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处于对人负责的缘故。我们不可以刻意地去决定事物是这样的,或是那样的,比如说太极拳应该是这样或那样的话题。一个事物是多面性的,但无论再多面性的事物,它也是围绕一个核心而产生的。而那一个核心往往人们看不到,当你看到了,你感知到了,你去给他说,未必他能听得懂。因为那是两个世界的问题,一个是修来的,一个还没修。 自古以来的前辈们德行都很好。他们都将自己得到的成果设法以文字和其他的形式尽可能的去说明那一个问题。可后人们往往与其失之交臂,其原因多多。 究竟什么是太极拳,前辈们早已暗示过我们,只是我们没有看懂,没有听明白。他只教给了我们一个识别阴阳的道理。其实前辈们也有他们的苦衷,或许晚辈们会怨他们何不直接告诉我们他所知道的那个果呢?其答案是不能。当他用心去给你说那个东西的时候,而你看到的却不是。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句话好像是已经说明了问题,也好像又没有。那就要看你是否有心了。那个心是虔诚的心,是净化了的心,是明了的心。如果你学会了净化自己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如前者的一句话:太极者,无极而生。无极是什么,我们要三思。“无”究竟是什么呢?所以沿着这个问题,有些前辈将它引化到佛学中去。因为佛学讲的就是“无”和“有”的辩证关系。那么,太极又是什么呢?这又是我们追根的问题。而两仪也要归于何方呢?这又是一个问题。那么三种问题是不是一个问题呢?我们就再举一个例子吧:如问张三是谁?你怎么回答呢?为了证明张三的身份,你肯定会以张三周围的环境去佐证张三是谁,因为你无法直接去解释张三是谁,所以答案或许是这样的:张三是某某人的孩子,如果再不知道就可继续说张三是某某的父母。答案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去说才是正常的。当你明白了张三周围的环境所佐证的张三时,你就会明白了,原来张三就是他啊!那么,他究竟又是谁呢?名字只是一个代号。 世间的事物变化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它更有演变的轨迹,正因为这样,才有阴阳二字的出现。所以,当你能明了自然事物的变化轨迹,你自然就懂得什么是太极,你会豁然开朗。可让你去解释的时候,你却又说不清,也或许无法去说。 大自然是先有的,那是我们的母体。我们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日月山河等等还有很多,都是以自然理性运化的。他们当初自然而然,我们人类的生存也应当顺其自然。因此,于顺其自然更需了解自然,驾驭自然。那么在武术的领域中什么是拳呢?拳的前面如果加上太极二字,那么这个拳就不仅仅是一个拳头了。这个拳是心,这个拳是用心所能感受到的一切事物。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对话值得我们学习: 鲁肃:先生好自在也。 诸葛亮:子敬兄。 鲁肃:唉?先生,此表有何用处? 诸葛亮:亮反要问汝,何为将帅? 鲁肃: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耳。 诸葛亮:此其一也。 鲁肃:肃愿闻其详。 诸葛亮:古今统兵者,均自以为将帅之才,岂不知将帅乃道也。乃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晓,平庸之将所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类武将如吕布、袁绍等辈,比比皆是,不足挂齿。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将,还要观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统率万军,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古之孙、吴、管乐;今之曹孟德、周公瑾也。然而,仅如此仍未明将帅之道也。 鲁肃:那怎样才算得将帅之道呢? 诸葛亮:说来话长,亮仅举一例。比如这用兵,这‘兵’字就大有学问。兵者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可见之兵者荷戟执戈,肉身之士;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兵!譬如这《七十二侯图》。它成图于周公,将节气周天三百六十日,分类别之。五日为侯,三侯为气,六气成时;四时成岁。将一年之中的节气更替,万物衰荣,一一道明;何时虹藏不见,何时雷始收声,何时土润溽暑,何时雾霾蒸腾……如此只需谙熟于胸,融汇于心,运用得当,便可胜于百万雄兵!
拳在左右,拳在前后,拳在上下,拳在心中。知者是拳,不知者却知是事物。 哈哈……什么是太极?什么是拳呢?愿与同道共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