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IAOHU

听陈瑜先生讲懒扎衣(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2-7-23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讲的也不一定对,有机会还是当面交流更好。希望经常参加讨论。

祝好
小胡

发表于 2003-10-6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qqyyy先生

今天偶然看见你说的裆走下弧贴子,很有意思。希望
与你更深入的讨论。此回贴虽然与你发贴时隔很久,
希望你还在网上,可以看到。

裆走下弧是从一个高点到另一个高点,太极拳称为虚
实的转换。但是这个过程不是平面的,而是走立体弧
线的转换。意思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
若只得上下,前后,那只是平面转换,希望留意。

从一个高点只要一个很小的初速,就能形成一个很大
的mv,而此m=mass就是身体的质量,不单是一个拳
头的质量,由此可知太极拳为什么用一个很小的力,
而能产生很大的打击力,因为我们发的是整体劲。
在转换时肌肉必需放松。愈松而能量愈大。你能悟
到转换的轻灵,希望更悟到太极拳整体的发劲方法。
红枫叶

发表于 2003-10-6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裆走下弧是荡裆!
发表于 2003-10-8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入静2003/10/06 03:44pm 发表的内容:
裆走下弧是荡裆!

荡裆和裆走下弧不是一个概念。
发表于 2003-10-11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入静
可说得出怎样才算荡裆,
又有什么不好吗?

发表于 2004-3-10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认为是小胡感受最真的帖子!
发表于 2004-3-11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乁小百货乁在 2004/03/11 01:03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XIAOHU2001/10/12 11:08am 发表的内容:
各位拳友,大家好
      现在应大家之邀,将师父陈瑜先生的授拳记录略谈一二。今天先概括的谈一下懒扎衣。
      记的今年春节我第一次到师父家里找师父学拳时,师父让我先比划两下子瞧瞧,我就将一路拳的头 ...

陈瑜的拳有气势!有一口诀:练时无人似有人,打是有人似无人.
发表于 2004-3-14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看了有陈瑜先生在内的名家表演,觉得,只有陈瑜先生的陈氏太极拳才是真正的太极拳,运劲时轻如飞鸿,无妄动;发劲时不露痕迹,干练惊炸,形不破体,劲不出尖。发劲后立即自然进入了轻巧的缠绵折叠的运劲。真是一种给人看了后“拍案称奇”的妙不可言的功夫。
而看了陈家沟的另外几个大师表演,跟陈瑜先生比较起来就太逊色了。练拳时摇晃、起伏较大的妄动较多。一点也不给人一种缠绵的感觉;而他们的发劲那么的做着,一发劲就形破体,劲出尖。照四川话说,他们的发劲是在“Ban命”,而不是在练太极拳。
看来,陈发科公一支的陈氏太极拳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可惜我老了学不了了。
发表于 2004-3-15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高家庄2004/03/14 00:17am 发表的内容:
在网上看了有陈瑜先生在内的名家表演,觉得,只有陈瑜先生的陈氏太极拳才是真正的太极拳,运劲时轻如飞鸿,无妄动;发劲时不露痕迹,干练惊炸,形不破体,劲不出尖。发劲后立即自然进入了轻巧的缠绵折叠的运劲。 ...

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学都行啊!高家庄先生在四川什么地方?
发表于 2005-8-8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XIAOHU在2001-10-12 11:08:41的发言:
各位拳友,大家好

      现在应大家之邀,将师父陈瑜先生的授拳记录略谈一二。今天先概括的谈一下懒扎衣。
      记的今年春节我第一次到师父家里找师父学拳时,师父让我先比划两下子瞧瞧,我就将一路拳的头几个式子(到第二个金刚捣碓)打了一遍,当然在陈老师面前,我是非常认真了。收住式子,陈老师问另外一个跟老师学拳时间较长的师兄,“来,你提提意见,小胡的拳怎么样?”那名师兄面有难色,最后还是给了我很大面子,说:“小胡打拳的身法还是挺正的,其他嘛?!”我当时看出来了,可能是有点无法评论了。师父开门见山的说:“你打拳身法还算正,就是不分虚实,也就是不分阴阳。”我听后,真有些不服气,说我没有功夫或下盘不实我还可以接受,怎么会连虚实都不分了,那不是根本没有沾太极拳的边吗?陈老师当时微微一笑,给我讲,以懒扎衣为例,你左手立掌搭在右小臂上,右腿抬起来,这个时候重心肯定是在左腿,你要往下走式子,先下沉,重心下沉,呼气,气往下沉,准备蹬右脚,用右脚跟内侧擦地,蹬出去(吸气),这个时候,重心还在左腿,用陈老师的话讲,你的右腿如果发现右边地是空的,或是悬崖,可以随时收回来,蹬出去,觉得右边没有问题,再将右脚落实,(此时蹬脚时,陈老师强调要看着脚蹬出的方向,因为敌人在右侧,老师生动的讲,没有一个人是眼睛看着身后向前面的敌人出拳的。)移动重心时,身体先放松,下沉,重心划后弧,下弧移过去,身体随着重心的转换配合胸腰折叠(较复杂,暂不详述)转动,然后配合手法的动作,定式为懒扎衣。一个懒扎衣貌似简单,其内涵包括重心转换,呼吸,步法,手法,身法,身体的缠丝,胸腰折叠,眼神,技击体用意义(散打和推手两方面)等等,十分复杂。师父当时针对我个人的毛病还提出,我的脚底下没根,来回转,脚底碾地的声音刺拉刺拉响,这是绝对不行的,脚蹬出去了,落实了,就不能在发出那种刺拉声音了。师父当时还给我简单捏了一下懒扎衣的架子,我的汗一下就如泉涌一般。按照师父给我捏的标准懒扎衣定式,恐怕我现在没有人扶一下,也摆不出来。十一期间,大师兄周哥看了我打的拳,说我进步很大,如果他在外边不认识我,单看我的架子,也会过来问我是不是跟陈瑜先生学的。我非常感谢师兄的鼓励,但是,师兄还讲,虽然表面上看着有点小意思,但是,内涵差的还远,还是以懒扎衣定式为例,我的主要毛病是右跨根没有挤(或塞)进去,左跨根没有完全打开,一下子指出了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架子低肯定出功夫,但是低架子不是把身体的重量全压在膝盖上,不是跨根老高,小腿大腿的关节膝盖受力的低架子,按照师父陈瑜先生的说法,小腿应当和地面基本垂直,跨根放松,打开,跨根沉下去,我们要的是这种低架子,这样疼的是大腿的肌肉群,师父说,你如果肌肉疼就对了,膝盖疼就错了。
       今天和大家聊聊学拳的感受,鉴于个人水平有限,可能没有正确理解师父的拳艺,请大家多提意见。
       祝好
                                                                          小胡





我对照录像看了一下,确如你所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