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太极拳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2-11-16 20:12 编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O6GMyyMHXA/
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打一种拳,有千般的感受。“掤要撑,捋要轻,挤要横,按要攻,采要实,挒要惊,肘要冲,靠要崩。身进退,眼顾盼,中正定。”这就是手推八卦,脚踩五行的具体体现的力道与方位。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2-10-25 09:11 编辑
发表沙滩太极拳是与拳友们共同探讨一下,太极拳的初级阶段"落地生根"的感觉.找一找在多种条件下的"得力感'.看一看“手三分,脚七分”的精准性。:)同晨和光,借天地之力练拳.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8-25 08:31 编辑
太极拳只有在动中求微,微中求变,变中求妙,才能妙中入奥,所以说,太极拳要在微妙变化中多体悟、找感悟、细思悟,要在微中求均整、微中求协调、微中求平衡。太极拳只有精微细致、细腻熨贴,才能在运动中感悟到气血、劲力内运精奥;太极拳只有入微才能入奥,才能微中见精,转换折叠不留痕迹;太极拳只有在体会入微,才能有感之入深,动作才能细腻熨贴,精微巧妙,幽密深邃;太极拳只有在动之入微,才能变化于内,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太极拳只有在动之入微,才能微妙之处见神奇,微触即应,微感即动,微动即化,微动即打,化打合一,化打无形。技之有别,不在花样不在奇,唯在精微细致而已,细微之处方见真功。技艺之绝,亦莫过于精微巧妙。
拳架,是身体语言,是大脑调控下的肢体语言,这就要求大脑首先得理解太极拳的各大要求,然后,大脑将理解的各大要领传到给肢体,再通过肢体来表达大脑对太极拳的理解,这个过程中,形生于意,只要某个环节,理解或实施两个方面,稍微有所差异,就会演示出不同风格来。 太极拳的劲法,用意念指挥,才能提高对内劲的灵敏度,才能做到意到,气到,劲到。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2-23 11:54 编辑
358022621 发表于 2012-9-18 21:02
踩着软绵绵沙粒,打着太极拳,诱人如此兴奋。面对大海,沉肩坠肘、开合拉气、螺旋运转、连绵不断,海浪热烈 ...
太极拳的步伐---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虚实相间;
快慢相间;
根据对仗工整原则以及对应原则。虚对应于快;实对应于慢。我的理解为:虚对应于快是因为虚是主观主动行为,是本能反应,自然就必须快;这也是脚不存空的原理。实对应于慢是因为客观被动行为,是条件反射,是通过听劲根据劲路原则如何去化劲,把劲卸入大地,再借大地之力反弹上来,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自然就必须慢了。例如:金刚捣捶的出手出膝实现上打咽喉下打阴时就必须快,落地震脚时就必须慢,是因为把对方的反弹力卸入大地,就听轰的一声,一个整劲出现了。 练拳时身体回归居中;加上两脚的两端,还有就是尾闾的一点下沉,形成三点一面的稳定状态。
朋朋妈 发表于 2012-10-19 17: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越顶越闪亮
盘架子必须式式作到“有上必隅下,有前必隅后,有左必隅右,力起于根,发于脊、形于手,用意不用力”就能功到自然成。太极拳外练手、眼、身、步,内练神、意、气、劲。内外八个方面高度统一了,才能够达到协调完整,周身一家的要求。太极拳“道”是“身知”“体悟”,太极拳的根本即拳、气为足。身上不挂力。练好一阴一阳两个动作,就一通百通。
守住中定盘拳架,一收一放变阴阳。一动整体带旋转,切记用意不用力。 无论动静,保侍中定;牢记七字:中定、整体、不用力。{:soso_e183:}
要做到一动全动:用腰轴带动拳架后,进一步注意拳架之细微转折处,哪怕是一个手上细小的圆弧,都是腰走圆弧的外在表现。这时,上下内外,牵动往来,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表现出完整一致的功夫。 这身仙风道骨的气质,我就明白了,您的太极拳造诣已然是深不可测了:lol 虽然是初学者,仍能感受到拳者的功底之深。
看沙滩太极,听大海浪涛,观自然景色,这是花钱也买不到的。真是惬意啊。谢谢!:D 踩着软绵绵沙粒,打着太极拳,诱人如此兴奋。面对大海,沉肩坠肘、开合拉气、螺旋运转、连绵不断,海浪热烈拍打声自然美妙好听,感觉让人说不出的快感! 水天一色,涛声阵阵,金沙漫漫和心、身、形、气兼备的太极拳是如此和谐。看海涛轻拂似绵柔无力,一旦拍岸激起千层浪,方知内力的深厚。或许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吧。 {:soso_e179:} 杨大师可以开宗立派了 感叹晨曦之优美,欣赏沙滩太极之清新。含胸拔背~~上下相随~~刚柔相济。真可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