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入门三日在2004-10-8 0:54:00的发言: 既然讲了,不妨多讲一点。 太极拳和其他拳种相较,如果有优势的话,这个优势就体现在“挨着何处何处打”。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不少拳种以己为主,莽冲硬打,实际是浪费力气,反易为人所乘,而太极劲不发则已,发则“当者披靡”。太极劲为何有如此效果,其理在于“听而后发”。太极拳的“听”靠得是肢体接触,当皮肤、毫发“听”知对手“虚实变化”,刻不容间“合即出”。所谓“贴身劲”即是指“挨着何处何处打”。外形上有距离的发劲,不管是一寸还是半寸,都是太极尚未入门的表现。太极作为内家拳法,发劲是不需要外形上的距离的。比如,陈式有不少发劲动作,大多数练习者发的是外家的劲,包括一些“大师”“名家”,也是一辈子在外面晃荡的“门外汉”。只能吓唬更外行的人。所以我从不盲从“大师”“名家”,不会拾他们的牙惠,只讲自己的感受、体会。例如,“掩手红捶”一式,看上去冲拳距离很长,发劲则必须是拳接触对方身体的一瞬,而且劲的方向是根据“听”的结果而定的,未接触对方身体就已发出的劲,是主观的,是不符合太极原则的。 自己“入门三日”的一点体会,不怕各位大虾奸笑 ———————————— 练拳逾十载 入门才三日 
入门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尤其是:“比如,陈式有不少发劲动作,大多数练习者发的是外家的劲,包括一些“大师”“名家”,也是一辈子在外面晃荡的“门外汉”。只能吓唬更外行的人。”的论点。仅仅一句话,就把实际的情况点得非常透彻,尤其与本人曾经接触的那些所谓“大师”、“名家”的情况类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1 13:39:3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