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说轻重虚实在拳式中的应用,试以掩手肱捶最后动作来说明。 左手 略向后向下向外走弧(是谓左重),故左腿虚。这时重心从左腿转 向右腿,重心在右。重心的转移是由转胯而来,左胯沉转,由左而右。 左手领,肘随,肩沉,胸腰亦随左转,身左转。胸腰力从左胯送去右肩, 这时右肩催,肘随,手发出。力从左手领,左腿蹬,而胯,腰,胸,肩, 肘,手,层层催动,一气呵成,中间亦无需运力,到点时,手一握,全身 力就此全发出去。 要点注意: 弹抖是全身力量快速集中一点发出,外面看来有如弹簧弹射而出,自己 不需要有意的抖一下。弹抖必须轻重虚实分明才显速度。 掩手肱捶的最后动作,应是以左手逆缠向下向后开始(以梢节领),左肘 随向后引,身自然左转,左转身之力因转胯而送去右边加大右拳之力。 若然左手逆缠动作加快,就会觉左肘向后顶一下,但这个动作不需有 意,外人看来好象左肘弹抖了一下,但其实只是左手逆缠催动左肘的 外象而已。若有意则滞,会把左边力停滞于此。 掩手肱捶不是左肘后顶并提起右拳打出,这样就会把拳势分割而不能 一气呵成。(手领肘随肩沉。是梢节领) 动作熟练以后可以练细致一点,譬如,左手领是左手大指领起,余指 次第跟上等。右手握拳是腕推指根等。 练时要分清轻重虚实,要一动全动无阻滞。那处没有做到,那处仍有 不清楚的地方。 拳式应用: 当敌拳向我左边打过来,我左手逆缠向下向后接来手,是谓引进。如 左腿为实腿,则引进之法必因下盘不能动而有所限制。只有当左腿虚 下来,左手可不受限制而轻松引敌深入。而且向下引进敌手,敌不容 易起脚踢我。 左手逆缠快,因为要训练动急则急应,这个打法符合抟击的需要,左手 一触对手,右拳几乎同时打上,正是左引右击之法。若能拿著敌手引进, 则敌人前仆之力,刚好撞上我右拳打上,正是事半功倍。也是太极拳打 得狠的地方。 思考题: 为什么要重心转移? 如何在此动作中做到螺旋缠绕?其中有几多个螺旋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