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4252|回复: 15

[原创] 太极拳快与慢之科學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6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发表于 一问:太极实战时出手速度是否很快?
以下是引用慢吞吞在2005-4-11 14:56:00的发言:

"玄学" "慢论"的确不是科学, 但是明白科学为迷信混账之物的又有几个?

实话说, 老僧之所以走上反科学的"邪路",起因就是受到了太极功夫的诱惑,

奉劝天下科学的信徒们,太极功夫的高境界就是反科学的. 你能信吗? 你敢信吗?

顺便说一句,"迷信"这个词汇来源于佛教,信佛不可迷信,请有心人考证.

陈家拳当年在老北京为拳界所斥,亦是有因.况洪老先生呼?

阿弥陀佛

以下是引用非晕在2005-4-12 23:16:00的发言:

唉!科学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伪科学是把戏,换了人就不灵了!

难道太极也是伪科学?明知骗人你还学?学来骗人吗?不合逻辑嘛!

以下是引用非晕在2005-4-13 23:27:00的发言:

我们只能说现有的科学知识还不能解释所有存在的现象,但不能说科学本身就不正确了,况且科学有自我纠错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也才会有发展。对事物认识的正确性要靠不断的验证来证明,而验证的方法是公开透明的。如在量子范畴,牛顿力学就无法解释许多现像,但我们不能说牛顿就错了,他在宏观世界被反复证明是对的。

伪科学必然要故意隐藏某些验证细节,不骗你他就玩不转。

绝技的失传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个不愿教,一个没学好。

你若不分清真假,就可能受骗,那当然学不到绝技,学些骗术倒有可能,却不是你求学的初衷。

以下是引用慢吞吞在2005-4-14 19:31:00的发言:

太极拳练久练深了,不仅仅会改变人的筋骨皮和神经系统,也会改造人的个性和世界观,这也包括对"科学"的认识和判定. 练拳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它不是社会的实践,是身躯的实践,是在生命之中实践. 在这种不断的实践和改造中,你会建立一个新的视角,一个立足于活生生生命的视角,它不同于社会和大脑知识的视角,甚至于相反."道德经"就是产生于这个视角.

绝技不会失传,永远也不会失传.因为生命永存. "科学"反而会垂死, 因为大脑的发达是一种暂时.会发达的东东必会衰败.这是哲学对科学的预言.

非是真师不愿教,实是太极不同于一般"科学"教法, 一个教师动动嘴拉拉架子,可教出一大批人材.一对父母一生能养成几个健康孩子? 不要被科学观吞没耽误了此生.

"科学"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谎言和陷阱. 导致人类毁灭的东东除了科学还会有什么?

阿弥陀佛

以下是引用非晕在2005-4-15 0:03:00的发言:

也许你对科学的实质了解并不透彻,被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所迷惑,进而走向极端。这些现像之所以不能被现代科学解释,正是因为科学还没发展到能够解释的程度。

就拿太极的练法来讲,慢吞吞的练架,松柔和强调意念的作用,可以引导出神奇的肢体运动效果和精神状态,即所谓极刚坚的劲力和超常的洞察力,可是为什么呢?现代医学无法解释,但可以肯定,正如你所说,我们的身体内部发生了变化,至于什么变化不清楚,但总是有办法搞清的,只是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如医学,分子生物学,人体动力学等等,这将是一个浩大工程。这也说明了现代科学(基本是西方的)条块分割的缺陷。

你知道纯粹中国的科学是什么吗?易学!!中国人在至少3000年前就通过对天文,地理,气象,各种自然的,人类社会的,包罗万象,甚至于人体本身的纷繁现像做了长期海量的观察研究,这也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得出什么结论呢?那就是:

世间万物不外乎阴阳互动的结果,它可以解释一切现像,包括练太极的现像。我们现代人认为无法解释,可我们的祖先早就认为已经解释清楚了,那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然后不断分下去,不就有了万物吗?太极为什么慢而松的练?因为慢,松为阴则必然催生快而刚的阳,这不就解释完了吗?

这易学是什么?就是中国独有的哲学,同时也是科学。什么医学,兵学,社会学,练丹学,太极拳学,不管什么学,通通逃不出阴阳二字,他就是中国的统一场论!就是我们的科学,只不过他只是一个科学大厦的框架,这里面的东西正是西方科学,也即现代科学正在干的事。

道德经是什么?他正是对易的详解,他说的是世间万物的普遍规律,他不是科学吗?

太极怎么教?只要老师把知道的说出来,用学生能懂的语言说出来不就得了。之所以难教,恐怕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太极几百年师传下来,可能已经不完整了,或者缺少大师级人物加以系统整理提炼,形成一套完整有效而且明确的训练方法,所以才会严重的依耐学生的悟性。

仅供讨论,这回有点学术味了,非常感谢!噢,还有,科学不是随着大脑的发达而发展的,现代人的大脑与3000年前的人完全一样,你敢说你比古人聪明?科学之所以发展是因为公开的传播和不断的积累而来。

以下是引用慢吞吞在2005-4-15 10:21:00的发言:

看来我们也只能进行“科学的学术讨论”了。首先我并不怀疑你方“科学”的伟大性和客观存在的真实性。毕竟它已经通吃或垄断了现代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的邪说必会被你的科学核弹打的落花流水。科学虽然诞生时间不长, 但的确是现代人类社会中的超级老大, 我是不敢和您争夺什么易学,丹学.兵学哲学什么阴阳........学.我的朋友用拳头教了我一个痛学.我的对手用阴手教了我一个毒学,我的老师用粘劲教了一个惊恐学.用打坐教了我一个定学.用做怪教了我一个慧学.不知这些是否也属你的"科学"范筹 . 我想如果你的鼻子在被击中了一拳之后,首先要用超级高等数学计算一下对方拳头的重量和出拳加速度以及加速距离计算出冲击当量的毫克级精确值 再用解剖学的血管肌肉损伤系数算出损伤值大小 然后再用科学方法计算出反击角度时间和出拳速率.然后再...... 上趟厕所怕也要先研究好"出恭科学""肛门运动力学"“流体排放力学”才好方便,否者会被尿憋杀的.我真心期待你的科学能完美的解释好诸如"吃饱了为什么撑的厉害"之类的所有"科学"问题.

关于慢吞吞的练架,松柔和强调意念的作用,可以引导出神奇的肢体运动效果和精神状态........涉及多个学科,如医学,分子生物学,人体动力学等等,这将是一个浩大工程....... 我晕! 我只想说的是:不是慢吞吞的练架,可以导出.......什么什么什么神奇的科学. 而是什么什么什么神奇的科学,凝聚铸定了慢吞吞走架的"科学"必然境界和结果. 慢吞吞的练架方式不是因,是果。

太极怎么教? 太极拳论放在那里,你还稀望老师能放出什么高明好屁,传出什么科学好密!除了领着您的手走一段路,还会有什么高明"太极科学"好交待呢. 再重申一遍:不能用"科学"方法去教去学太极. 要用你的生命和身体.要把大脑和科学抛的远远.除了你的生命是真,其他都是"伪科学".

关于科学和大脑的关系我不敢与您争论高下,我只知道自己的身高超过父亲大人,而我的儿子又超过了他的老子,我的女儿自诩天才,十二岁时智商125,非常不把她老爸的智商放在眼里.若说三千年人们只增长了身高体重和寿命,大脑停止了进化?我是有点不信,这不符合进化论科学.科学是统一的东东,这个俺懂,您骗不了俺。这个科学一定是伪科学.

科学不是随着大脑的发达而发展的? 猴族们恐怕300000年前就用上互联网路了.

计算机科学好象是随着CPU处理器从8位到 16 32 64的发达而发展的.

阿弥陀佛 老僧一次打了这么多 , 好晕好累.这该死的科学学术。

以下是引用非晕在2005-4-18 18:17:00的发言:

你的惊恐学明显是心理反应,是心理学,或叫搏击心理学;毒学叫一招制敌学;定学是气功学;慧学是机变学(不准确,你可自取一名);痛学不是学,是身体感觉。

我的鼻子挨了一拳,必立马以手捂鼻,这叫身体反射学;然后包头鼠串,以免再挨一拳,这叫趋利避害学;回家赶紧琢磨为何挨此一拳,这叫研究拳学。肛门运动力学不知是否有人研究,流体排放力学就是流体力学,排放过程一定符合伯努利方程。

练拳自然是用生命和身体的,练拳的方法却是一定要讲究的,我们起个名,叫太极拳训练学。

慢兄,你应该先把定义,概念分清楚再说你的论点。比如:我说“慢练”导出了“----身心反应”,而你却硬说:“慢练”导出了“-----科学原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把他们偷偷给换了,跟本就不是我的原意,这叫偷换论题。

以下是引用慢吞吞在2005-4-19 16:44:00的发言:

着实有点跑题了, 因为老僧已被科学的霸王拳法击昏.

换一种方法来说明慢: 猪是因为肥胖体重才跑慢,还是因为跑慢才肥胖体重的?

阿弥陀佛

以下是引用非晕在2005-4-19 17:47:00的发言:

对不起,慢兄跑题在先.

我们这还没涉及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又跑题了.

我们搞了半天无非想弄清练拳的步骤或层次,绕了一大圈还是没结果,唉!

以下是引用非晕在2005-9-29 0:02:00的发言:
还是我来总结:快,是不容质疑的,但对这个字的理解会有分歧,因此界定一下:太极的“快”,在于“先机发动”,何解?敌之欲发,将发未发,发而未落之时,打他!如何做到?意在人先,意到劲到落点到,点到在人先。又如何做到?练时无人似有人,聚精会神灵上身。


鉴于慢吞吞大大及非晕大大于前面对太极拳有关科学方面的辩证,个人有些浅见,谨提供诸君参考:

  太极拳在哲学领域的确是凌驾于其他各拳种之上的,太极拳用之于击技,实为理论与实务上均符合科学原理与原则的,只不过以往因科技不发达,故不具备以科学方法分析与统合的能力;加以穷文富武,在科举时代,习武者,多为家境富裕者,往往不喜读书,学文者,竟日埋首书堆,为求功名,又不习武,故文武殊途,未能同归。所以习武亦只能在哲学方面去体会或是在招式上玩花样。

  而今,科技发达,学理工的,虽具备以科学方法分析与统合的能力,往往又不具备哲学素养。人文素养与个人修为不够的,对武学(「击技科学」)的本质则无法全然理解与掌握,亦不具能力对「击技」作科学化的分析与统合。

  科学是理解宇宙间万事万物之本源与本质,科技是基于对万事万物本源与本质之理解,进而研究发明,创造出有益于人类生活的器具与物品。

  
没有伯努利方程式,也就没有文氏管,飞机在大气中之空速就无法得知。伯努利方程式是科学,文氏管是科技;前者为体,后者为用。

  所谓快与慢,是相对的,是感知上的。虽然以目前的科技,可以利用高速摄影,再作慢速播映,以为事后分析。但是,实战上,对手的拳打在自己身上,或是自己的拳打在对手的身上,那种感受才是真的,是即时的,是当下的,也是目前无法量测的。

  一般纯外家拳,未必能顾及整体性打击力的发挥,故其出击擅用肢节力,以期用攻击点的速度,造成对手被击点的损伤;而太极拳则否,试以手臂平展,仅转动跨部,则位于末端手之速度即很快,又太极拳向以破坏对手平衡为主,使对手之肢节力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而且对手若非习过太极拳,则其整体力在平衡已遭破坏之下,亦不能使用,此时打击对手,就像打固定靶,每击必中,一拳就倒。慢练之法,仅在于达成整体性的周身协调为目的,所谓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就是这个意思。只要整体性的周身协调作好了,快练慢练,有何区别?

  一再的在大乘武学中明说,要诸君自孙子兵法入门,即是要初学者由武学中最最上乘的兵家哲学,体会改造自我思想的重要性。

  而且,又一再提及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强调内观各种感觉的重要性,并非要诸君像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诸君知道眼与身此二觉之差异吗?说白一点,就是视觉与触觉感知时间的差异性,如果不了解其时间的差异性,如何作科学化的分析呢?此外,诸君又知道身与意此二觉之差异吗?即大脑思考活动之动作(即意念之动作)与脊椎反射动作(即无意念之动作)间,一者有讯息,另一者无讯息,此讯息即所谓的气,而所谓的听劲,就是以皮肤或汗毛感知此一讯息。

  理解到这里,如果诸君了解视觉感知与触觉感知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及大脑思考活动之动作与脊椎反射动作之差异性,所谓快慢之别,不就显而易知了吗?这些差异性,我在拙著"浅论「击技科学」基本原理,及使用「动态平衡训练仪」训练选手之具体功效"一文中已作了科学化的完整的定性分析与整合。于此就不再多言。


  太极之学是科学的,也是哲学的,习太极之学,是身心合一的,是由内而外的全面改造自己。不能理解到这一点,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就哲学而言,东西方是有区别的,东方是由根至叶,西方是由叶至根,看看姓名与地址之排序即知。这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发达的原因之一。学习西方科技,也要理解西方哲学,并入东方哲学,这样才能承先启后,发扬光大我们的悠久文化,愿与诸君共勉之。
原发表于 一问:太极实战时出手速度是否很快?
--------------------------------------------

※請尊重知識產權,轉貼務必來電郵獲得授權(不會不准),並註明作者及來源.

e-mail: mr.1st@emome.ne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1 13:47: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6-4-6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ATOP 兄,你的大作在哪儿呀?我到处找不着!
发表于 2006-4-7 0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点击至博客:  (斌 道)

如欲阅览全文,请

E-Mail: mr_1st@pchome.com.tw

要求全文开启密码。

请于来函使用太极论坛之昵称,

亦当视来函者对太极理解之层次,

决定是否提供全文之开启密码,

且不另行回函告知,

失礼之处,先行告罪。

发表于 2006-4-14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武学精华
                太极妙法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習武首重修心,
心中無敵我念,無善惡念,
无打人念,无被打念,无发力念,无借力念,
无科学念,无哲学念,无方法念,无技术念,
无悟空念,无如来念,无快慢念,无刚柔念,
无拳架念, 无推手念, 无实战念, 无表演念,
无形劲念, 无气神念, 无虚道念, 无丹玄念,
无强身念, 无习武念, 无修心念, 无无念念。

般若波罗密多咒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人生百年短,雄强美梦长,
     末世乾坤小,科学奇物多,佛陀明灯在,苦海渡慈航。

发表于 2006-4-15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慢吞吞大大之回應,慢吞吞大大由哲學入門,

有此體會,誠高手之見,深感佩服。

弟拙見亦同,原載於大乘武學入門

以下是引用atop在2005-9-26 9:17:00的发言:
 

以上諸段落,係節錄自"浅论「击技科学」基本原理及「动态平衡训练仪」之研发历程及其具体功效"一文.
太極拳是可以自學的,我是指在某些部份,尤指拳理的部分.
但是,你從一般的名家著作中著手一定難明其理,甚至於拳經,拳論你都不能看懂與讀通.
因為這些都是小乘武學,沒有其他知識為基礎,很難入門.
如今指點初學者一條明路,即是自大乘武學入門,一是孫子兵法,一是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孫子兵法中尤其重要的是軍爭之前各篇及第十三篇;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尤其重要的是「觀自在」菩薩(所謂菩薩係指修行者),多多觀自在,即內心自我反省,再就眼、耳、鼻、舌、身、意等五覺上用心下功夫,很多事是眾人皆曰是未必是,眾人皆曰非未必非,道行深了,自然有所體悟.
以上所指,係指武學心法,沒有三,五年修習,難以有成.這是可以自學部份,到了這個階段,再讀小乘武學,如拳經拳論,或太極行功心解等,就易入門,這是指拳理之部分.
習太極拳是在身、意二覺上下功夫.因此接著,該再找找你居所附近,可有人習練推手,因為這是習武最不傷身的練法,你就去當靶子,讓人練發勁.有個一年也差不多了(記住:完全無還手念,攻擊念及防禦念,練不練得好就看這個).此時各種勁,應該都已練上身.最後,到各個武館練散打,跟各個散打高手實戰,體驗聽勁,掤勁於散打之運用,打個三,五個月,你就會很寂寞了.
當然,在這其中,重量訓練也不可少.
這樣算來,也有個五,六年光景,其中還要你悟性夠,挻得住.
以武學而言,就拿孫子兵法來講,舉世皆知其於古今中外,無人能出其右者,但是看看中國人如何,外國人學了用來打你中國人,能說你中國人沒人學孫子嗎?為什麼打不嬴呢?是孫子不好嗎?還是子孫不肖呢?
問題是出自中國人不求真知與實行,凡事但求敷衍了事,因循成習之後,就成自然,變成:知不求甚解,行無法務實.
談到此處,心中有所感觸,與諸君共勉之:

  學文用心求真知
  真知始於秤己心
  己心如秤合天地
  時刻須臾不稍離
  習武致力於實行
  實行務求得天意
  天意難測自何起
  起於凡事如人意


希望大家努力的播種.敬祝大家
稱心如意 得道多助


註:1. 重點已經劃了,若還看不懂,
我也沒有辦法.



 
  2. 論發勁(一)論發勁(二)

 

原載於:論發勁(二)

以下是引用atop在2005-10-7 13:08:00的发言:
"空虛"大大:
容我略作補充:
 
太極拳本係實戰之拳,
以身體接觸之後才用力的方式挨打,
實是匯萬流入海,且不傷身之習武唯一方式,
管他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少林,武當,拳擊,柔道.......
讓所有人來打自己,

少操心思,胡妄思想,
澄空自己,身體自己會學,
練得久了,打人只是自然反應,
何須思考出何招何式?
思考又如何能來得及?


望諸君能有所得,有所成,
並能作個種子,散播下去.
切勿郁於門戶或宗派之見,



但習武首重修心,
心中無敵我念,無善惡念,
此時之敵有若悟空,
我乃如來佛,
任他法力再高,
亦難逃我掌握.

為與不為與能與不能間,
有很大的分野.

  
如此節錄,會較為完整,
且不易掛一漏萬,
失禮之處,尚祈見諒.
又渥蒙謬讚"太極正宗",
實不敢受,
謹誠願積數十年所學之淺薄心得,
為我大中華民族幽暗的武術界,
燃起一盞心燈,
並為大家指出一條明路而已.

 

敬請慢吞吞大大多多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6 3:00:38编辑过]
发表于 2006-4-15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atop兄高抬,令弟汗颜,弟只是窃兄葫芦画一陋瓢,宣宾夺主妄称"精华".冒犯于佛主无礼于兄台,兄非但不与计较,而以礼待弟,足见兄之宽广胸怀.兄之请言,弟不敢不言.
  我习练太极拳和推手约有十几年,因方法机缘悟性习气等方面的限制,一直未入正门,后学练气功多年也一直未脱离后天有为的巢穴.后习佛道典籍,始悟一点无为之道.观兄之大乘武学高论十分叹服,一时兴起乱诌一通,实在冒失的很.
   关于兵法,弟只是略略看过,只知"善师者无阵,善战者无形"和"制敌而不制于敌"之说.限于实战体验不多,所悟也是不深.
关于推手劲法,只知有化借问要擒堵等.空明松透的境界远未所及.日后若有机缘,定在兄之身上体验一二.
发表于 2006-4-18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快,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快,是有太极独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只有悟到了这点,才能前进一大步。
发表于 2006-6-12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真无与妙有


慢吞吞大大请勿过谦,
能接得上话,自有相当之体悟,
空无之见并非始于弟,
早已见诸典藉,不胜枚举,
如道德经,诸佛经,孙子.....
我只狗尾续貂,以管窥之见,
略加阐述而已.
舍己从人乃修道登极唯一之大道与捷径,
就看能舍多少,能舍多久,
老子:为道日损,即是此意.
最好能做到舍己从天,
习武之人,绝多过不了这关,
多数人自习拳始,三天就不舍了,
就算舍,也是对老师舍,
对于同门,或是任一交手之人
能舍吗?能舍得心甘情愿吗?
能舍得心存感谢吗?
能诚心感谢使尽任何手段想放倒自己的人,
这么用心的成就自己吗?
好一点的,三周,
再好一点的,三月,
能舍三年的,能有几人?
能舍一世,能舍生死,能舍荣辱,能舍胜负者,
又能有几人?修为与境界定于此.
秉此原则,不就易于判定了?
而此原则不是用来说嘴的,
必须时刻铭记于心,
融入日常生活里,
用于增进自己与全体人类之生活,
这才是练拳的目的,
并非仅于与对手练拳时用之.
如果练了一辈子拳,
不明道理,不懂得调理生活,
不练反而较好.
话太多了,易惹人嫌,
请恕多言.
注:
    学文用心求真知
    真知始于秤己心
    己心如秤合天地
    时刻须臾不稍离
以上系求平衡或中定
    习武致力于实行
    实行务求得天意
    天意难测自何起
    起于凡事如人意

以上系舍己从人之目的

--------------------------------------------

※請尊重知識產權,轉貼務必來電郵獲得授權(不會不准),並註明作者及來源.

e-mail: mr.1st@emome.ne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1 13:50:08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7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己从人

太极练的就是舍,可是真正能舍的有几人。

太极要容,能容的又有几人?

 

发表于 2006-6-26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ucifer09在2006-6-17 17:59:00的发言:

舍己从人

太极练的就是舍,可是真正能舍的有几人。

太极要容,能容的又有几人?

 

沙皇俄国趁火打动,侵占我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能容忍!

小日本低贱卑鄙无耻,残杀我百万同胞,忍无可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