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禅
发表于 2003-7-6 10:50:00
看了自学者的转帖,我发觉我们很投缘,在我的起势里,就融入了”松散通空“和孙禄堂宗师无极学里的东西。<br>我的神秘人物是谁,是截拳道一代宗师李小龙!他也是吴式太极的弟子。<br>他有什么对松的金言,我给机会给李小龙迷吧,有谁来继续?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3-7-16 01:52:00
松啊、空啊 送到哪里去?
太极自学者
发表于 2003-7-16 09:17:00
肢体松得不错,就是脸部表情有点紧,头脸可是通手足三阳,督脉,"诸阳之会",学问深奥无比,.....谁管这些呢?.....
莫名其妙
发表于 2003-7-17 23:31:00
原来还是位帅哥哟。
太极禅
发表于 2003-10-19 18:45:00
自学者,高!<br>莫名起妙少有的赞人,太极方架可不要轻飘起来。笑一笑而已。<br>好久没交流了,不知太极方架对松的看法有没有改变。<br>松是太极拳重中之重,是太极拳修练的灵魂。
fanda
发表于 2003-10-20 11:33:00
刻意求松,反而会紧张.<br>我们须修养一颗平常心.在一片心平气和 无人无我 恬静安详的状态中行拳,修炼.如此离大松大柔不远矣.
太极禅
发表于 2003-10-25 16:31:00
刻意求松,是心未松
太极禅
发表于 2003-10-25 16:51:00
学生在一直以来的修行中,有缘接触了多种法门,计有自发动功,神拳,三密真言,大成浑元桩,陈杨太极,合气法,观音法。。。在一定的阶段,练习会有所侧重,但无论是什么功,要练出感觉,练出快意,长功夫,深功力。都不离功前,功中,对身和心不断的松和静,这是万法不离其宗,是至简而至深的,又是至难的。而更难的时,功夫到一定的时候,修炼会有新的困惑,新矛盾,这就得在出功后,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功态中的松静,难啊。有些东西自己不能开解,这要得大德高人点化,你有没有这个福气,这就看你的虚心,诚心。要达一切时中,无出无入,松静自然,非得顿悟不可。
半瓶醋
发表于 2003-10-25 17:45:00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围绕这么简单的一个“松”字,浪费这么多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值不值得?真不知道这些人是否懂太极?想把太极搞成什么样子?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10-26 16:51:00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p>松与“轻灵”“贯串”不知是否相干?谢谢讨论!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