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之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拳路、拳理和拳势
拳路是拳的基础,拳理是对拳的理解,拳势是对拳的感悟。
循着这条路,走了几十年了,想就太极拳作一个梳理;把太极拳推向了一个高度,使它成为现代大众易于接受的一个拳种。其舒展大方,中定,八面支撑,守中的理念更全面阐述了内家拳的特点。
在行架的过程中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应该算是太极拳基本入门了。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沉胯、气沉丹田。这是要领,也是规矩。
随着动作的不断熟练,是应该可以达到的。不断把动作记忆变为身体记忆;
从不自然到自然,从不放松到不断放松从松到沉,到轻,到灵有一个反复提高的过程。从劲到净,到静,不断把练拳从一个境界推向更高境界,这个进程是我们有恒坚持的结果。
拳理——是我们对拳的理解,这个理解就是对拳法使用的理解。有的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技击,懂不懂拳理并不重要,架子做对了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对拳理的认识实际是对阴阳的理解,对虚实的加深。太极拳的阴阳虚实是练太极拳的核心所在。只有不断的理解才能使我们拳打得虚实分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处处有虚实,虚实在处处。进而使动作不断精益,使体格锻炼更加全面完整。由活动变为运动,由运动上升到修持。推动经脉的疏通,阴阳的平衡,意识的达位,境界的提高,真正达到身心的提升。

练和悟的有机统一才能发挥练太极拳的功效,没有做到这些;太极拳只能停留在操的位置上,没有练到就无法悟到,有悟有练才能使我们太极拳达到一定高度进而极大地提高身心健康,养生键体,延年益寿。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拳势——从一个角度讲就是八法,五行,十三势。
棚、履、挤、按、採、例、肘、靠,前、后退、左、右、中
太极拳的每个式都是围绕着这十三势展开的。应该讲还有上下势;太极拳路中起势和提手上势就是上势,下势有一个单独的下势和收势组成。为什么没有加进去,我不得而知,望有识之士能指教。剩下的应该都是式了。
怎样理解“势”我认为还有一个势趋,这个趋势就是:绵绵不断劲连着,似断非断意连着,断连顿挫势连着。
拳可教,势不可传,这里的势,实际是一种气质。人有气质,拳也有气质,这种气质是每个人对拳的感悟,对拳路的理解,根据各人骨骼,身架,身体条件,动作偏向所反映的一种内在外相的表达。所以人的气质不同,拳的势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循着对拳路、拳理、拳势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打出和别人不同的太极韵味和风格。更值得一提的是对意、气、神的感悟不同,使我们今天太极园地百花齐放,不仅有陈、杨、吴、孙、武还有三丰太极,蛇雀太极等一系列原创和演化。相信太极拳在新时期会有更大、更深、更广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6: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是“大形过位”;

就是步要过人;身要过人,手要过人,整个人要过人;

步要过人;前脚要超过敌人的后脚,你的步要把敌人掀起来、趟出去。

身要过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敌人的重心上,要把敌人砸倒、撞飞。

手要过人;要把敌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后脑、后心,而不是脸、胸。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6: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透劲的诀窍便是一个震字,无震便谈不上透,搔痒而已。

透劲的秘诀在于攻击者巧妙发力,发力后引起对手自身身体产生反弹,并由此产生震荡。

透劲的发力讲究不让对手倒地或退步,力量控制在让对手平衡感失去但实际又未真正失去平衡之间。

太极拳不注重力度,先要把形和劲给打顺,形不要僵,要做到松不是散,自然到位。两脚塌实,腰跨松沉,含胸跋背,顶要自然上领,臂要自然抬起。但要做到拳从口中出,封住自己的中线;出手如拿东西一样。握拳时腕部要平,不可弯曲,肘部截力,要从调整肩部顺其力,形和劲打顺之后,就以腰胯为主,做到腰胯松沉,气沉丹田,以打透为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7: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注意立身中正;就可以脊柱行拳了。
也是一个圆柱体的运动;没有直膀子直腿哟!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7: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09: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基本功: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  
四顺,顺腿,顺脚,顺手,顺身。  
六合归一:
外三合;身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左手与右脚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骻相合,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
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一静无有不静;   意达四梢,百骸听令。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0: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乾三连,坤六断是八卦里的两卦;
乾三连的胯圈,腰圈、肩圈;是意想练功中的内气通过三个气圈散开,以达到松散通空
坤六断是练技击架强调的是对立拉冲突的方面。
坤六断实际指的是半圈打人练技击架是在养生架基础上的提高。


    坤六断的理解===看他的手掌,只看到劳宫穴突突地跳,就是全身都已打通。
打通劳宫穴内功修炼必须到一定程度。“身动手不动,手动身形定”;”动静结合,半边动半边静”;“双手相合单手发力,一手推门身子进”。就是不能使对方同时受力;
所谓接点不接面。“身动手不动,手动身形定”;“动静结合,半边动半边静’等。
就是发劲不能太整,要断开。就是半圈打人,局部打人!不就是半边动半边静。就是坤六断技击架的展示。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8: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人要用思想意识刻意去追思支配躯体动作与要领。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初练者的状态
1.练拳人要用思想意识刻意去追思支配躯体动作与要领。
2.又要用眼睛;看教者在前边的示范而模仿着,看自己的肢体动作是否准确。
3.还要观看着是否与身旁同练人的速度同步,时刻要注意调整自己比划的快与慢。
4.加上,练拳人还要用耳朵;听着口令,听着录音机播放的音乐旋律的伴奏,还要想着下一步如何比划。
5.再加上,眼还得分别注意着;胳膊是否高了?手掌是否低了?脚步大、小、快、慢?
思想又还要去注意更多的,如需想着;肩松、肘坠,塌胯、松腰、顶头,姿势的圆匀等,思想意识是在三心二意不停地运动着,精神散乱不能集中,来回注意着别人与自己身体的各各部位,眼睛与耳朵无休止地关注于外面,精神外驰,能不“劳神废力”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