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喜欢听评书,说书人经常把大侠,英雄们描述的让人神往。说这位剑使的好,怎么练的呢?半夜没月亮的时候,一个人在院子里舞剑,专门用剑尖挑折了母蚊子的右小腿,那功夫,我小时侯是深信不已的。
后来听评书《杨家将》,讲到佘太君百岁挂帅这一段,说书人为了形容百岁老太太身体棒,有这样的描述“老太君百岁高龄,黄金帅盔,黄金甲,跨下桃红马,得胜钩鸟翅环上挂着绣绒大砍刀,那刀,跟半扇门似的~~~~~~老太太虽然年过百岁,但眼神极好,二里地以外的蝴蝶,能分出雌雄来~~”。当时听到这段的时候,我也丝毫不会怀疑佘太君能抡着大砍刀,在疆场上驰骋。 现在想起来,如果能有哪位老奶奶可以穿着一身几十斤重的盔甲走的动路,就算超级老太太了吧。当然,那是评书,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但好象当今太极拳界也不同程度的盛行这种类似评书似的表达方式。不信我摘两句念给大家听听。
人民体育出版社《太极拳内功解秘》第213页中有这样的描述:“吴图南先辈给学生‘说手’,用眼看对方,对方便跌出数米以外。杨禹廷大师坐在太师椅上,左手放在八仙桌上,手背朝天,笔者轻轻按住他手背,顿感觉头脑一片空白,直上蹦起一米多高。当时老爷子已近九十高龄,提十斤重物也较有困难,本人65公斤,未见他手动另人叫绝”。
我在这里,没有丝毫对吴图南先生和杨禹廷先生这两位前辈高人不敬的意思,这两位都是武林的前辈高人,都是有真功夫的武术家,我对他们的景仰和崇敬是发自内心的。
但就上面的文字,我请教过其门内的传人,得到的解释是,如果是门内人互相摸手,或许会发生上述情况。和外人搭手,就不一定会产生上面的现象了。 我又问相关友人,当今是否还有这样的高手,我离他一米,他看看我,我就可以飞出去,或者他看看我,我就原地迈不动步,抬不起脚?友人无法做答。
本人喜爱武术,迷恋太极拳,在从师学习的同时,还读了很多相关书籍。我感觉,目前太极拳学术界,或者理论研究界也应该倡导一个“实事求是”的学习与研究风气,这是对国粹负责任的态度。当年的陈吴擂台比武,幸亏有录象流传,否则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子。大家看过录象后,不管如何评价,总之,那只是一个搏击较量而已,如此而已,和现在的散打擂台赛无任何本质区别。
安徒生的童话是名著,有篇是《皇帝的新衣》,大家都看到皇帝什么也没穿,但都附和称赞皇帝的衣服漂亮,倒是个小孩一语道破,皇帝什么也没有穿。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实话,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讲呢?
当前太极拳界盛行成人的童话,大家都相信也有愿意相信这些童话,这是个美好的愿望,但忘记了科学的治学态度和作风。我就作为一个讲实话的人吧,倡导破除太极拳界的迷信。这篇文字算是我丢的一块砖头吧,为了破除现代迷信,砖头我还是会继续扔的。
本人写出这段文字,甘冒捅马蜂窝的风险,实在是处于对国粹的热爱,我们习武之人,更应该拿出脚踏实地的作风来,实在的学,实在的练,把功夫练上身。
有人曾经问我师父,陈老师,您会轻功么?能飞檐走壁么?听说陈家前辈有人可以倒挂在城墙上!当时我师父笑着说,好象听说过轻功这回事,但我不会,我飞不上城墙,也飞不上房。您要是想学陈氏太极拳,学陈家的家传功夫,学推手、散手,这些可以找我学,想学飞檐走壁,我真是想教您,就是不会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