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8869|回复: 27

(转本站旧贴) 马国相致全国太极界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1-11-26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国相致全国太极界的公开信

http://www.taiji.net.cn 2001年11月19日15:11 马国相太极世界 本文点击次数:219 双击鼠标滚屏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太极同仁:

你们好!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太极拳爱好者,出于对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我曾立志专研太极拳学,为此我历尽艰辛、实现了五下河南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投师学艺的梦想,又多次到祖国各地访问太极拳名家,光阳荏苒,转眼近二十个春秋了,对中国太极界感概万千。太极拳作为我国重要武术流派,修炼她的人数是惊人的,任意走到一个公园,一个社区,你都会看到一队队练拳的身影,遗憾的是众多的练拳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只想在养生、健身上沾太极拳的光,其它就不予问津了,太极拳学练者日众,得道者凤毛麟角,能用太极拳法技击者更少得可怜,即使有些拳艺精通的太极拳名家,也曾有过被外家拳师或外国拳手战败的事例。太极拳只能在养生、健身上打圈子,擂台赛,太极拳手沾不上边,技击成了禁区。这就是中国太极界的现状,是太极拳界不容回避的问题。虽然太极拳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一大批技击大家,如杨禄禅在京曾得到“杨无敌”的美誉,陈发科曾被赞为“太极一人”,陈照丕在京立擂未遇敌手,曾为太极拳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但那只能代表过去,试问今天太极界,象这样的太极技击大家尚有几人!作为一个太极拳爱好者,作为那些头戴大师桂冠的名家们,怎样继承先辈遗留下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怎样使它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它是东方文化的产物,它是以老子“以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建立起来的拳学体系。太极拳博大精深、涵概了哲学、力学、天文、地理、医学、气功等学科,这决定了太极拳易练难精的原因,绝非简单练拳就能轻易成功的,如果不在上述学科上丰富自己,拳艺要达到高水平也是不可能的。值得庆幸的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著作,但这些著作都是在他们功态下写成的,如果我们功夫不到也难以理解这些深奥的理论,只有理论指导下刻苦练功,在练功中反复验证这些理论,才可能登堂入室,窥测到太极的奥妙,应该说太极拳是一门吃功夫的拳学,过去曾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道理就在于此。继承传统太极拳术,应在古拳论的指导下进行,这是通向成功的大道,否则将落个“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有个别“太极拳家”功夫平平,竞以大师自居,自称正宗,传统东西没继承多少,就迫不及待标新立异,把外家的练力方法融入太极之中,编造理论,广收门徒,试问这是在继承那一家太极拳?真是自欺欺人。

武术的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蛮练得来的,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我师陈氏太极传人陈启旺老人告诫我说:“一天练三五遍拳只是记住了拳架,不算练功。”陈发科之所以有如此神功,这与他苦练是分不开的,据记载,陈发科每年练拳在万遍以上,每天练拳近三十遍,试看今日太极界,有多少人象前辈那样去练功呢?目前太极拳已走向了世界,日本大有赶超中国的趋势,据师妹陈桂珍出访日本归国后对笔者说:“日本人吃苦精神特强,他们练功时把擦汗的毛巾搭在肩上,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作为太极故乡的太极界,难道我们没有迫切感吗?难道我们希望看到外国人把中国的太极拳手打下擂台吗?近年来在一些重大赛事上,外国推手运动员履挫我国顶尖推手健将不是最好的例证吗!
技击是太极拳的精贿,气是太极拳之本,太极拳无论从养生、健身、技击都是气的作用。拳论说:“十年养气,十年练功,气以直养而无害。”一个太极拳手必须“清心寡欲,培其本源,”只有“根本固”才能“枝叶荣”,使内气至大至刚,发挥武术的威力。一个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人把太极练至高层次,只是幻想。气在虚静无为中而获得,通过太极招势中所感知,它如同水银在体内流淌的能量流,它是太极功夫的物质基础,太极技击绝非单一的肌肉之力。有人练拳一生,竟不知气为何物,实在可悲!著名太极拳家冯志强老先生的太极气论,极大丰富、完善了太极拳的学术理论,开创了太极气论之先河,这是中国太极界一大幸事,我与冯老只见一面,在与他的书信往来中,其廉逊重道,爱护后学,其功其德难于言表,令人敬仰!可惜国内这样德高望重的太极拳家实在太少太少了。

太极界的朋友们,中国的太极界面临国内外武术界的挑战,时不我待,时不再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振兴太极而奋斗吧!

发表于 2003-7-17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势就从来不是太极拳。它叫柔化炮锤。靠他们去振兴太极拳?呸!
发表于 2003-7-18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说得太绝对了,不要被流行的表象蒙住了眼睛,陈发科当年在北京能站住不是靠说的,练神练意,守静不妄动也不是只有杨家跟吴家才讲究的。
发表于 2003-7-18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先生写的这篇文章太好了,很值得大家一读,中国武术界历来门派林林总总,内耗太大,而日本真的很好学,这种紧迫感不是危言耸听,李经梧老先生也深有远见的看到了这一点
发表于 2003-7-23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的佩服之中!


 致敬!!!!

发表于 2003-7-30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国相有独到见解。将来一定是高高手
发表于 2003-8-6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除了陈式,那家太极称自己是炮捶?
除了陈式,那家炮捶称自己是太极?
你以为把那快打快上的拳放慢了就是太极?做梦吧
太极拳的特征是什么?
无力打有力,手慢打手快。(这是吴图南的定义)
靠着顾留馨 唐豪编造历史,靠文革起家,窃神器以自重。有你们的好下场

发表于 2003-8-7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恶那些误人子弟者!!!!!!!!!!
打假势在必行!
发表于 2003-8-8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是太极拳之本.............有人练拳一生,竟不知气为何物,实在可悲............冯志强老先生的太极气论,极大丰富、完善了太极拳的学术理论,开创了太极气论之先河.............

  说的太对了!!!

发表于 2003-1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还是加紧练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