”。也就是说;太极拳的练法只有一种。既然只有一种,何来大架、小架、快架之说。<br />教徒弟那当然是一招一式、尽量舒展的练。自己练就无所谓了。所谓随心所欲。因为功夫到了。已经成为教授的,不会再为教授这个职称而去努力了。只有那些未有此职称的人才会奋斗努力不止。

weizhen 发表于 2010-9-12 18:48:57

杨露禅(或杨禄禅)宗师进京之缘由。<br /> <br />杨露禅在家乡授艺数年后,由武汝清介绍到京城“小府张宅”处教拳。杨露禅之孙杨澄甫先生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中记载:“京西有富翁,庄宅如城,人称为小府张宅,其人爱武,家有镖师三十余人,性且好学,闻广平府杨禄禅名著,托友武禄青者往聘。及请至,张见其人瘦小,身未五尺,面目忠厚,身衣布衣,遂招待其礼不恭,宴亦不盛。禄禅先师会意,遂自酌自饮,不顾其他。张不悦曰,常闻武哥谈先生盛名,不知太极能打人乎?禄禅知谦不成,遂曰:有三种人不可打。张问为何三种?答曰:铜铸的,铁打的,木作的,此三种人不容易打,其外无论。张曰:敝舍三十余人,冠者刘教师,力能举五百斤,与戏可乎?答曰:无妨一试。刘某来势猛如泰山,拳风飕声,临近,禄禅以右手引其落空,以左手拍之,其人跌出三丈外。张抚拳笑曰:先生真神技矣。遂使厨夫重新换满汉盛宴,恭敬如师。遂留禄禅在张家教拳。”这是杨家关于杨禄禅进京的最具体的记载。其中,‘武禄青’当为‘武汝清’之误,武汝清是武禹襄的二兄,时任刑部四川司员外郎。<br /> <br /> <br />全佑从杨露禅宗师学艺之始。<br />daixu...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六爷与杨露禅 颜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