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用完了楼上各位熬的一锅粥感到五内不调,要放些出来,各位海涵: 某无数次看过冯大师的陈式二路光碟,冯大师在第一个金刚捣碓时脚轻起轻落,但第二个,第三个都是震脚松气,气势磅礴,刚开始不知为什么,后来看多了练多了,才发现,刚开始走拳时需要活络顺气,彼时若震脚多有脚跟生疼,走拳片刻后,意气已厚重,内劲已蓄而待发,彼时震脚,感到劲整气顺,内腑舒畅。楼上各位想必有多年苦修的高手,个中体会应该胜于雄辩。 王芗斋创的大成拳,通读其要义,以养气为主,以用为末节,其中尤其批判了努拙力,练皮肉,夯筋骨的拳种,以其不卫生故也,但作为武术,其仍然有各类打法,若不得要领,会跟其它拳种毫无分别。 陈式之后有杨、吴、武、孙,赵堡,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领悟,侧重。今天四川传播的杨式何曾是澄浦公所传的杨式。我们也别排除今人也能成家立派,但冯前辈似并无自立冯派的宣言。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历史的长河会淘汰一些精华,但更会将糟粕洗刷掉。就像今天我们会争论,会选择性的吸收正确的理论指导一样。太极同门,争门派甚于真理已见偏执,不可更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