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stal
发表于 2005-8-30 20:46:00
<P>好多啊。慢慢看:)</P>
太极陈
发表于 2005-9-18 00:16:00
练散打吧.不过可以领悟一下太极拳的拳理,会更好.
ocean11
发表于 2005-9-23 10:30:00
看看
liuyang8906
发表于 2005-9-26 15:23:00
<P>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P><br /><P>------就怕不是真金!</P>
乁小百货乁
发表于 2005-10-1 12:40: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ongchen12</I>在2005-8-27 22:20:00的发言:</B><BR>管理员:这样的回贴你都不敢收,也太小家子气了吧</DIV><br /><br>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乁小百货乁
发表于 2005-10-31 23:47:00
<P><FONT size=2>杨式府内派太极拳<BR>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进京城入王府所传授的原汁原味的杨式太极拳</FONT><FONT size=2>。但由于封建保守<BR>的门规限制,又由于杨澄甫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修改、定型的杨式大架八<BR>十五式广于传播,反而使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所传之拳鲜为人知。<BR><BR> 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正式收徒有二人,一是王兰亭,一是富周。后王兰亭与<BR>司星三,李瑞东等人因与杨班侯反目,创编了“太极五行捶”;而富周则遵守门<BR>规不传弟子,只传其子富英。民国初年,时在东北军任要职的保定市肖公卓得知<BR>富英学得杨家全部太极,苦苦追求,得拜于门下,承其所学。肖公卓先生解放后<BR>在保定授徒多人,得其真谛者有翟英波、冉国颜等人。翟英波又传李正等人。<BR><BR>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仅拳法就有十套,即:1 、智捶,2 、太极大架,3 、太<BR>极老架,4 、太极小架,5 、太极长拳,6 、小九天,7 、后天法,8 、太极散<BR>手三十式,9 、太极十三丹功,10、太极点穴法。这十套拳法由浅入深,环环相<BR>扣,组成了杨式太极拳完整的体系。当年杨露禅正是凭着这些才在京城称霸武林<BR>人称“杨无敌”。否则仅有一套经杨澄甫改编的杨式大架八十五式是撑不住门户<BR>的。<BR><BR> 杨式太极拳约十套拳法与当今流传的陈式太极拳毫无相通之处,甚至大相径<BR>庭。因此,李正先生认为杨露禅当年虽学拳于陈长兴,但陈长兴则学拳于蒋发,<BR>蒋发学拳于王宗岳,而王宗岳则是武当山张三丰所传太极拳的北派代表人物。李<BR>正先生认为,陈家沟祖传的拳术不是太极拳而是炮捶,当然炮捶也是一门很好的<BR>拳术,在技击和健身上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当时陈家沟地处偏僻,闭塞保守,<BR>本门拳术不准传给外族人,也不准本族人学习其他拳术。陈长兴虽违背族规学得<BR>了蒋发的太极拳,却不准将这套学于外人的拳传给本族的人。陈长兴无奈,只好<BR>将所学全部传给了外族人杨露禅,岂料杨露禅凭此拳进京城,入王府登峰造极,<BR>待陈家沟人意识到如此绝妙的拳术差点与陈家沟擦肩而过时,陈长兴已年老,不<BR>能将全套太极拳依样传授,只能将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和劲路揉进陈家沟原有的炮<BR>捶,形成了一个新的太极拳流派——陈式太极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杨式太极<BR>拳是经张三丰——- 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传承下来的原原本本<BR>的太极拳,而陈式太极拳则是陈长兴或其后人揉进了陈家炮捶后形成的新的太极<BR>拳流派。否则就无法解释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从套路到拳式为什么有如此大<BR>的差异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是杨露禅向陈长兴学了拳后即进行了改编,么<BR>杨露禅则是比陈长兴或陈王庭更伟大的一位创拳大师。<BR><BR> 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传授的十套拳来,与历史上关于太极拳的记载可以接上<BR>茬,因唐、宋时期就有关于“小九天、后天法、长拳”等太极拳前期拳法的流传。<BR><BR> 另从这十套拳的拳式演练、名称及功法,也符合中国道家的传统文化和哲学<BR>思想。<BR><BR> 因此,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的内容可以推断,太极拳源于中国道家的哲学思<BR>想,武当山张三丰道士创太极拳或集大成发展太极拳是真实可信的。<BR><BR> netevil 叙述:按照府内派的说法其传承为杨露禅——富周——富英——肖<BR>功卓——翟英波、肖铁僧等——李正、宋爱琴等。府内派全称为:杨式府内派太<BR>极拳。标明了是杨家所创。据李正的文章介绍,当年杨班侯对其父将太极拳合盘<BR>端出感到不满,就把众门人召集起来,要求以后专攻大架,意在收拳,富周表示<BR>愿意跟老师" 错下去" ,并向杨班侯保证不外传,如此才将十套太极功法保留下<BR>来。大意如此。我曾问:杨露禅既然是先练陈氏,在陈氏基础上形成自己风格,<BR>此套拳又那么原汁原味,为什么没有一点陈氏的痕迹,但得不到满意的答复。雍<BR>阳人先生所说" 李派拳谱记载,杨录禅当年所得不仅是陈家沟一派的太极拳,而<BR>是有几派的太极拳。" 我认为可以解释此疑。李瑞东先生一派太极也源自杨氏,<BR>和同是源于杨氏的府内派有如此多共同之处,似可以按此追溯杨传太极之原貌。<BR><BR> 至于李瑞东先生所传内容多我认为是李氏跟过多位老师,后又融会贯通,有<BR>所创新。另:有一名贾安树的在《武魂》上介绍班侯传太极拳,为大架低势,动<BR>作刚猛迅速,爆发力强,不知和府内派有无相似之处?<BR><BR> 据称:府内派在历史上一直是单传、秘传的形式流传,知者少,流传不广,<BR>富英所说缀拳不练是否谎称?若富英将其拳合盘托出而又和杨澄甫所传不同,必<BR>会产生谁真谁假的争执,这对于受恩惠于杨家的富某来讲,是不义之举。若富英<BR>没真本事肖功卓为什么要挂靠到富英名下?难道就是图个杨氏真传的名声?若真<BR>是从李瑞东一系学来为何不以实相告?李瑞东名气武功也很大,从武功、师承来<BR>讲都不逊于富英,肖功卓会舍李而从富吗?富英既不练拳了陈微明和他时相过从<BR>其意何在?此为我的分析。</FONT></P>
xiaodudu
发表于 2005-11-9 20:58:00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
gzcr
发表于 2005-11-12 00:30:00
<P>赫寿岩是老江湖,看出孙存周的意思,趁着兴头儿就故意问孙存周:“你们家的拳里有缠丝劲没有?”孙存周说:“什么缠丝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够用了。”</P><br /><P>这件事说明什么?缠丝劲实际就是里裹外翻而已。</P>
xiaodudu
发表于 2005-11-26 18:59:00
<P>缠丝劲实际就是里裹外翻?</P><br /><P>这是谁说的?</P>
静心斋主
发表于 2005-12-20 20:34:00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