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金山 转自:宗岳太极网 沒有太極門派,自認不能實戰 許多人都曾懷疑,太極拳到底能不能實戰?也有人經常感概地說,現在太極拳已經變成養生拳,不能實戰了!事實上,絕對沒有任何門派會承認自己的太極拳不能實戰,至少各門派在談養生之餘,私下都會誇耀自己的祖師爺有多厲害,只是自己沒有練出祖師爺的功夫而已。這種私下誇耀祖師武學神功的手法,在片面強調太極拳是用來修性、養生、練氣、導引的門派內,其言論往往比講究實戰的門派更加普遍。 前賢武學,已達圓融 像王宗岳、武禹襄這些前賢的拳論,學理精譬,技法圓融,雖然沒有可信的實戰記錄可供觀摩,但能深入拳理的人一看,就知道他們的武功一定不得了;因為沒有練到階級神明的境界,是絕對無法寫出如此圓融,如此精闢簡約的拳論。 大師的丈餘功夫 但是有些太極名師,生前的著作,真的看不出他們活著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死去的時候厲害。大部份名師所講的武學內容,都是迷於枝葉,抓不到重點;自己書中武功的最高展現,就是把人推出短短的三公尺多(丈餘),但是死後卻都被弟子們傳頌成具有無敵神功。這些赫赫有名的「丈餘大師」似乎也都沒有藏一手,弟子們也都自稱得到真傳,奇怪的是弟子的工夫,怎麼會和「丈餘大師」死後傳說的無敵神功差這麼多? 數十萬弟子,只有祖師練成 如果師父不傳,或弟子只有十幾個而已,有可能是這些弟子們腦筋不好而失傳。但是這些知名的「大師」,弟子往往少則數十人,多則百千人,加上再傳弟子甚至高達數萬人以上。上萬弟子繳了一輩子學費,經過全體數十年的長期苦練驗証,竟然沒有一個可以練成像「大師」們那種傳說中的無敵神功;甚至連練到八、九成,以及練成一半的竟然也幾乎沒有。這種高失敗比例的承傳結果,以及承傳下來頗為難看的低頭哈腰式推手,加上漠視分擊,只講推人的偏狹戰技;在在都讓人覺得大師們的武學傳說有過實之處。 弟子不可能全是笨蛋 武功既然不是神授,而是靠人練成的,就不可能這麼難學;幾萬名弟子也不可能個個都是笨蛋,笨到連一半都學不成。大師們擁有個人獨特的天分,加上後天過人的努力,而練成弟子難以跨越的功夫,是有可能的。但是這麼高強的師父,在千萬個弟子中,經過數十年真傳訓練,卻不能訓練出上百位能夠達到七八成功力的弟子,卻不能不令人懷疑其武學的真實性。「弟子雞犬萬千,師父一人昇天」,無論從何角度而言,都沒有強烈的說服力。唯一可能的是,那些大師的武功和拳法,根本沒有傳說中這麼高強;頂多是因為先天條件好,後天努力多,功力比弟子們高出一些而已。 初學者被一些推手的簡單技巧嚇壞了 一般人剛學太極拳,往往會覺得內家武術很神奇。推手時被師父輕輕一沾,咻,飛出去丈餘;推一下師父,突然落空,往前衝了好幾步,碰一聲,重重摔在地上。初學者感覺好可怕,便相信這就是絕世神功。由於日後弟子的成就,也比師父高明不了多少,便會把這些基本技巧越說越誇大,越說越神奇,師父就成了神仙般的大師了。其實,這種推化技巧,只要腦筋不差,用點方法,稍微認真,不必一年半載就能練成,根本不難,那裡是什麼神功絕技! 技擊窄化,太極悲歌 推手是太極拳最重要的訓練,太極拳的沾粘連隨,敷蓋對吞都要靠推手來訓練,不經推手訓練,根本無法學會太極拳合擊控制敵人的精妙技巧,最後連分擊也無法完美施展。但是太極拳打人,絕對不是只有推人這樣簡單,也不能這麼簡單。因為你會推、會化,別人也會推、會化。遇到功力相當,或更強的對手,甚至遇到變化多端的異種武學;如果沒有更多變、更銳利的打擊技巧,「丈餘大師」的推人功夫,和黔驢一踢有什麼不同?太極拳武術技擊的窄化,其實就是這些大師的高明傑作,他們先用種種規矩限制弟子,片面誇大推手的威力,否定腳踢、拳打以及其他戰技的價值,把戰鬥技巧窄化,最後只剩推手一項,讓弟子們無法使用其他技巧和師父對戰,這樣師父自己就最厲害了。 太極拳實戰真貌,重於師承與拳架 外國武者,如空手道、跆拳道、合氣道,拳擊、劍道等,大部份弟子都知道,也親見過師父或教練的戰鬥形態,甚至經常和師父或教練在實戰中交手。但是一般太極拳弟子,大多對師父表演推手印象深刻,卻對師父實戰應敵的樣子完全不清楚,這在外國武術中是極少有的事。太極拳武者過份地關注於師承和拳架,同門之間也都在爭論誰的拳架比較像師父。事實上太極拳實戰以十三勢摔、打、擒、化、踢應敵的真面貌,以及太極拳所能發揮的最戰鬥高技巧,究竟是什麼樣子?如何練成?才是武者最應該關心的事。 徹底了解自家太極實戰形態,是習武的正道 唯有徹底了解太極拳的最高戰鬥技巧,及練成方法,才能引導武者進入更高明的太極拳境界。如果不往這條路上走,恐怕一點點簡單的江湖推手技巧,就能夠哄騙初學者一輩子。因此任何弟子初入師門,就應該讓他們親自體驗太極拳實戰的形態,讓這些弟子對自家太極拳實戰有清楚的認識,這樣學習才不致於走偏。當然,由於各家太極拳實戰的形態,涉及各家武術規則而有所不同,我們絕對無法清楚介定,但是初學者對自家實戰形態的了解,卻是絕對必要的。 初習即應認識自家太極實戰全貌 因此,弟子剛入門時,師父或教練就應該示範自家全面實戰的技巧,建立弟子們日後應戰的正確觀念。一般而言,如果合擊時,推手已經能化能發;分擊的拳技也有一定的程度,就應該穿戴適尚當的護具,加入實戰的訓練,如此才不會練偏。即使初學者無法全盤了解實戰的全貌,如果能夠稍稍具備實戰的經驗,等到功力深厚之時,也能慢慢地摸索出一些更高深的實戰要領,而不會全憑想像應敵,在戰鬥時,盲目地用出一大堆打人不痛不癢的無效廢招。 把實戰加入平日的訓練,刻不容緩 由於各家太極,比武規則各自不同,實戰的訓練程序和方法,當然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很難寫出一個明確的流程,足以做為各家訓練的標準。但是把實戰加入平日的訓練,師父、教練在傳授初期,在年齡與體能允許下,儘可能與弟子作實戰對練,日後再由弟子自行對戰,這是提昇自家太極拳實戰能力的不二法門,也是各門各派,提昇技擊能力,刻不容緩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