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1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1-9-17 12:51 编辑

浅析拳架的虚实:

一层功夫一层体会;

一层道理。

从身体的松柔、招式的运用;

到神意气的聚散;

再到内劲的运使;

都有虚实变化;

要根据自身的功夫到了什么程度去默识揣摩。


从身形上讲:

如盘架子时要分清虚实。

全身坐于右腿;

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

反之亦然。

同时虚非全空;

实非站煞;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这就是轻沉兼备!!!

保持虚灵之意;

以收转换轻灵之效。

这里仅仅是强调通过腿部的虚实训练;

加强身体重心的灵活转换;

以增强全身上下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并没有真正深入剖析内劲修练和运方用面的虚实;

是对一般初学者而言。

然而,即使是从外形盘架子而言;

也要分出左右、上下、前后、内外、进退的虚实!

比如说:

上半身下半身的虚实;

左边右边的虚实;

或者是中间变化,

前虚后实,前实后虚等。

从大的地方到小的地方都要找;

大可以大到整个身形;

小可以小到手指头上的虚实变化;

通过符合太极拳阴阳原则的练法;

从整体到点、线、面、体

去寻求太极拳的虚实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21-9-17 14: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架下盘步法盘练:
就是为了体会脚下的无过不及;
是步法虚实变化训练的重要手段。
如果有一至五点的变化与内劲的虚实变化相结合;
在实际使用中更可产生极强大的威力。

比如对方给的力不是很大;
可以将它卸到二点去从四点打出来;
对方给的力很大;
可以将它引到四点去再从二点打出来;
让人产生变幻无穷、莫测高深的感觉。

再如外形上看招法上的虚实变化;
这是攻守当中的虚实。
两人对打:
你一拳我一脚,你一打我一架;
专门从招式上去理解太极拳的用法。
有没有用?
当然用还是有的。
孰虚孰实,全视对方。
实者可随时变虚;
虚者可忽变为实;
实实虚虚,虚虚实实;
让人无法捉摸。
不过,这些外形上的虚实变化
都是最初层次手法上的真真假假。
比如在接手盘练中:
可以体会太极八法方面的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互生互克。
对方从左面给一股力;
若能够迅速地松掉;
将自己的左边变虚;
然后用外形方面的圈;
曲线变化等化解对方的力;
这样对方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同时自己从右边打出一股力;
就很容易将对方发出去。

藏机于内灵动现;
练时无人当有人;
用时有人当无人;
听起来与其他拳术的差别不大;
但太极拳讲虚实变化;
主要还是要讲神意气的虚实变化;
内劲方面的虚实变化。

从这方面来体会太极拳虚实变化的奥妙;
同样讲身体上要分出
左右、上下、前后、内外、进退的虚实;
这也是轻沉兼备的拳理!
但和前面的外形招式方面的、身体方面的虚实变化;
却有本质的不同。

意气须转换得灵;
乃有圆活趣味;
所谓变动虚实也。
这就是说:
太极拳的虚实并不仅仅是外形动作;
而是要从神意气的灵动圆融上去找;
要从示人于弱、藏机于中的内劲变化方面去找。

以内功心法行拳盘架时;
同样是先从大的方面上去找;
然后再从小的地方去求;
最后落实到每一个太极点上的虚实。
这就是一处有一处虚实;
处处总此一虛实。

以内功心法培养内劲;
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形;
随着神意气的变化;
转换虚实。
心中虚灵,心中灵动。
致虚极,守静笃。

说要求松;
甚至大松大柔;
很多人会以为松就是一种太极拳打人的技法;
好像一松;
对方就六神无主;
进退无方了。
实际上产生这样的作用并不完全是因为松柔;
是虚在其中发挥了更主要的作用;
而松柔对虚实的形成是有极大帮助的;
或者说松柔是虚的基础;
不能松柔就不能虚空。
虚空的感觉和松空的感觉是有着极大区别的。
松空时会感觉到身体舒适;
而虚空时,虽说身上同样是舒适的;
但会清晰感觉到有一种看不见的灵动内劲存在。

比如,练手上的虚空;
时而会非常明显地看到手上
有一层似雾似云的东西存在;
这可不是玄;
这个东西是非常实在的;
而且能随时为我所用。
如果单讲松柔,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

比如说以内功心法练掤劲;
最初级的入门练法;
是设想一个掤劲的意出来;
领着内气先往下行;
然后再往上行;
在外形方面看;
这条掤劲的线就是虚;
因为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必须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掤劲究竟有多远有多强,
打到对方身后的那条线要看得清清楚楚。
这就是借假修真;
无中生有;
是透过意念造型导引掤劲这种
特异物质的产生和聚积过程;
等到这个掤劲打出来时;
实际上外形上能看得见的肢体动作就都变成虚了;
那个看不见的掤劲才是实的。
这就是内劲与外形之间的虚实变化。

如果是以掤劲练拳;
也就是练掤势拳架;
就会自动感到下盘松沉。
而以按劲之意练拳;
则会感到下盘的轻灵;
好像飘起来打拳那样。

练习内功心法的按劲;
同样要将外面能看得见的手变成虚;
而看不见的东西,即按劲的走向变为实;
这就是练习方法中的虚实变化。
打按劲时也要注意;
身体松了以后;
要通过拔背之意将内劲提到背上;
往上翻过去呈一个弧线打出。
当心中一有拔背之意;
身上就已经有反应;
内劲由后往上翻过来就是按劲了。

掤劲是身体松下来后往上走;
当练按劲时;
内劲的路线正好相反;
这也是虚实变化;
而且是内劲之间的虚实变化;
由掤劲转接按劲的虚实变化要注意;
如果是练按势拳架;
无论动作外形是什么法;
都要练按劲的意;
外形上会稍有变化;
这是以意领气;
以气催形的结果。

不管是怎样的手法;
打的都是按劲。
这样,就是练拳上的分虚实了;
可以体会盘拳时内劲虚实在身体上的体现。

比如说,中线由中间分开;
左边打掤劲挤劲;
右边打按劲捋劲;
或者是上半身打挤劲;
下半身打捋劲等都可以体会。
左面的身体,右面的身体;
两边的内劲互相配合;
比如挤劲和捋劲的配合;
掤劲和按劲的矛盾;
或者同时打四种劲或八种劲的变化;
两边分开。
左重则左虚;
右重则右杳;
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当然,其他稍高一点层次的练法;
如点面的散聚;
丫字诀的运用;
虚实变化的体会当然就更明晰。
上面这些是盘拳时体会神、意、气
和内劲虚实变化的知己之功。
练内功心法时;
要求以假修真;
拳打无人似有人;
这就有了一个意中分虚实的问题。

比如说,掤劲是身体松下来后带着内劲往上走;
当练按劲时,内劲的路线正好相反;
这也产生了一对意上虚实变化的矛盾。
在练拳盘架子时;
要做到拳打无人似有人的意中分虚实;
就要设想,对方用掤劲来打我;
我首先要能够听到他的弧度有多大;
掤劲走到哪里、有多强;
然后要设想顺着他的掤劲的弧线
将他的掤劲之意和内劲借过来;
再将我的按劲之意打过去。

这样练拳,既体会意上的虚实变化;
也是在内劲方面寻求虚实变化。

如此拳打无人似有人;
不但要求自己的力不跟别人顶;
还要求意不跟别人顶;
内劲的走向也不跟别人顶;
永远跟别人都是不丢不顶。
经过这样的练习之后;
在真正的实际运用中
就能够慢慢懂得听别人的内劲走向。
如果在实际的对峙运用中;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
强者为实;
弱者为虚;
勇者为实;
怯者为虚。
所以,一般人所遵循的观念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

但太极拳崇尚以弱胜强;
所以,在太极拳修炼者而言;
对峙运用中则应当是遇实化虚;
以虚击实;
以虚击虚。
感觉不到自己任何力;
又感觉不到别人任何力的时候;
就是最佳的发劲时机。
这就是遇实化虚;
以虚击实;
以虚击虚,无中生有。
内劲的虚实变化
远比外形招法上的虚实变化要复杂。

如对方打出的是掤劲;
你也打掤劲,那就是顶了。
为了意上和内劲上也不丢不顶;
那就要再把对方的掤劲转化过来;
用按劲打。
也就是说:
不管手的位置如何;
谁虚、谁实;
这个手法是掤;
一接手就把它变虚掉;
按劲的意出去;
那条弧线变成实了。
一下子就全变了;
而且外形上不显。

八个内劲都可以产生
这种矛盾当中的虚实转换。
这就可以体会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的太极拳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1: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架的连绵不断:
所谓连绵,说得是劲没断。
什么劲没断?
以腰带手,这个劲没断。
手上划弧,没腰劲主宰,这就没了。
别的先不管,一定体认出;
以腰劲带手法。
腰不动,手不动。
手一动,腰先动。
腰腹力道,连续指挥手动;
这叫连绵不断。
否则就是断劲。

腰还没动,手先走了;
这也是断劲;
即使动作没停,也成了无用功。

还有一种病:
手和腰,动不到一个节奏上;
各行其是,这属于乱动;
合不上拍,劲就散了。
散乱的动;
看似动作不停;
其实没核心。

腰腹内腔劲;
主导的连续动态;
叫连绵不断。

有胯法,善用胯法;
但没腰劲主宰;
胯也容易跑空。

初练拳的人;
必须学会动腰;
带得胯动。

为何腰是中枢?
里面是内压。
内压是源动力;
内压连绵运动,这是根本。
如同唱歌:
如果不是腹腔丹田的气吹;
则歌声就听得不舒服。
不善用内压;
或内压与结构脱节;
这都是断劲。
内腔不断鼓荡;
牵动筋骨;
由内而外;
引出一连串动态;
这是柔劲精髓。
 楼主| 发表于 2021-10-5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练什么?
破土而出,含苞待放。
在站桩中,启动窍劲。
行拳如是:
善用窍劲;
带出招式;
一个点,引出一条波;
这就是势!
譬如暗劲:
速度快,动态小;
渗透力强;
这都是窍点启动。
古时武人,讲究隐文化;
长袍马褂一套;
你也看不见,他如何出的手。

周旋与点旋;
是两个东西。
周旋是明劲,看得见;
比如波浪弧圈。

点旋是暗劲;
源自窍内旋劲;
又称小劲。
练得好的人;
其实动态并不大。
腰胯一拧;
脊柱劲就来了。
肋条一动,肘劲翻倍。
丹田一缩,腰力强悍;
这就是枪的扳机命门也!
这都是窍启动作用。
出手不见手,也不神奇;
就是窍劲玩熟了。

万里苍穹,繁星点点。
越练,圈越小;
最后都收到窍里;
从初学到高端;
抻开窍~撑开窍~
启动窍~串联窍~空灵窍;
如此一路修去。

所谓节节贯穿;
就是窍劲节节贯穿。
静中有动;
静得是体;
动得是窍;
这是桩劲。
安下心来;
体认窍穴;
激发点能;
功夫就会越来越微妙。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有云,洞中有物。
拳这种东西:
不是本力大,就解决问题。
恰恰是:
一些小东西,小劲,特别有用。
培养下意识;
尤其关节下意识,非常重要。
关节有了下意识;
自然反应就来了。
训练关节窍;
抽筋,腾筋,拧筋,颤筋;
外在动作并不大;
都是细活。

一惊杯落,虚空粉碎。
譬如,开水烫了手;
肌肉还没反应;
筋突然一抽;
这是惊了窍;
激发了窍意识。

所谓冷劲,颤劲;
这一路武学;
都是这个东西。

站桩时,松撑抱圆;
关节暗开合,小交错,含着旋儿。
时而轻弹关节;
时而腾动窍筋。
锁窝,肘窝,腘窝;
肋缝,腹股沟,等等缝隙;
逐筋腾动。窍劲隐蔽;
速度快;
是巧劲根基。

小石投湖,层层涟漪。
关节窍,练出下意识;
才能触力圆通。
练拳时,肌肉放松;
窍内灵动。
圈,弧,旋;
都由关节窍启动;
腔劲引出窍劲;
窍劲牵动筋骨;
这样去盘拳;
内外就通了。
走圆化弧;
盘听窍劲;
练出窍意识。
小窍劲,引出大波浪;
才是柔劲精髓。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3: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
沉在肘,灵在手。
手臂有手臂的作用。
触觉传导。
练拳时;
手掌轻抚空气;
关窍开,皮毛松;
轻稳灵便,像一条管道。
留意肘,手心吸,肘窝撑;
用肘窝窍劲;
控制尺桡旋转。

什么叫喝风?
行拳时,脚掌过分回抠;
脚内侧离地,这是拳病;
脚踝不正;
导致支撑减弱,步法迟钝。

什么叫翘沿?
脚外沿翘起;
膝盖内跪严重;
也是拳病。

脚底是显示器;
胯稍微一动;
脚底第一时间;
就有反馈,借着胯劲;
脚底心暗中圈弧;
与大地交换东西;
这就是虚实。

用胯撑地;
大转子一动;
脚底就有东西;
叫起的地力;
玩转地力;
才懂听劲。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4: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
手臂不先动;
让腰胯先动。
先想手臂运行线路;
然后用腰胯劲;
带动手臂运行。

初练这种模式;
会不太习惯;
总觉得慢,有些迟钝;
等玩熟了;
腰胯似手般灵活;
好东西就来了。
用胯划圈;
于是脚底有了虚实。

高手:胯空间腾挪大;
胯法布控重心;
脚底虚实灵活;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4: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如枰准,活似车轮。
胯稍微一变;
重心动一丝;
身上就不一样了。
用胯法;
控制脚底虚实;
就是活根。

用脚死蹬硬碾;
胯就僵死了;
人成了硬板。

行拳:
练得就是胯反射脚;
脚底如踩冰;
胯控脚底虚实。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4: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练拳,就是自我听劲。
行拳要活胯;
脚底虚实非常丰富;
要细心消化。
学会用胯听脚底;
巧借大地反弹力;
自我消解,圆转如意。
用胯听脚底;
学会跟大地玩;
很多妙处;
慢慢也就懂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4: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走架,先意后行;
先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动作轨迹;
然后动作沿着轨迹完成。
一个动作终点是下一个动作的起点;
折叠转关是关键。
如果还能做到形与意;
分合娴熟;
再能做到被用意;
或者说被动用意;
那就更好了!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