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幽燕雨落

我初学时未练内功,与前辈推手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7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杜清风在2005-7-5 14:54:33的发言:
内劲根本不是什么气功之类的东西,是盘架子和推手练出来的习惯的用劲方法.这种方法合乎自然,集中了肌肉的整体力量,才能产生强大的威力.

发表于 2005-7-14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幽燕雨落在2005-5-26 16:22:48的发言:

我初学时未练内功,与前辈推手时,全力推出,对方丝毫不动:而对方化解时,我不觉受力,竟站立不稳,甚至腾空而起。原以为是招式问题,但学了招式,也难以致用。后学了内功,整个带脉一触即硬如铁板,发人时只是腹内一转,腰腿一随,对方应手而出,简直是在轻描淡画,许多初学者也认为这不合乎物理规律,但屡试屡爽。起初是腹部非常充实,后来腹部旋转,手脚响应。确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妙趣。带脉充实,两臂外胀,气也!带脉动,接触点有膨胀感,鼓荡也!此非虚妄之言,在李经梧门下,有此功力的,可以百计。


“我初学时未练内功,与前辈推手时,全力推出对方丝毫不动:”

你的这劲是笨力!一点杀伤力都没有。你要是有一天会用真正太极劲,那高人别说站着啦,不死就算手下留情啦!

“而对方化解时,我不觉受力,竟站立不稳,甚至腾空而起。”

这还是因为你是笨劲,在加上你全是实力,当然出这结果啦!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在门况框上挂一张纸,你就用打那高人那样在做一次,只要给你加一点力,你就飞啦。

……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出于对传授人负责的态度,也为了洞开大家对太极内功的疑惑,现将《内功秘籍》序言公诸于众,其具体练法只有经传授人许可才能面授: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是中华武术的巅峰之作,是炎黄子孙历代传承之瑰宝。

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功夫,创造性的与阴阳之理、五行之说、八卦之数有机融合,借象取意,使武术之法植根于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幻化出无限之机变、无穷之组合、无止之生机、无尽之魅力。

内功是太极、形意、八卦的精髓和灵魂,武术家历来将之奉为至宝,只在弟子中传授,从不轻易示人。左志强老师9岁拜北京著名拳师“活猴”丁连堂学形意拳;1968年追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王巨章习仙衣八卦掌;1982年有幸被太极大师李经梧纳为入室弟子;经梧大师去世后,左老师拜混元太极拳创始人冯志强为师继续研习太极拳。四位师祖择心爱之才为徒,倾其囊而授,将三大拳技和本门内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左老师。

    三派内功虽形式有异,其原理相通,一脉相承。左老师习练的气托功、太极内功、三心归一功有其共同特点:第一,讲究凝神、调息、全身放松。功法开始和结束都要求意念集中、呼吸细慢匀长;自百会至涌泉,全身的骨骼、肌肉、血脉都处于空松的状态。第二,讲究吸贴抓闭,充实带脉。引涌泉之气至命门,使命门内力优先得到巩固,继而充实整个带脉,复引命门之气行于身体某个部位,应用于技击。第三,讲究气血循环、周而复始。身法始于无极又归于无极,内气源自涌泉复归于涌泉,通而无滞。在老师的指导下,只要依法而练,不会出现任何偏差。第四,讲究活练,注重运用。气托功法可借助外力迫使习练者压低桩法,增强臂部弸力,施之于人,搭手即可将对方弸起,使其丧失根基;太极内功可使带脉充实,松沉劲力加强,长期习练,任人推于腰部,可保持自身岿然不动;三心归一功将命门之气引至夹脊,运之于臂,瞬时发力,可使杀伤力出乎想象地提高。第五,讲究随机应变,富于变化。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外形变化全赖内气转换。

《内功秘籍》是四位师祖的门内要窍,是左老师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至宝。望得之者百倍珍惜,不得轻易外传。本书内容未经左老师正式许可,不得公开出版发行。

                                             

                                 

                                 

发表于 2005-7-14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

那里有这本书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由左志强口传身授,由他的一位弟子撰稿拍照,只在弟子中复印传承。关于左老师的行踪:不久前在昆山授拳,7至8月份在承德授拳,9月份应邀去上海授拳。有关信息在浏览器中输入“左志强”即可查询。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桩法、八卦的八个基本圈、武八段锦与太极内功相通,异曲而同工,可就地寻师。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单忠满在2004-6-8 15:18:53的发言:
一、 练功姿式:
可分静炼式、动炼式、活炼式三类。
1.静炼式:练功初期用之,适于防治疾病。常用的有如下几种姿式:
(1)仰卧式:枕高约25厘米,肩下垫高3-6厘米,以舒适为宜,两腿伸直并拢,足跟相靠,足尖分开呈八字形,两臂自然伸直。置于体侧,手心向下,平贴床面,两眼微闭或微露一线光。
(2)靠卧式(半卧式):头背垫高成坡形,余同仰卧式。或一脚置另一脚上,压住解溪穴,以舒适为度。
(3)靠坐式:如坐躺椅上之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亦可分足压解溪穴与不压解溪穴两种。
(4)平坐式:与"真气运行疗法"基本坐式相同,即端坐式。
(5)站式:即太极拳之预备姿势,为以下练功之基础式。

2.动炼式:中级阶段应用。
(1)站式:先作太极拳预备式,凝视片刻后,两眼微合或微露一线光注视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慢慢弯腰下蹲,蹲至两膝发酸时,即固定姿势,开始吐纳。吐气时,以意引气向下,两手自然伸开;吸气时,以意引气向上至命门穴,同时两手握拳,进行抓闭(见后抓闭呼吸法)。
(2)活步站桩(太极看手式):须有站式基础后练。自太极拳预备式始,右脚横开一步,吸气意贯丹田,闭息不呼,两拳紧握,两臂抬起,左手在前,左腿同时迈出,两拳变掌向前按,目视前手之手指,左脚尖点地,十分之七的重心在后腿,双肘略弯,右肘低于左肘,止步闭气,至闭极难忍时再慢慢呼气,同时两手轻落体侧,呼气尽再行抓闭握拳,继后如前法作活步站桩,左右手足位置相反。此式可根据练功者身体情况规定练功时间。
(3)带功练拳:在有上两式之基础、内气充实后,方可开始带功练拳。若内气不足,则须重新练抓闭法充实内气后,再带功练拳,练习拳种可由简至繁,姿式由少至多。开始时可练简化太极拳或太极十三式,或其他各式太极拳中的部分姿式。

3.活炼式:高级阶段应用。无固定姿势,用时则有,不用则无,采用喉头呼吸法或意识呼吸法(见后述呼吸法)。以意行气,气通全身。此时可带功整套练各式太极拳。平时也可随时随地随意练功,走路坐车甚至说话、做事中皆可练习。

二、 意守法:
本疗法意守部位和操练方法因人因时而异。常用的意守法如下:
1、意守会阴法:开始时两眼平视,向正中处视为一线,先将视线放至最远处,注视其中一个目标,如山川、日月、星辰、花朵、胜景等。待凝神后将视线所采景物收回至眼前1.2尺处左右,再凝视几分钟,至所视景物模糊如气雾时,头慢慢低下,注视会阴,与内视合一,意注会阴,意气同行,守住会阴穴。意守会阴可迅速排除杂念,使神凝心定。
2、意守涌泉法:以意领气,自会阴慢慢经大腿、膝部、小腿、踝部达足底涌泉,领气速度须均匀,不可过快。初练者气息浅短,气不能随意下达意守部位,可暂不管呼吸,任其自然,即所谓"气断意不断";经一段时间的锻炼,意气自然合一。
3、意守命门法(又称循环呼吸法):可取站式或坐式,以意领气,吸气时从涌泉始,引气经足踝、小腿、膝部、大腿至会阴处合二为一,再从会阴引气到命门(第二、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意守命门片刻,意守时间长短视个人体质、功夫深浅而定。然后再以意领气从命门向下,经会阴分两路沿原线返回涌泉。如此周而复始,循环进行。以意运气时须缓慢均匀、无声无息,不可过急过快,不可用力。
4、意守关元法:以意领气、自命门开始分两路冲向关元(脐下3寸,小腹中),稍作停顿,意守关元。如此反复进行,久习纯熟,可使命门关元前后贯通,充实带脉,腰周如有带缚住。
5、命门涌泉连线意守法:本法多用于治病。开始时取卧式、靠卧、靠坐式或平坐式均可。呼气时,以意领气,自命门下引至会阴,分两路经大腿、膝部、小腿、足踝到涌泉,然后吸气,以意引气,沿原线向上返回命门,再呼气,以意引气自命门下达涌泉,周而复始,反复进行。
6.意守印堂法:必须在有以上各法锻炼之基础后才能练习,不可过早进行。其法是:吸气后,闭息不呼,以意领气提到背部,经夹脊、玉枕、百会、上升至印堂,意守印堂。气停于此,两目内视,精神贯注,全身有意气贯满之感,此时带功练拳效果尤佳。
7.意守解溪法:取仰卧或靠卧式,一脚跟压于另一脚背解溪穴上,全身放松,采用沉气呼吸法(见后述),只注意呼气时气沉解溪(或至涌泉),吸气任其自然。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本法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等病症。

三、 呼吸法:
呼吸法亦因人因时而异,常用的有如下数种:
1.自然呼吸法:用于初级阶段,或刚练功的前几分钟。若平时的缓慢自然呼吸,逐渐以意把胸式呼吸改为腹式呼吸,不停顿,不默念,尽量做到均匀、细长、缓慢。
2.导引运气法:用于中级阶段;开始时,口对会阴方向细长吐气,随吐气下蹲,当蹲至两膝发酸为度(如动炼站式)。以意引气,由会阴下降,经腿、膝部、小肠、足踝至涌泉,吸气时以意引气沿原线返回会阴。周而复始,令气运行。
3.抓闭呼吸法;用于中级阶段,在有导引运气法的基础上进行。站式,吐气时把气引导至足心,略停顿后吸气,以意引气上行,经小腿、膝部、大腿到会阴合一,经尾闾至命门,随吸气之同时,两手用力握拳紧抓,两脚十趾扣地,舌尖轻贴于上腭,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至不能再吸时为止,再作停顿(停顿时间随功夫增长而延长,最长不超过5分钟),然后慢慢呼气,同时以意引气沿原线下降至足底、手指、脚趾,渐放松,随后全身放松,如此反复进行。
4.喉头呼吸法:用于高级阶段,须在有抓闭呼吸之基础后进行。操练时,取站式或活步式,忘掉口鼻呼吸,以意配合喉头吸气,稍用意张喉,内气迅速充满丹田,小腹充胀,;带脉充实,气遍全身。全过程仅约四分之一秒即完成。本法原多在技击时用。
另有意识呼吸法,是在有喉头呼吸之基础后更高级的内呼吸法,多用于技击。应用时,不须喉头纳气,只要肢体任何部位触及对方,意识立即反应,同时内气随意识充满全身,用时则有,不用则无。
5.内转呼吸法:把纳入之气以意引至腰腹部,使中丹田(本法特指腰腹之中、关元与命门之间为"中丹田",并称关元为"前丹田",命门为"后丹田",会阴为"下丹田")充实后,再以意引气绕脐转圈,先从里圈顺时针方向转向外,共36圈,然后逆时针方向由外转向里转24圈。
6.沉气呼吸法:主要用于治病,也可作其他功法的预备功。适于初习者或体弱者,尤以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为宜。仰卧、靠卧、靠坐、平坐、站式等姿势随意,但视体力及病情而选择。练功时全身放松,仅注意呼气,以意引气,由命门下降,经会阴分两路至大腿、小腿、达涌泉。吸气则任其自然,勿加意念。反复锻炼,日久可自感呼气时有一股热气流由命门下沉到足心。

四、 收功法:
整套操习本法时,任何一式结束前,均以意使气下沉到脚心,然后稍活动肢体,散步片刻而止。若用意守法,则在结束前逐渐停止意守,两眼慢慢睁开,两手相搓至热后按摩面部,稍活动肢体,散步片刻即可。 

五、 练功时间与进度:
根据病情、体质以及所用姿式、呼吸法、意守法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若用以保健益寿,则练功须持之以恒。-般用于治病约需1-6个月,病情较轻者时间较短,反之则长。练静功时间宜长,动功宜短;卧式、靠式宜长,站式宜短,坐式居中。以呼吸法而言,自然呼吸、沉气呼吸宜长,导引呼吸宜短,抓闭呼吸更短,每次以5分钟之内为宜,最长不得超过15分钟

不错,此即北戴河气功康复医院用于临床的“太极内功”。是由李经梧大师传授,张天戈编撰的,不过与李经梧大师的第一个版本有所区别。
发表于 2005-8-4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开了又如何?你照着练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套内功最好请练成的人辅导,千万别自己凭一知半解瞎练,特此提醒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5-8-11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习八卦的老人和我一搭手,说:你毕竟有太极的底子,弸劲真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