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1514|回复: 57

守中、取中、用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8 14: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12-26 04:20 编辑

                  

                  古有传统太极拳,练拳首先要练圆;
        左右手开如弓架,拇指行与胸中间;
     上行面前一尺远,下行裆部空一拳;
     以手领肘大圈转,小圈摧动在腰间;
     切记腰需小圈走,  左右45%度间 ;
     再大要用步摧动,为保胯松永不变;
     松胯屈膝气下行,腰摧手领内外旋;
     丹田之气形与腿,再往下行达涌泉;
     十指抓地牢又稳,移步轻灵靠意念;
     气运周身达四稍,左右上下圈又圆;
     柔缓慢走腰摧转,内气澎荡精神添;
     手指发麻肌皮胀,体内发热百会玄;
     呼吸自然嘴微闭,口内灵液似温泉;
     五脏六俯得圣水,润津消毒又养颜;
     体内奥妙玄不尽,松柔圆活在一圈;
     越练越慢越柔和,化精提神沾连绵;
     身强体壮增功夫,阴阳变化太极拳。
 楼主| 发表于 2024-2-10 10: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
      给大家拜年啦!  龙年到,福气到,让我们一起携手——
“掤”起欢欣, 
“捋”走不悦。
“挤”出时间,
“按”住幸福。
“採”来快乐, 
“挒”出健康。 
“肘”向成功, 
“靠”近梦想;
“进”一步 ,风光无限,
“退”一步 ,海阔天空,
左“顾” 财源广进,
 右“盼” 事业有成! 
中“定” 阖家幸福!
祝各位拳友新春快乐!龙年吉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4: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5-6-25 09:13 编辑

养生中的“开”“合”;

技击中的“放”“收”;

都不能脱离“中”。

掌握了“中”;

才能使内气收放自如,灵活运用。

技击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住对方的“中”。

功夫较高的人可由“中”的舒适放松中获得主动;

功夫较差的人则会因失“中”而处于被动不适的地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9: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2-10-12 14:50 编辑

盘练太极拳要求内外合一;内动带动外动;
一动无不动。
一静无不静。
而不是比手划脚;
漫不经心的肢体体操活动。
这是判断太极拳入门的一个见证;
拳架上身的标志是:
百脉皆开,诸劲通畅;
体健神足,手脚轻灵;
丹田充实;
动之微发之聚;
先知已后知人;
有守中用中之能力和境界;
浑身无处不丹田;
丹田即手,手即丹田;
触及何处何处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0: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由阴阳变化之理推演而成。
从形式上虽有百十式之多,但其精髓,则在于舍己从人之道。由己则滞,从人则活。为欲取之,必固与之。但是要想能从人,习练者必须先练得周身一家。动作时全体俱要相随,稍有不相随处,身体便会散乱。
所以习练者于平日练习拳架,一动便要问自己周身内外是否能处处相合。稍有不合,便要改正,等日久功深练得全体一致,此时你一挨我,我既能量彼劲之大小,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彼劲稍一出尖,我不用动彼分毫,彼因重心不稳自会跌出。此时,我也可乘机而入,借彼之力,发力将彼跌出。但要想练得周身一家,无有不合之处。就必须合着理法去锻炼。使自身由后天转变为先天,将自己融入于虚无之中,才能由此而得太极拳之妙。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6: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4-3-17 10:42 编辑

话说拳架劲力的原理:
太极拳行拳时不会用力的人;
把手伸得老远;
会用力的人把手、臂贴近肩、腰;
就能用上肩劲、腰劲;
变得力量大增;
身转肩靠;
就有排山倒海之势。
肩是固定在脊柱上端的一个横杆;
双肩与腰形成的三角形;
有很强的支撑力和扭转力。
腰与下面的胯形成另一个三角形;
这两个三角形通过腰连接起来;
相互作用;
就能把力传导到身体各部。
身上的顶抗力、撞靠力、
拧旋力、压榨力都靠肩发放出来;
或者由肩传导给臂、手。
所以盘练太极拳:
需要肘对胸门口;
出手不出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6: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以发劲用着为阴阳之双环;
“闭着”在求伤而不仆、阳也;
发劲在求仆而不伤、阴也;

发劲属于四正(掤捋挤按);

“闭着”属于四隅(采挒肘靠 );

四隅应用时有二:
1.在求敌自动迎拒以生。
2.至本人四正已出圈外“闭着”以济其穷,此项指掌捶手乃补助四隅之用成为武装之太极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7: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4-3-17 10:38 编辑

练拳需要先明理;
要弄明白一些简单的要素和拳理。
如:首先要立身中正;
虚领顶颈、空胸炸背;
沉肩坠肘、气沉丹田;
沉胯圆裆、项膝;
沉肩、坠肘、坐腕。
这些都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啊!
要知其然知所以然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9: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体中,腿为根节,腰为中节,头为梢节,行拳时首先是由下往上即---根节催中节,然后中节催梢节,只有这样才能一气贯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04: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3-4-20 15:15 编辑

从现在看过去,会看见无知;
从宽容看是非,会看见解脱;
从接受看命运,会看见踏实;
从平凡看生活,会看见快乐;
从检讨看内心,会看见成长;
从随缘看事物,会看见自在;
从善念看他人,会看见慈悲;
从乐观看未来,会看见希望;
从反省看自己,会看见转机;
从知足看人生,会看见珍惜。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0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2-12-13 15:39 编辑

“松”是武术的共有的拳理拳法;

不是太极拳的独有;

只是程度与深度的不同要求而已。

所以要想把全身骨节打开;

就必须撑筋拔骨;

而这个撑筋的过程

开始就是从“紧伸”而来。

而身体轻灵有从哪里来呢?

是从脚腿部的支撑力来的。

也即从“沉”中来的;

能松则能沉。

——“松”从“紧”中得;

“轻”从“沉”中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