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时,我喜欢少林拳,再后来,我喜欢散打,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喜欢擒拿,但我属于叶公好龙一类的,只学只看只听而不太练。接触太极拳之前,说起太极,我是有点不屑一顾的:那个慢悠悠的东西,让老头老太太们活动活动还差不多。与太极结缘还是在去年,我到俏佳人公司的专卖店里购买少林武僧总教头释德扬大师的光盘,无意中看到了ersonName ProductID="陈二虎" w:st="on">陈二虎ersonName>老师的《太极散手与擒拿》,当时是“擒拿”二字吸引了我,就顺便也买了,回家初看时感到太极也不错,好像不是公园里晨练的那些东西,渐渐地,我对陈式太极发生了兴趣,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初学时,我好像挺着急的,似乎想一下子就把陈式太极所有的东西全学会,成为一个全面掌握陈式太极拳的人,呵呵,现在想起来挺好笑的。于是,我买来了一大堆光盘和书籍,凡是与陈氏太极有关的,我都想买。看来看去,最终我选定了跟着陈正雷大师的光盘学,先学老架一路,至于当初为什么先学老架一路,我已经想不出原因了,现在看来这一点在无意中蒙对了。我记得那时天天看着光盘学,酒也不喝了,一心一意想着练太极。就这样,我很快将老架一路比划完了,一段时间后老架二路,新架一路、二路,56式竞赛套路和单剑,被我瞎比划着学了个遍,各类陈氏太极书籍也看了许多,那时曾自认为自己已经不错了,甚至还想并真的指导过别人,真是笑死人。我买了一把比较好的剑,也买来了一把比较好的枪准备学枪,还计划学刀,一些器械类的教学光盘也买回了家。
在此期间,我先后通过电话联系,接触了陈氏太极界的多位名师和朋友,得到了他们的耐心指导,对我帮助极大,后来又跟随几位陈氏太极名师学过几次,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之下,终于有了一点进步,这时候,我开始对陈氏太极的博大精深有所了解,也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无知与浅薄,并坚决不再教别人和指导别人了,也不参与任何技术或其他方面的讨论。
由于我过去一直喜欢武术,学太极后又痛下功夫,坚持学理论并与实践紧密结合,遇到问题就问,不懂的就请教,没有老师在就打电话去“搔扰”各位名师,再加上得到过多位名师的手把手教导,所以进步可能也快一点,多位名师和一起学拳的朋友们认为我的动作比较规范。几个月前跟一位大大有名的明师学拳时,我曾经问过我相当于什么水平,得到的回答是相当于正规学拳二、三年中的比较好的。那时,我才学太极几个月,心中有点沾沾自喜。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的太多了没时间练,没精力去深入理解和掌握。一些名师也劝我不要这样杂,学好一个就行了。于是,我放弃了单剑,因为捧着个剑招人眼目不太好看;放弃了56式竞赛套路,因为这个套路对我来说没有太大意思,练起来也远远没有传统套路感觉好。剩下的,我起初想放弃老架,因为我觉得新架动作漂亮,难度和强度大,曾经几次,我几乎将老架放弃了,专心练新架,但几次又将老架重新拾起,因为在内心深处又舍不得丢掉。就这样,我练拳时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有时十分难受。为此,我多次征求一些名师的意见,他们建议我最好只练一个,绝大多数主张练老架,有的名师在听到我说最喜欢新架时劝我老架不要丢掉老架。一位陈发科宗师的嫡宗家人曾当面说过我,你练这么多干什么,老架还不够你练的?!
那时的我,自然是在心中不太服气的了,有什么难练的呀?我不是一学就会吗?现在想起来,这些名师们讲得太正确了。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不会去参加比赛,不会去从事教学工作,练拳仅仅是玩玩而已,最主要的目的是健身。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练拳上,为了真正练得像个样,必须选择一项。我还是舍不得新架,为此又专门向几个文化程度较高的名师请教过,他们都讲得很客观,都主张我在新架或老架中选一个就够了。真正让我决定下来只练老架,还是在今日的事情。在老师的指点下,我突然发现,原来相比之下看似易学易练的老架这么难练,比看似难学难练的还要难,我以前曾经练得那么轻松那么自信,现在竟然连一个动作都练不好练不对。也许,这就是时机,我正处于结束比划架子阶段,进入了一个需要提高的重要过程,所以,可能就在不经意间要求和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选择了老架,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放弃了其他同样好的东西,身心轻松了。解放了,轻装上阵,重新学老架,好好练老架,“慢悠悠”地学,“慢悠悠”地练,无意期待什么,也许“慢悠悠”的能够在将来使自己身上有那么一点点“太极”。
我个人与太极有关的事情全部发生在10个月之内。走了一圈弯路,又回到了起点,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起点。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相信并愿意所有的太极朋友,都不会有或者在以后走我走过的弯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2 10:50: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