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月轮穿水

[推荐]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作者:说话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7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有千条,法有万千,理惟一贯,拳到高层始乃一!!!!!!!!!!
发表于 2007-6-2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适度 
    那天老师和我讲,太极拳推手中的劲道其实就是围绕适度二字来把捏的。太极拳讲“无过无不及”,其实讲的就是一个适度。别人进一尺,你化了半尺不叫适度;别人退一步,你才跟上半步也不叫适度。该还击十斤力,你才还击五斤,由于投入不足而导致效果没能最大化,也不叫适度。 
    如何才能更适度呢?主动了,肯定就难于适度,因为主动往往容易导致自己的劲道僵硬,高手推手的瞬间虚实的变化相当快,硬上的结果只能为人所致,被别人听了劲而将你打出去。这也是为什么太极拳要练松柔的原因。越是松柔越是象水一样,就越能和对方合上。因为只有象水才能“避高而趋下,随意而成形”。水永远是最贴外物的,最被动的,沾的最合适的。你来我就走,你走我就进,手上总是沾好了你,而且总是沾的适度,象是和你本来就是长在一起的,那就很难摆脱,很难对付了。 
    有人说:我觉得我已经很松柔了,可是为什么还是被人打出去。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别人比你更松,因为松是相对于对手而言的,松的程度也是不同的。而且,从来也没哪一个武术家会觉得自己已经松够了的,因为松是无止无尽的,松是武术家一生所求一生所练。 
    还有人说:练松的没有练硬的好,看到很多练松的反而被那些没那么松的推的狼狈不堪。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练松反而不对了吗?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还提出“练太极拳不应该彻底练松”。其实道理很简单,练松的被练硬的所制,说明练松的人的功夫还没练到家,松的不到家,一味的求松反而偏懈,结果被别人的硬手一下攻破了。这其实也是一个劲道用的是否适度的原因。别人手虽然硬,可是相对你的松懈的手,那就叫适度,反而正好能克制你,这和他练拳的大方向的对错无关,只是当时正好适度好用而已。再遇到真正会松的高手,他的硬劲还好用吗?肯定不管用了,要真管用,岂不连太极拳“以柔克刚”的真理都被推翻了? 
    所以练太极拳不该怀疑练松。关键是你的松是否用的适度,其实这时用出来的东西就是劲道,练太极拳求的就是更加高明的劲道,推手时费尽心机去找别人的劲,其实就是在意不在力的体现。不用心思的瞎来,迟早被别人放倒了。 

发表于 2007-6-20 0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
发表于 2007-7-2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自己找到了,慢慢看!!!!
发表于 2007-7-23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老师跟我讲起练功时的神韵,我平时也总是觉得老师练的东西就是有味,却又说不出里面的道道。就象初听京剧的人,觉得婉转圆润,舒心悦耳,却又怎么也表达不出心里的感觉一样。  
    老师说:我跟你刘师爷练功夫这么久,你师爷就只有一次不背着我,直接在我面前练功。他只是走了十几分钟穿掌而已,可我当时的感觉,却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他在我身边练功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也就一个穿掌的动作而已,我却总觉得心里面很不舒服,寒毛都要竖起来的感觉,那种神意相当慑人,看到人心里很不自在。  
    我心里暗自琢磨,难怪平时和荣师搭手的时候,荣师眼睛稍微闪一下,我心里就会直咯噔,身上不由自主的就紧了。荣师的眼睛看起来特别锋利,象鹰的眼睛一样,又像刀子。平时观察荣师,觉得他除了身上的劲特松,走路的时候象狮子,神态还象猴子一样警惕。最特别的就是这双眼睛了。这双眼睛我琢磨过好长一段时间,平时看他走路看人的时候,眼睛明明是向着你的,可是你又觉得他的眼睛好象同时又在看着其它好多地方。他的眼睛明明是半眯着的,可是你又觉得他好象时时都在盯着你。就是这样一双眼睛,我总觉得象一个唱戏的眼睛,里面竟藏着许多让我琢磨不透的东西。后来,才知道,武术毕竟讲的是手眼身法步,眼睛的功夫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功夫,以后还得单练呢。  
    我在想:练八卦掌的时候,讲究“龙形猴相,虎坐鹰翻”的神意,天长日久,身上自然就会呈现出动物的形象与神态。这就是内家拳仿生取意的结果吧。  
    在认识老师的一年之后,有一回,老师说我的基础已经不错了,现在要教我门内的单换掌。刚开始我很纳闷,一个单换掌还分门内门外,有啥好稀奇的。老师也不作声,一个起势之后,便走了起来。  
    这时,我才开眼界了,什么叫真正的内家拳。那时的感觉真是永生难忘。不就是一个单换掌嘛!可是老师走出来的单换掌,真正叫作神韵十足。你看在眼里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在走,而是一只动物在走。再仔细看,老师的神态简直就象一只老猫,而且是一只成了精的老猫。只见他的劲随时都是蓄着的,随时都可能蹦了起来。眼睛灼灼生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腰身走的象条大蟒蛇似的,全身都会蠕动的,那种柔和的感觉就象在天上飞一样,却又很静很静,而且走的飞快,你不抬头看时你根本就感觉不到有个人在你面前练功。  
    老师一直在我面前走了半个小时,当时我已经把老师练功时的神韵深深的烙在了心里,每每都在心里不断回味。老师在我面前走一个单换掌都走这么久,就是为了让我把这个神韵牢牢的记住不至于忘记。从此之后,我再也没见过老师这么认真的练过。我也想起老师曾经说过,以前的高手练功的时候是从来不给外人看的。一看就会丢东西,丢多丢少而已。看走了人家也不会多谢你。以前老师的师爷宫宝田,在上海练功时,被人偷看了,结果那人被宫宝田狠狠的惩罚了一顿。旧社会,功夫就是财富,就是保命的东西,偷看人练功,跟偷盗财物没什么区别。  
    后来,老师无论教我什么东西,都要在我面前练上一个小时左右。目的都是为了让我把他练功时的神韵深深的印在脑海里,然后再自己慢慢在家练,我一学会,他就再也不会在我面前练了,等我学到什么的时候,他又在我面前练什么。正是这个原因吧,所以我对老师练功的印象总是特别深,虽然老师只练一遍,可是我常常一闭眼就能想起老师平时练功的样子。平时练功就不单单是在练动作了,更多的是回忆着老师的神韵来练。  
    其实高手练功是很难得一见的事情,哪怕不会武术的人,看到高手练功,虽然理解不了人家拳学里面的文化,但是一定会被他的拳味和神韵迷住。就象平常的百姓不理解舞蹈一样,可是一看到杨丽萍的孔雀舞,立马就会被她的舞蹈中微妙微肖的神韵所震撼。  
    还有一次老师有意在嘈杂的公园里面练太极拳,我们几个师兄弟都在,旁边还有一个吹笛子的人。可是,当时的感觉很奇怪,虽然是这样的环境,我们平时一定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练功的,老师也告诫我们平时要家里静静的练。可是一看到老师练功,我的心情就平静下来了,心里觉得特别舒坦,气息就象是刚刚练完一个小时的书法一样平和,非常的受用。这种静的感觉以前爬深山老林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入到植被茂盛的林子深处,明明你能听到溪水声,也能听到鸟叫声,可是当时的情形,你一旦把呼吸屏住了,立马就能听到自己心跳声。你自己还会不由自主的竖起耳朵,吊起全身的每个细胞的注意力去听林子里面更深层更细处的声音。老师教我站形意拳的三体式的时候就要我找“深山古道行”的意境。我想其中的内涵就是这个吧。  

发表于 2007-8-13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灵、八卦巧、形意好;又有一种说法是太极奸,八卦滑,形意毒。寥寥六个字,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形象的揭示了中国三大内家拳最深刻的特点。
太极灵,是因为它听劲灵,它知己知彼,它对敌人的虚实了如指掌,而对自己虚实变化的功夫又练的得心应手,你认为是实的地方扑上去之后,发现是虚的,对手早已跑了;你认为是虚的地方不去理它,以为不会对你构成威胁,谁知是实的,它对你打了个结实。你认为有的时候就没有,你认为没有的时候却偏偏有。这也是为什么说太极奸的原因,奸的是它的思想,就象下楼梯的时候,你以为已经下完了,谁知还有一格结果膝盖被猛顶一下;你以为还有一个,谁知真是没有了,结果瞬间踏空。所以太极功夫高的人就总是能让他的对手产生这样的错觉,总是让他的对手琢磨不透到底有没有楼梯要下了。因为灵所以才能随时摸准你的心理,因为奸所以才能随时安排好陷阱给你踩。
所以练太极拳的人要把自己身上的僵力去的越干净越好,这样自己的手脚躯干才越听指挥,越听调度。就象现代化的部队一样,机动能力越强战斗力就越强。否则如果移动迟缓,纵有辎重战车也是徒劳。
太极拳练的差的人,只会用自己的实劲和对手对顶来抵挡对手的进攻;稍高明一点会柔化对手,让对手老是使不出劲来,以为能打实了却又老是滑掉了;最高明的还是那种老是能让对手判断出错的人,和他对战只有处处被动挨打,几乎不敢出手,随时都有被打被骗的危险,英雄毫无用武之地。
听起来都象中国人的兵法呀!越会骗人越厉害,越虚越厉害。和懂太极思想的人为敌,就象掉入了天罗地网之中一样,老是看不清老是摸不实,只能被动挨打任由宰割。
从小就知道有太极拳这回事,在自己幼小的心灵里面很早就埋下了太极拳神秘莫测与众不同的印象。就知道太极拳很牛,简直就是神拳,是世外高人是老道练的拳,一旦练成可以以一当十当百当千,可是现实当中却全是见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在练。根本看不出神在哪里。后来也一直在一些武术杂志中看到关于某个旧社会太极拳老师傅的报道,又是多厉害,多神奇,而回到现实当中才发现太极拳再厉害也只是一种传说而已。
我就觉得奇怪,太极拳为什么要练的这么慢悠悠软绵绵的?我跳起来抽你一耳光踹你一脚你就玩了。后来才知道,慢才更可怕软才更难对付,蛇慢慢盯住你的时候你敢快动吗?你落到网里面的时候网很软你挣脱的了吗?
后来才知道其实太极拳真正厉害的是它的思想,太极的思想,阴阳的思想,真正的太极拳具有舍己从人、以弱胜强、变化莫测、从不古板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引人入胜如此迷人,都是由于它的自然而然的变化,它的顺其自然的流露和表达,大到兵法战策,中到琴棋书画,小到民间工艺品,无不从里到外都透露出高明的太极文化。
因为太极是一个大文化,大数,绝不是一个小数,它包罗万象,千变万化,却又能万变不离其中,最后又回归到太极阴阳这个核心和根本上来。
八卦掌更是奇特,更是难以琢磨,名字也奇特,练的功夫更奇特,为什么走着圈子也能打人?曾几何时我一直都在想,敌人在你正面难道也要绕一个大圈上去才能打他吗?双臂挥舞的如蝴蝶翅膀般柔软能伤到人吗?为什么不是用硬梆梆的拳头它不更实在吗?
后来才知道八卦掌以前叫转掌,通过转圈把自己练灵活了,走曲线都走的象直线一样自如了,身体的灵敏程度那定非常人可比。之所以后来改成八卦掌,是因为得了真传的八卦掌,是讲求在变化中巧妙的击打敌人的,一如六爻八卦,是在变数中演算出事物的发展结果。而八卦掌也是这样,它的功夫过程是“定、活、变”,只有达到“变”的层次的八卦掌才能真正去迎敌,并克敌制胜。叫八卦掌更加符合它巧妙善变的特性。
八卦掌通过特殊的训练功法,练出“虎坐鹰翻,龙形猴象”的神意和内劲,它总是在转换中变化中击打对手,它不会以硬碰硬,它是稍微一遇阻力就变,它只打对手虚弱之处,它决不会去打对手有准备战斗力最强的地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八卦掌要练的柔若无骨,毫无阻滞,全身各处没有过不去的地方,所谓“抽身倒步自合机”,“不化自化走自走”,“来去宇宙间无阻障”,越能象蝴蝶似的象风中的柳絮一样,就越能以无声无息之间伤害对手。更要象水流一样,它柔软可是什么硬物也阻挡不了它,它总能从你防范不了的地方绕过去。可见说“八卦滑”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 说话冲   2007-8-13 12:01   回复此发言  

2内家拳见闻(八)
听起来八卦掌多象毛泽东领导红军打的运动战呀!
形意好,指得是劲道好。常人的使出来的劲都是直的,而练形意拳的人使出来的劲都是螺旋的。为什么钉子除了直钉还有螺丝钉?就是为了使钉子和物体接触的更牢更实。为什么枪管里面要刻来复线,就是为了子弹出膛的时候产生螺旋,这样射击的效果就越精准,越不易受外界的干扰。这是可以从力学来理解和分析形意拳的做功原理。
另外常人使力往往只是手臂的力量,而形意拳使力的时候却是整体的全身的力量,更多时候还是脚的腰的后背的另一只手臂的力量。形意拳练的好的人,身上各处非常协调一致,正是“身体如机轮”,身上大大小小的关节就象手表上的大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只要一上发条,便可带动第一个齿轮再带动第二个齿轮,直到带动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手表要走的越精确,内部的齿轮就要求配合的越精细。所以和形意拳练的好的人一搭手,就象被卷入到机器里面一样,毫无反抗之力,正是合乎了“硬打硬进无遮拦”,“形意霸道不讲理”的老话,其实形意拳硬打硬进也好,不讲理也好,一开始都是从道理中练过来的,功夫大了就显得不讲理了。
此拳为何起名“形意”,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要求练拳者一定要谨记“象其形,取其意”的要领。因为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模仿动物的习性而获得灵感的,他发现很多动物本来就是天生的武术家,习武之人的翻腾跳跃闪展腾挪都必须向动物学习,因为这是它们与生俱来就带有的本领,人类只有向它们学习才能做的更自然更流畅更协调。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是中国目前最具特点的内家拳。有人说它们这么好,能不能三合一呀?又准又巧妙威力还大,那岂不更加厉害!当然可以,其实本来它们就是一个东西,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比如,练形意拳的劲道很好很整,就不允许他打的更准吗?要求打的更准就要求其听劲更灵,要不就是瞎打,你的威力大的就象手枪一样也白费,这时就把太极拳听劲的长处体现出来了,形意拳的劲道打的又狠又准,说明他里面本来就有太极拳的东西。没有说形意拳一定就要打的实实在在,下下都是明劲刚劲,就不能玩点虚的你认为我打你的时候我就不打了,恰恰你认为没事的时候我偏偏打你,这已经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在遇到阻力的情况下,它就不能变化吗?不能转到对手薄弱的环节去打吗?当然可以!这已经就是八卦掌,其实也就是练到暗劲化劲的形意拳。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能明白,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练到高处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更关键的,不是打个单鞭就是太极拳,摆个单换掌就是八卦掌,来个劈拳就是形意拳,这些都是肉眼能看得见的表现形式,关键是里面的内涵和文化你能不能看得见。懂虚实就有太极拳,能变就是八卦掌,劲道整了就合乎形意拳的内外三合。哪怕我的表形形式是个长拳,可是我的思想、内劲、内涵是内家拳,那它还是内家拳。所以说武术本来就不分内外,也是说得明白的,因为用长拳的人有了太极八卦的思想,那它就是内家拳,已经没有分别了,只是他用的有多高明罢了。否则,来练的都是内家拳的样子,可是一点内涵和思想也没有,其实都还是慢练的外家拳。


发表于 2007-12-21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参加QQ35906671群,可是已满。咋办?

发表于 2007-12-28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有所收益。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