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志坚

(转本站旧贴) 马国相致全国太极界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7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问天2003/08/06 12:31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除了陈式,那家太极称自己是炮捶?
除了陈式,那家炮捶称自己是太极?
你以为把那快打快上的拳放慢了就是太极?做梦吧
太极拳的特征是什么?
...

唉,无知者无畏!看看“糊涂南”在武林中的人缘,就知道他的徒孙是什么人品了。哪天你保证一点不用力,咱们练练,很想看看您用“无力”的“慢动作”到处找牙是什么样子。
发表于 2004-1-8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问天2003/08/06 12:31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除了陈式,那家太极称自己是炮捶?
除了陈式,那家炮捶称自己是太极?
你以为把那快打快上的拳放慢了就是太极?做梦吧
太极拳的特征是什么?
...

归根到底,“无力打不过有力”;“手慢打不到手快”。而是使有力变为无力,手快变为手慢,(制人)效力变为大力,手慢变为手快,(练己)
三板斧兄是个痛快人!
发表于 2004-9-10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whtdyhm在2004-9-6 21:35:27的发言:
有气无力那是病夫。


这话实在!
发表于 2004-10-23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笔者有幸于前些时拜读了马有清先生和颜紫元两位先生各自的大作——《太极拳之研究》和《太极拳秘谱诠真》两本书。对两位先生精湛的吴式太极拳造诣佩服不已,但是对两位先生关于太极拳源流问题的叙述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却不敢苟同两位先生的看法。有些问题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所以撰写此文,有不恭敬之处,还望吴老先生的弟子以及马、颜二位先生海涵。

    一、吴图南排斥陈、李两家太极拳实属不该

    确切地说,马有清先生所编著的《太极拳之研究》一书,应该主要是吴式太极拳名家吴图南先生的作品。吴图南先生在中国太极拳现代史上可谓功绩卓著的一位元老级的人物。他的著作自然会有一定的权威性,笔者乃后生晚辈,曾有幸拜读了吴老先生的许多著作,受益匪浅。老先生在我心目中确实是一位文武双全、才高八斗的老前辈的形象。然于近来拜读了《太极拳之研究》一书后,使我对吴图南老先生的看法骤然改变,其原因是吴图南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记载了下面的情节:
    大约在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成立以后,北京市也成立了一个民族形式体育委员会,主任叫张甄。他曾经在北京市东城区八面槽大街召开过一个叫太极拳研究委员会会议。我被邀请去参加会议,我到那里一看,除了练太极拳的人之外,还有陈发科(注四)和高瑞周(州)两个人也在场。我向主席张甄提问说:今天开的是什么会。张甄说:开的是太极拳研究会。要有不是练太极拳的人参加这个会当怎么办,是算他们出席还是算列席。因为列席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张甄说:如果不是练太极拳的当然不能算出席,可是我请的在座的都说是练太极拳的,请你看看这些人里有没有不是练太极拳的。我说:我提出两个人一个是陈发科他是练炮捶的;一个是高瑞州(周)他是练五行捶的,后来我又问陈发科,我说:你自己说说是练太极拳的还是练炮捶的。如果你们二位说你们是练太极拳的,今天是研究会,咱们大家就研究研究。第一太极拳就是不使劲儿,第二太极拳是用棚捋挤按采捩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为原则的。根据它然后使用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式、白鹤亮翅--- ---等,是研究研究招法,还是研究推手,可以看看二位是炮捶五行捶还是太极拳。这时候高瑞州(周)跟陈发科说:老陈啊,咱们就列席得了。陈发科说:那只有列席了,咱们不是这个玩意儿,怎么不列席啊。于是大家开会,他们二人算列席。这件事在现场作过文字记录。我认为他们二位态度很好,很朴实。那次的会议开的很成功。

    众所周知,陈发科先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就曾经在北京传授家传的陈式太极拳,而李派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就是太极五行捶。而吴图南先生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当时极力排斥、打压陈、李两家太极拳,实在是有失大师风范的行为。陈发科的太极拳功夫是非常出众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李瑞东先生的弟子李子廉就曾经与陈发科交往甚密,对其评价甚高。但是到了解放后的1950年,陈式太极拳就不是太极拳了吗?难道只有杨禄禅的徒孙全佑传给吴鉴泉,吴鉴泉传给吴图南的才是太极拳?而陈长兴传陈耕耘,陈耕耘传陈延熙,陈延熙传给陈发科的就不是太极拳了吗?难道当年杨禄禅先生亲传的弟子王兰亭传给李瑞东先生的太极拳就真的不是太极拳吗?当年高瑞周曾经是清朝被称为大内高手的宫廷侍卫,本身的武功是很好的。后来拜李瑞东先生为师学李派太极拳,其武功是非常出色的。如果当时高瑞周和陈发科两位先生不是出于顾全大局,为了不干扰会议的正常召开,而同吴图南“研究研究”,事情会怎样呢?第一,肯定会破坏当时会场的气氛;第二,吴图南先生还真的未必是两人的对手呢!所以当时高瑞周、陈发科两位先生的态度还真的是非常值得赞扬的!而吴图南先生呢?哪里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大师风范?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出于私心,生怕二人动摇了自己在北京太极拳界的地位!说穿了吴图南先生当时简直就是活脱脱一付武霸(利用职务霸而非利用功夫霸)的嘴脸!!!先生的做法实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在当今,试问还有谁在否定陈、李两家太极拳的?陈式太极拳已经为世界所公认,正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而李派太极拳也正在走出封闭状态,向社会广泛传播。恐怕这也是吴图南先生所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无法阻挡的吧?尽管今天吴老先生已然作古,斯人已去,我作为后生晚辈本不应该翻此历史旧帐。但是吴老先生的《太极拳之研究》一书早已出版,由此会误导读者,助长门派之争的不良风气。所以笔者有义务进行批驳。目的绝不是针对吴式太极拳传人的,不当之处,还望大家谅解。
发表于 2004-10-23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谓,我们国家一贯是外行领导内行!
发表于 2004-10-24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否认,陈式太极拳与其他各家太极拳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区别。

1、手法不同。

2、步法不同。

3、技术核心不同。陈式以金刚捣锥为母式,杨吴以揽雀尾为基础。陈式以缠丝劲为核心,其他以八门五步为根本。

4、指导理论不同。陈式原以《十要论》为理论指导,受形意拳、苌氏武技书影响很深,其他则以《太极拳论》等为指导,未受其他拳种的影响。

5、训练手段不同。如杨吴各家,极强调松柔,而陈式则松紧结合。又如陈式推手原只用进三、退三的方法,不象杨式,有从定步单推直至活步。

不过,现在的陈式,也以《太极拳论》为指导,技术上吸收了很多其他太极拳的特点。

发表于 2004-10-27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场面在2004-10-23 20:41:17的发言:
        



    一、吴图南排斥陈、李两家太极拳实属不该

   


这种无知的人,去看看马有请先生的新书《太极拳之研究-吴图南太极功》


此书中公布了清初《太极功》谱抄本的原件。就是说,早在清初就有太极功之说,而陈王廷还在闷头造拳呢!谱中包括太极功姿势名称,与现行杨式、吴式的招式名称无二,而与陈式拳招式毫不相关。


这么严厉的证据,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



流行的就是好的?国家定的就是正确的?谬论不值一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7 12:45:18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4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图南本来就是徒有虚名的傻B,一个骗术混饭吃的小人!

他的徒子徒孙更是一个个败类!

发表于 2004-11-4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问天在2004-10-27 12:43:47的发言:



这种无知的人,去看看马有请先生的新书《太极拳之研究-吴图南太极功》


此书中公布了清初《太极功》谱抄本的原件。就是说,早在清初就有太极功之说,而陈王廷还在闷头造拳呢!谱中包括太极功姿势名称,与现行杨式、吴式的招式名称无二,而与陈式拳招式毫不相关。


这么严厉的证据,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


流行的就是好的?国家定的就是正确的?谬论不值一驳!




     大家能不能抛开门户之见平心尽气的就事论事好吗?讨论问题最好也不要扯太远了。我跟兄讨论过陈王廷造拳的事吗?如果兄只会讨论这件事的话,欢迎兄另开话题大家共同研究。



发表于 2005-5-19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超级大师在2003-7-17 16:44:00的发言:
陈势就从来不是太极拳。它叫柔化炮锤。靠他们去振兴太极拳?呸!

可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