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杨锦富

论太极拳的"折叠"(摺编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15: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势与式相合的练拳方法


势、式相合的练拳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由式及势、以势催式和势、式相合。

  
1、由式及势—练就正确的动力定势

初学太极拳,当以习练拳式为主,重点在于掌握太极拳的身法、步法、手法和眼法;

身法做到中正安舒,步法做到轻灵沉稳,手法做到劲如抽丝,眼法做到手眼相应。

然后以腰为轴统领全身,做到步随身换,臂由腰带,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此阶段应注意寻找“太极无手”和“腰脊行拳”的感觉。

拳架通过不断地习练和纠正,逐渐使拳式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势”。

此时即便套路生疏遗忘了,但举手投足间拳式依然中规中矩;

这是因为套路内容靠大脑来记忆,而动力定势是由小脑通过运动强化来学习记忆的。

拳式熟悉和协调后,要进一步注意肢体的放松;

只要有“虚领顶颈”在这儿撑着,您尽管放松全身的关节和肌肉,无须担心疲软和松懈。

放松身体以松开两肩和两胯最为重要,肩松后上肢才会松,腰脊之劲方可到达于手;

胯松后下肢才会松,腰脊之劲才能传递到脚,所以说节节放松才能节节贯通,能量流才能在体内畅通无阻而汇成拳势;

可见规范的拳式是练出拳势的基础。

正确的放松应当是“松开”而不是“松懈”,两者的区别在于松开后肢体会产生伸展舒张的气势。

由于地球的引力,放松之后身体自然会产生向下的沉劲。

如果您在练拳时感到两臂沉甸甸的,身体产生“一领百沉”(大椎穴上领而肢体百骸下沉)的感觉;

身姿具有伸长放远的气势,说明您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松沉。


2、以势催式—练出支撑八面、富于弹性的掤劲

自然界里能量运动的基本方式是聚合和扩散,即“阴聚阳散”。

“阴聚阳散”在太极拳里就是拳势的开合。

开合是在身体四梢与丹田之间进行,“四梢”指人体四肢的梢节(两手、两脚);

“下丹田”是人体的重心所在,也是调节全身平衡的轴心和劲力运化的中心;

所以太极拳应当是以丹田为中心来展开运动的。

蓄势时能量流从四梢向丹田汇聚,是能量的积蓄,为合属阴;

发势时能量流由丹田向四梢扩散,是能量的发放,为开属阳。

由于拳势的开合是以丹田中心,故称为“丹田开合”或“内开合”。

除了“丹田开合”之外,太极拳还有“形体开合”与“呼吸开合”的说法。

形体开合也叫“外开合”,肢体伸展向外者为开,肢体屈缩向内者为合。

呼吸开合中“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实际上“丹田开合”、“形体开合”和“呼吸开合”三者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丹田开合是动力核心形体开合是丹田开合对身体的催发和显现呼吸开合是对丹田开合的支持和配合。

由于呼吸开合与拳势的蓄发、开合密不可分,故称为“拳势呼吸”。

拳势呼吸可以用“蓄吸发呼”四个字来概括;

即蓄势时吸气,周身气势收缩,是能量的聚蓄过程,为合属阴;

发势时呼气,周身气势膨胀,是能量的发放过程,为开属阳。

拳势呼吸是引动拳势变化的风帆,也是太极拳从外入内必经的桥梁;

以丹田之充盈再贯满全身而达于四梢,如此内劲生而力量足。

但要注意不可把拳势呼吸做成机械的“呼吸操”,拳势呼吸应当是非常自然而又极其舒畅的呼吸方式。

如果您在练拳时做到心息相依,形息相随,“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

周身气势产生“吸缩呼胀”和“吸轻呼沉”的感觉,说明您已经掌握了拳势呼吸的要领。

空气和水看似柔弱,但通过有序化的旋转运动“集柔成刚”;

就能形成威力惊人的龙卷风和巨浪。

太极拳要求“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遍布周身的能量就是通过开合有序化的聚散运动;

就能汇聚成太极拳极为宝贵的整体劲一掤劲;

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掤劲是刚柔相济的弹性劲,是具有球体感的膨胀劲,使得身体支撑八面。

太极拳里支撑拳式动作有八种劲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八法中除掤外的七种劲法都是在掤劲的基础上实现的;

把掤劲称为太极拳的“母劲”;所以也把太极拳叫做“掤劲拳”。

拳势的开合会引动周身掤劲的充盈变化,如果您在练拳时感觉身体好似一个充了气的大球;

随着拳势的开合变化,大气球在不断地胀缩鼓荡着,这就证明您已经拥有了掤劲。


3、势式相合—定式”(“定势”)是势式相合的同步定位点

技击的规律是蓄而后发、合而后开,蓄到位才能发得透,合得住方能开得展。

太极拳有“身备五弓”之说,说我们的四肢和躯干各象一张弓,蓄力时四肢弓在躯干弓的带动下弯曲合拢起来;

发力时五张弓一起弹出打击敌人,这就是“蓄力如弯弓,发力如射箭”。

其实在自然界里,猛兽在捕杀猎物时,也都是先将身体卷曲成弓形,然后择机突然伸张身体扑向猎物。

不同拳式的攻防含义虽有不同,但在动作类型上不外是肢体的弯曲和伸展,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形体开合”

拳式中肢体弯曲合拢的过程,在拳势上对应着蓄势,能量流由四肢向丹田汇聚,为合属阴;

在拳势呼吸中对应着吸气,此时身体轻灵,便于身法转换。

拳式中肢体伸开外展的过程,在拳势上对应着发势,能量流自丹田向四肢膨胀,为开属阳;

在拳势呼吸中对应着呼气,此时身体沉稳,利于打击敌人。

“柔过劲,刚落点”是对上述变化过程的点睛之言;

“柔过劲”对应着拳势的蓄、合、阴;刚落点”对应着拳势的发、开、阳。

但要注意的是,发势时的“刚”是“集柔成刚”是掤劲的充盈和周身整体劲的体现;切不可用局部的拙力去完成。

刚的本质还是柔,太极拳的刚只能从松柔中获得。

怎样做才能将拳式、拳势和呼吸三者准确地协调同步起来呢?

这就要凭借一个同步定位点一“定式”。

在太极拳套路中,每个拳式在结束时身姿都有一个似停非停的定型,这就是“定式”。

定式既是一个拳式的结束点,又是一对拳势的结束点(所以“定式”也叫做“定势”),同时还是一个拳势呼吸的结束点。

此刻既是新、老拳式的转换点,又是拳势由发向蓄(由开向合、由阳向阴)的转换点,同时还是由呼向吸的转换点。

由于定式是拳式、拳势、呼吸三者的同步定位点;

因此练拳时一定要把定式做到位;

使拳式、拳势和呼吸三者的结束点在此自然对齐,这对于实现“势、式相合”是至关重要的。

将拳式、拳势和呼吸三者协调一致的总指挥来自“意”。

我们常说“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这里所讲的“气”包括“内气”和“外气”两部分,内气指体内能量流;

引导内气的方法是“阴聚阳散”一拳势开合,外气指肺部呼吸之气,引导外气的方法是“蓄吸发呼”一拳势呼吸。

“气”在意念的引导下,经过开合运化后形成拳势,然后用拳势去推动肢体完成拳式;

这就叫:“意不动,气不动;气不动,外不发。”

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

我们习练太极拳当以练“势”为重。

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式(势)子,一通百通。”

我们练拳不在于学会套路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打出拳势的阴阳内涵。

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阴阳开合”堪称太极拳的纲;

练拳时一定要抓住这个纲,纲举目张,统领周身四肢百骸协调运动,使神、意、气、息、形五种元素熔化成一个完美的和谐体。

有一天,当您把“式”练成了“势”,做到式中涵势、以势催式、式势一体之时,您便踏入了太极拳的门槛。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15: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家们对四梢”、掤劲的解释

除了将“四梢”解释为两下和两脚外;

形意门将“四梢”解释为:“舌为肉之梢,牙为骨之梢,甲为筋之梢,发为血之梢。”

练拳时注重对于发、舌、齿、指的锻炼,与人交手吋“惊起四梢”:

发欲冲冠,舌欲催齿,齿欲断筋,甲欲透骨。

掤劲意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漂浮也不难。

首句把掤劲比喻为浮起轮船的水,突出了掤劲的流动性和整体性。

掤劲产生的原理:首先是全身向下松沉,然后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

形成向上的领劲,在身体对拔拉长的同时产生周身膨胀劲。

掤劲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弹性劲,生成于拳势开合变化的过程之中;

掤劲的威力。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15: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家们对四梢”、掤劲的解释

除了将“四梢”解释为两下和两脚外;

形意门将“四梢”解释为:“舌为肉之梢,牙为骨之梢,甲为筋之梢,发为血之梢。”

练拳时注重对于发、舌、齿、指的锻炼,与人交手吋“惊起四梢”:

发欲冲冠,舌欲催齿,齿欲断筋,甲欲透骨。

掤劲意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漂浮也不难。

首句把掤劲比喻为浮起轮船的水,突出了掤劲的流动性和整体性。

掤劲产生的原理:首先是全身向下松沉,然后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

形成向上的领劲,在身体对拔拉长的同时产生周身膨胀劲。

掤劲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弹性劲,生成于拳势开合变化的过程之中;

掤劲的威力。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18: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最真实最漂亮的自己
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人生一条路,走自己的路
人生两个好
身体好、心情好
好好珍惜每一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