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拳友,大家好 现在应大家之邀,将师父陈瑜先生的授拳记录略谈一二。今天先概括的谈一下懒扎衣。 记的今年春节我第一次到师父家里找师父学拳时,师父让我先比划两下子瞧瞧,我就将一路拳的头几个式子(到第二个金刚捣碓)打了一遍,当然在陈老师面前,我是非常认真了。收住式子,陈老师问另外一个跟老师学拳时间较长的师兄,“来,你提提意见,小胡的拳怎么样?”那名师兄面有难色,最后还是给了我很大面子,说:“小胡打拳的身法还是挺正的,其他嘛?!”我当时看出来了,可能是有点无法评论了。师父开门见山的说:“你打拳身法还算正,就是不分虚实,也就是不分阴阳。”我听后,真有些不服气,说我没有功夫或下盘不实我还可以接受,怎么会连虚实都不分了,那不是根本没有沾太极拳的边吗?陈老师当时微微一笑,给我讲,以懒扎衣为例,你左手立掌搭在右小臂上,右腿抬起来,这个时候重心肯定是在左腿,你要往下走式子,先下沉,重心下沉,呼气,气往下沉,准备蹬右脚,用右脚跟内侧擦地,蹬出去(吸气),这个时候,重心还在左腿,用陈老师的话讲,你的右腿如果发现右边地是空的,或是悬崖,可以随时收回来,蹬出去,觉得右边没有问题,再将右脚落实,(此时蹬脚时,陈老师强调要看着脚蹬出的方向,因为敌人在右侧,老师生动的讲,没有一个人是眼睛看着身后向前面的敌人出拳的。)移动重心时,身体先放松,下沉,重心划后弧,下弧移过去,身体随着重心的转换配合胸腰折叠(较复杂,暂不详述)转动,然后配合手法的动作,定式为懒扎衣。一个懒扎衣貌似简单,其内涵包括重心转换,呼吸,步法,手法,身法,身体的缠丝,胸腰折叠,眼神,技击体用意义(散打和推手两方面)等等,十分复杂。师父当时针对我个人的毛病还提出,我的脚底下没根,来回转,脚底碾地的声音刺拉刺拉响,这是绝对不行的,脚蹬出去了,落实了,就不能在发出那种刺拉声音了。师父当时还给我简单捏了一下懒扎衣的架子,我的汗一下就如泉涌一般。按照师父给我捏的标准懒扎衣定式,恐怕我现在没有人扶一下,也摆不出来。十一期间,大师兄周哥看了我打的拳,说我进步很大,如果他在外边不认识我,单看我的架子,也会过来问我是不是跟陈瑜先生学的。我非常感谢师兄的鼓励,但是,师兄还讲,虽然表面上看着有点小意思,但是,内涵差的还远,还是以懒扎衣定式为例,我的主要毛病是右跨根没有挤(或塞)进去,左跨根没有完全打开,一下子指出了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架子低肯定出功夫,但是低架子不是把身体的重量全压在膝盖上,不是跨根老高,小腿大腿的关节膝盖受力的低架子,按照师父陈瑜先生的说法,小腿应当和地面基本垂直,跨根放松,打开,跨根沉下去,我们要的是这种低架子,这样疼的是大腿的肌肉群,师父说,你如果肌肉疼就对了,膝盖疼就错了。 今天和大家聊聊学拳的感受,鉴于个人水平有限,可能没有正确理解师父的拳艺,请大家多提意见。 祝好 小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