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非晕

拳之精神气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7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晕兄,我施短劲的前题是对方不按推手惯有的规矩,不以训练听劲、化劲为目的(当然这中间应有适当的输赢,以有利于判断所练是否正确),有点执于用推手的输赢(比如用蛮力硬推,也比如廖某某的所谓发拍劲时)来炫耀实力时,因为这些练习中,即使也包含有印证谁推手练得更好的味道,但我想对进一步提高太极的散打并无太多帮助,与这类人就没有必要作太多的推手纠缠和交流,发点短劲表明一下自己也有实力就足已(当然这劲力以不伤害感情为度)。以上这些想法是源于实际中所谓的太极推手高手并不是必然的太极散打高手这一现象,即使推手水平高于对手,但散打实战的水平却并一定高于对手,所以我认为还是要把推手还原其本来的面貌和目的,它只是太极拳训练中,由拳架向散打过渡的一个阶段而已。

发表于 2006-5-7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手训练中,不管是姿势、用意等都要尽可能地从实战出发,这点我有点欣赏大成拳。李太老师曾说过这种意思的话,人打我如捕风捉影,我打人时变化莫测、冷快绝伦、惊心动魄,如果推手训练中只执着于推过去推过来,纠缠一堆能达此效果吗?在此时,自己固然听着对方的劲,但对方也听着自己的劲呢。我想在推手这一阶段训练中,最后要达到的效果是在保持自己的整劲下,和对方似接触非接触、似推非推、似打非打,然后可逐渐向散打过渡,这是我追求的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兄说得对, 赞同! 但不知现在的推手规则是否允许"拍人"? 不然干脆来玩"君子打", 点到即止, 基本上就是散打的"不伤人版".
发表于 2006-5-9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好友之间进行接近实战散打的“不伤人版”太极散手,我想起码比推手更能训练实战意识,如果能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来进行真正的太极散手训练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6-5-13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查了刘应文老师的简介,我无语。刘应文老师的推手功夫高是无疑的,只是让我感觉似乎要练好一般的太极拳竞技推手(揉手或散推之类),看来之前非要练练力量,练练摔跤之类,否则无法与这类由其他拳种转型的推手运动员交手了。我不是说这种转型的太极拳练法不好,只是从单纯的太极拳练习来说,难道真不能通过单纯的太极拳练习成为推手阶段的所谓竞技高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3 12:39: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13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刘应文老师揉手的视频地址http://bbs.taichibbs.com/viewthread.php?tid=875&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26typeid%3D41

我之所以反复提出刘应文老师这类的推手方式,是因为从其本人及其学生来看,在竞技推手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代表性。在这视频里,也没有师傅推徒弟那种带假的味道,确实是比较真实的带输赢的推手。在刘应文的对手里,我个人比较看重第六位出场的叫林三中(音)的,他采用的基本上不是与对方相互搭在一起的纠缠或互推的方式(当然中间也还是有这种方式,并有冒进攻击的方式,所以最终仍被对方所乘而被发出),与对方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对方就不能比较完全地用含摔跤的方式来听劲、借力、发力,这种方式似乎有利于以小胜大。(再次申明:以上所说,并非针对刘应文老师本人,只是纯从技术上来分析这类的推手方式,并无贬低或抬高什么的意思在里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3 13:55:4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14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廖陈交手就不说了,相比之下我更觉得刘应文的推手方式有值得注意之处,刘也是从学于汪永泉的(我查的资料没错吧)杨氏太极拳的,他有摔跤的基础,有竞技比赛的经验,不管其方式如何,刘的推手功夫是好的。我认为推手和拳架一样,每个人的基本素质、个性特点、对拳的领悟等是不同的,其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各有其特点的,我正是站在非刘的这类推手方式的立场来看,该如何应对这类的推手(哈哈,当然,在这里所说的一切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高谈阔论也不能知道推论结果是否正确,只是作为某种万一遇上这类对手的思想准备应该也是不错的)。李雅轩太老师等前辈的推手我确无缘得见,这也没办法,不过从其讲义上说的一些推手应对办法,联系到个人素质,我才感觉上面的视频中发现我所说的那位的应对技巧尚有可借鉴之处,至于现在的高手名家的推手,那是达到了某一高度的表现,肯定是与下面层次的不一样,这是我可以追求的目标,但现今而言,确须立足现实呀。

 楼主| 发表于 2006-5-16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沉兄所描述的其师兄的功夫,确是太极应有的表现,太极以沾人见长, 若有人竟主动送上手来,.正求之不得, 粘身就跌才是真太极.
发表于 2006-5-16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功夫,可惜我条件限制,没法与好手试手交流了,也可惜这类交手的视频太少了。有些太极拳架看似松了,但所谓气势的鼓荡太形于外了,不太利于实战。我欣赏李太老师雅轩的一些理论,源于他讲了许多推手、散手时的真实的感受,是实在的东西,对我的启发是很大的,而其他有一些前辈、他人的理论,至少对目前的层次来说,还太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6 22:48:1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17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在推手时见过此类推法,而且对手很少落败。击败他的办法是敢于进一步引进。用捧力加剧他重心的前移,然后左顾和右盼择机发之。只是一般人在被动时(对方侵入太多)不敢再引,以顶力破之,反而犯了太极大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