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学子

杨式太极拳教学专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雅轩系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4-13 08:34 编辑

杨式太极拳是哲拳,它既是武术,也是医术,更具有东方文化的丰富内涵。杨式太极拳架势舒展大方,动作简洁柔和,速度缓慢均匀,动中有静,柔中寓刚。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轻灵自然,形象工美,身心兼修,老少皆宜。杨式太极拳115式构思细腻,编排合理,结构严谨,全面完整,在练法上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杨式55式太极剑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9: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4-13 08:30 编辑

杨健侯系

杨健侯弟子赫寿岩亲传王殿祯主讲,广州鸿翔音像制作有限公司这套杨式太极十三势是杨露禅之子杨健侯亲传,与现在流行的杨式大架截然不同。无论是套路结构还是练法、劲力上均有其独特之处,为世间罕见的传统套路。








《杨式太极十三丹》是一套由杨式老架十三势中十三个姿势组成的套路。十三个姿势模拟十三种动物、飞禽的形态和特点,外练其形,内练其意,形意结合,连绵不断。




《杨式太极十三剑》是杨建候弟子赫寿岩所传,刚柔相济,开合相间,形意结合,十三剑法。这套剑保留了太极剑的古老风格。




《杨式太极十三枪》是用杨式太极拳演练方法演练的一套枪法。身械协调合一,运劲连绵不断,出枪一条线,扎枪如放箭。是世间少见的太极枪法。杨式太极枪,亦称太极杆。据说,杨家本来练的是太极大枪,因为杨班侯自幼好斗,其母怕他闯祸,把枪头卸掉,从此变为太极杆,杆法就是法。但后人多以抖杆、黏杆增强功力和练习攻防,故而太极杆也成为杨家创造的一种专用器械。在有关著作及歌诀中,杆与枪的名称并用。 另有一种说法,杆法包含枪法和戟法,装上枪头即为枪,装上戟头则为戟,见后述。或言太极杆亦称“太极棍”,然以通常概念,棍较短,两端较为对称,与杆不类,用法亦有别。




《杨氏太极拳推手技击术》充分突出了杨氏太极拳行云流水、中正安舒、开展大方、自然圆活、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上下协调、周身一家的特点。根据“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不过不及、随屈就伸”的原则。运用“掤、捋、挤、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路练习触角和心灵的感应的(听劲),探知对手劲力的各种变化情况,灵巧地掌握好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以及“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已先动”的技巧,牵动对手的重心,破坏对方的力度平衡,找准时机,“以实破虚”“四两拔千斤” 而战胜对手。本片具体讲解了单推、双推、定步、活步推手的练法用法,内容丰富全面、珍贵,是不可多得的教学片。(杨健侯--->张策大--->张继宗)




《传统杨氏太极推手系列:活步推手》在定步四正手的基础上主要讲上肢四劲法与下肢进退步法的协调的完整性,上肢的四劲表现出相生相克的沾粘连随,意味幅度与下肢的步法的大小快慢间相地,二人整体规范的协调性。(杨健侯--->胡星斋--->李德润)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0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斌系

本片内容包括扬氏太极拳传统套路八十五式和赵幼斌先生编练的经典三十七式两个套路的完整示范和分解教学。它除具有太极拳共有的特点外,尤其突出了扬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柔中寓刚、连绵不断、内外兼修、老幼皆宜的特点以及赵幼斌先生拳架中正、舒展优美、轻灵洒脱的独特风格。本片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科学严谨、动作准确、语言精练。是学练太极拳的好教材。








传统杨氏太极剑51式,由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赵幼斌先生亲自示范讲解教学。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2: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曼青系

郑子太极拳37式教学:





郑子太极拳行功心法暖身操: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2: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4-13 12:51 编辑

汪永泉系

老六路22式简化套路教学:








老六路89式传统套路教学:




太极拳内功述真: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2: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式太极36势拆解:




杨式太极拳擒拿法: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3: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周系

大架在练习时要求身体开展,使身体各部位拉开,增进气血的流动,在内达到舒筋活血,在外使肌肉、关节、韧带得到锻炼。练习时动作舒展大方、心平气和。步形采用弓蹬步。此套路适于老年人和初学者。








老架是很能体现内力的一套拳法,在大架的套路练习纯熟后才能练习,做老架套路要轻柔慢匀,走势如行云流水,势断意不断,劲蓄于内,动作要粘沉,运力如抽丝,呼吸自然。








十三总势是采用十三种动物的动作的特点编排而成的,包括:狮 蛇 鹊 猴 虎 鹤 熊 蟾 龙 凤 鸡 猫 马。是道家强身御敌和修练内丹的养生功法,也叫十三丹功。练习其中的不同动作,锻炼效果不同。练习时呼吸自然,日久可以起到易筋易骨洗髓和练精化气体用兼修的效果。




小九天手法、步法轻灵多变,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很好的锻炼效果,适于青少年练习。




太极长拳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一般较多,长拳中也间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动作是以长击动作为主。长拳的基本技法规律包括:顶头竖脊,舒肢紧指(趾);形合力顺,动迅静定;以眼传神,以气助势; 阴阳相依,相辅相衬。




后天法的风格特点是劲力刚猛、手法多变,并多为肘法。后天法共有三十五个动作,长期练习对内力的增长和技击水平的提高效果非常明显。




三十散手的动作可以单独练习,多是实用手法,长期练习对身法、手法和内力的增长大有益处。其动作变化多端,有的矫健雄健,有的快似猿猴。




太极球功法是太极拳内功修练的高层功夫,历代太极高手都对太极球功法喜爱倍至并苦练不辍,其功法秘诀更是传承隐秘,不肯轻易示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孟侠系

杨班侯大功架太极拳(81式)传承相当保守,历来只单线传授,始由班侯先生传与结拜兄弟牛连元先生,后由牛连元先生传与吴孟侠先生(1905-1979),吴孟侠系为牛连元的天津盟弟李寿泉先生之婿。因此,该拳在社会上流传很少,尤其是班侯先生所秘传之九诀,更是鲜为人知。该套路保持了杨班侯太极拳的风格,舒展大方,简洁明快。注重实用,以技击为主,且更具健身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