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4240|回复: 43

《太极拳论》的文化体认-----拳外谈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1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太极方架在 2003/08/21 09:37pm 第 1 次编辑]

1、張三丰太極拳論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

氣宜鼓盪,神宜内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

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
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坏之速而無疑。

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
朋、履、擠、按、採、列、肘、靠,此八卦也。
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朋、履、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正也。
採、列、肘、靠,即巽、震、兌、艮、四隅也。
進退盼顧定,即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也;
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原註云;此係武當山張三丰祖師遺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2、王宗岳 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是为论。




 楼主| 发表于 2003-8-25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何解?

关键词:轻灵、贯串

发表于 2003-8-25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

也无颜色也无心,自在轻灵却有因,
仙子魂魄诗人梦,春雨秋霜浮云根。

发表于 2003-8-25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要以"轻灵"为 纲
马海龙
练太极拳的人,必须以"轻灵"为首要遵守的法则。这是根据太极拳原理而制定的原则。《太极拳经》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里所指的“轻灵”是相对于“重浊”而言的。太极拳为道家的行功,注重武德修养,注重于内部的修炼,而不在于外部的刚力。这就是太极拳占其他 一些以刚力为主的武术重要的的区别!
  太极拳每一姿势要求中正安舒,每一个动作要求轻灵圆活,绝无刚猛激烈致敌死地之意,此为“仁术”。因此,我们在练习时必须严格遵守“轻灵圆活”的原则。尤其是初学者,必须时刻注意,才能中规中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太极拳要注意三个要点:
  一、一不用气,用气则滞。这里的“用气”是指练太极拳时,运气必须平和,不能浮躁、急骤。如果浮躁、急骤必然导致动作失调。产生和“以心行气,顺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使利从心。”(见《十三势行功心解》背道而驰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弊病。
二、二不用力,有力则断。太极拳并非不用力,而是不能用浊力,即暴发力。因为用暴发力,不易连贯,容易产生“断”的弊病。刚力在力学上称之为“矢量”,与速度存在相关的关系。不同的人,力量是不同的。力量大的总是能胜过力量小的人。故在武术中有“一力降十会”的说法。与之相反,太极拳则不以力取胜。而是以“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形武胜之。这是两种力完全不同的概念。学者不能不查。
  三、三不用法,用法则尽。这里的“法”是指人为,刻意追求某些不正确的练法。与正确的练法是本质上不同的。太极拳崇尚自然,以养气蓄劲为重要的练习形式,要求柔中蓄刚,刚柔相济,精神内敛,形神合一。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太极拳为什么要以“轻灵”为纲?《太极拳》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轻灵就是要求从“静、轻、慢、连”中产生。静能神安,轻能力沉,慢能蓄劲,连能变换虚实。
  轻灵就是从灵敏度着手(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动作要求精密、准确,所谓“手、眼、身、法、步”都要中规中矩。这样才能从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上海监泉太极拳社社讯  
 楼主| 发表于 2003-8-26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太极方架在 2003/08/27 09:55pm 第 1 次编辑]

怕辛苦了大师,所以就到单鞭吧
 楼主| 发表于 2003-8-27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太极方架在 2003/08/27 10:07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太极方架2003/08/25 10:05am 发表的内容: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何解?
关键词:轻灵、贯串


“轻灵、贯串”最传统最现成的解释,我体会是(五字诀)中心、身、气都已点到位了!
且层次分明圆融,缺一不可。好象就是“一举动周身要轻灵”的完整注解,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一曰心静。
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所制,我不为人制亦。

二曰身灵。
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亦。

三曰气敛。
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楼主| 发表于 2003-8-29 0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与“轻灵”有矛盾吗?如何理解体证?
发表于 2003-8-29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
发表于 2003-8-29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轻灵。
发表于 2003-8-29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我看不明白,请源易whw二位先生和各位高手讲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