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9-11 11:22: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党员</i>在2009-9-11 10:54:00的发言:</b><br/>我倒觉得就凭这坛子里几个人就想把历史的真想搞清楚是不可能的事,我所看到的也是你们整天拿着几个不知是不是真实的证据在那里胡搅蛮缠,再说国家有关部门不是已经定了吗?那还争什么?公道自在人心,还是多做点实事吧。棒子之末技确实不能跟我中华武术相提并论,可它确确实实正在毒害着我们下一代,我觉得还是从我们自己做起吧,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 </div><br /><p>不能因为结果未知就不去做。</p><br /><p>国家依靠法律办案,但还在修改,说明定了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冤假错案从未停止,还好有国家来赔偿吗。</p><br /><p>至于棒子末技也未必就是洪水猛兽。</p>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9-11 13:53: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洪洞移民</i>在2009-9-11 8:59:00的发言:</b><br/>要说三丰造拳,首先要了解三丰其人! <br/><br/>真正的道门中人,只承认三丰的道学修为,根本无三丰会武之说。 <br/><br/>切记别听现在的小道士们讲,因为他们都受到了近代“蛊惑仔”们的蛊惑之故!要找八十岁以上的老道士去问便清楚了。 <br/><br/>道家有无(太)极门,并不是什么要练什么无(太)极拳。而是一种炼炁修仙的方法。在清静无为、恍兮忽兮的状态下,会在真气充足后的鼓荡下产生自发动(功),此动(功)无固定架子、无固定名称,但有一系列准则。那就是出现xx状态能说明到达了xx境界……这些都是绝对秘而不宣的。 <br/><br/>....... <br/><br/><br/></cc><br/></div><br /><p>看了洪洞的发言。觉得好笑。犹如小儿言。“只承认三丰的道学修为”。这就对了。道家的宗旨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请问洪洞;儒家谁言会武术了。但是孟子曰;我善养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不是武功。但却是养身之气。这气能养,也就知道气之所行,气之所至,气之所止。那么由此可知,既知道学修为。也就知如何出武功。很简单的一句话;“节节贯穿,不使有凸凹断续,........”。这就是太极拳。从现下练太极拳人之多。能懂上述之理的又有几人可看出。太极拳难练。法之简单,却无人能懂。这足以说明,没有夙慧,不能懂也。这也说明,太极拳在道学修为中,小道也。正如儒家不谈武功一样。虽善养浩然之气,却不谈武功一样。武功,小道也。</p><br /><p>所以,洪洞;你能搞清何谓抽丝劲,你也就知道,陈王庭是创不出太极拳来的。</p>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9-11 14:00:00
在那个时代,顾留馨也承认,有两个陈王庭,会武的到底是哪个。没有定论。那么很简单的问题,这个文武全才的陈王庭到底是谁。我想;陈家沟人应该是很清楚的。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9-11 14:12: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洪洞移民</i>在2009-9-11 8:58:00的发言:</b><br/>有人说张三丰造太极拳说早于陈王廷造太极拳说,真是开玩笑!张三丰造太极说怎么会早于陈王廷造拳说?! <br/>张三丰全集,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只字未提造拳之事。 <br/>陈王廷好歹还有个长短句讲到“造拳”! <br/><br/>到陈家沟打听打听去,自古有陈王廷造拳的传说。 <br/>再到武当山去问问上岁数的老道去,谁人知道三丰造太极拳?甚至三丰道长会不会武术都是一件万分令人怀疑的事情。而与之相比,王廷是文武全才,有温县县志记载——这可是正史!有正史记载三丰会武术吗?别说些神神叨叨的东西,还现实点好!说三丰造拳,还不如说吕祖造拳好了。</cc><br/></div><br /><p>陈家沟自古有陈王庭造拳的传说。只能是传说。而没有史料记载。只凭长短句。不能说明陈王庭造的是太极拳。而且传说,也只是陈家沟人的自说。世人都知道的是;张三丰造的太极拳。</p><br /><p>温县县志记载,是何时的县志。</p>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9-11 14:49:00
<p>而三丰造拳,除了在情理上看起来是“想当然”般的合理之外,其余都是些xx在xx看到xx等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事情。可信程度实在可怜。 <br/>我不知这个耕耘山人是否是男人,还是人妖。如是个男人的话。他应知自己的春梦是怎么回事。但按他说,不是张三丰造的太极拳。那么,这个耕耘山人应是个人妖。因他不知男人之事。</p><br /><p>男人为何要做春梦,其理和三丰造拳一样。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功【工】到自然成。</p><br /><p>如果谁对此说持异议。那他一定不是男人。</p>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9-11 15:14: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洪洞移民</i>在2009-9</b> <br/><br/> 陈式太极拳乃各家传统太极拳之首,它合太极阴阳之大道,老子道教之哲理;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寓技击与保健于一身;套路风格独特乃别具一格,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尤为其突出特征之螺旋缠丝劲的运动方式最近被一些西方现代科学理论(莫比乌斯怪圈理论)所印证而引起关注。陈式太极拳可因人施教,老少皆宜,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深受世界太极拳爱好者之欢迎。对陈家沟太极拳发展贡献最显著的,近代应数陈家沟第十七代陈发科、陈子明,第十八代陈照丕、陈照奎四位宗师。 <br/><br/> 陈发科(公元1887—1957)字福生,继承祖业,自幼习武,每日三十遍几十年不变,将陈式太极拳练入化境,松活弹抖,威力慑人,二十年代已闻名乡里,培养陈家沟的下一代,名手辈出。1928年应邀到北京传授陈家沟太极拳。在京数十年与人交手切磋无数,没有对立面,反而交了不少朋友。为人谦恭忠厚、武德高尚,谈起拳艺总是一句“我不中”(河南方言,不行的意思),其超群的功夫及太极拳独特风格在京都独树一帜,武术界亲身目睹,赞声不绝。时杨季子诗云: “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持刚强”。被北京尊为“太极一人”。他平易近人,毫不保守,教拳三十余年,弟子无数,从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许多人带艺投师,其中:李剑华、许禹生、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李经悟、冯志强等后来皆名间中外武坛。陈发科宗师为传播陈式太极拳立下了不朽功德。</cc><br/></div><br /><p>陈式太极拳乃各家太极拳之首。这是意淫。为什么其他各家拳均合【拳论】,而唯独陈拳与之相悖。标榜什么缠丝劲。所谓近代四位宗师,陈照丕在南京不敌摔跤的。郑曼青发陈照丕,这是有记载的。28年后的北京武林高手,已随政府的迁移而南下。这在万籁生.向凯然的著述中说得很清楚。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么厉害的人,南京国术馆竟然没请他去。岂不怪哉。孙禄堂31年回到北京,怎么没听孙禄堂说起陈不中。倒是孙存周说;什么缠丝劲,一翻一裹就出去了。这也是有记载的。</p><br /><p>洪钧生不敌习练一年有余杨式拳手------山东医学院的沈元君教授。这是在87年山东政协会议上的一幕。</p><br /><p>李经悟,冯志强的功夫不敌西南一位杨式拳家。</p><br /><p>而美国的宇航员,法国的高等艺术学府,首选的是杨式太极拳,而不是陈氏拳。因为陈拳不能放松。他是外家拳。</p>
tjkf
发表于 2009-9-11 15:18:00
跺脚拳也配称太极拳,那天下所有的拳就都可以叫太极拳了<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225.gif" />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9-11 15:24:00
太极拳自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代陈长兴首传外姓杨露禅,第十五代陈清萍传趟堡及永年武禹襄后百年来,代代相传,随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太极拳也不断的发展普及,传播衍变出多个流派,到中国四十年代,已被国内外所公认的有五大家传统太极拳,分别为陈、杨、武、吴、孙。 <br/>那陈长兴为何将武禹襄介绍到赵堡,而不是陈家沟本村的人。陈长兴之子不就是所谓的十五代吗。他不会太极拳吗。陈长兴为何舍近求远。不让他的儿子教武禹襄。而去找陈清平,这令人费解。陈家沟人.还有这个耕耘山人能解释的清吗。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9-11 15:25: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songchen12</i>在2009-9-11 14:12:00的发言:</b><br/><br /><p>陈家沟自古有陈王庭造拳的传说。只能是传说。而没有史料记载。只凭长短句。不能说明陈王庭造的是太极拳。而且传说,也只是陈家沟人的自说。世人都知道的是;张三丰造的太极拳。</p><br /><p>温县县志记载,是何时的县志。</p></div><br /><p>陈家沟就不是世人。</p>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9-11 15:27: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songchen12</i>在2009-9-11 14:00:00的发言:</b><br/>在那个时代,顾留馨也承认,有两个陈王庭,会武的到底是哪个。没有定论。那么很简单的问题,这个文武全才的陈王庭到底是谁。我想;陈家沟人应该是很清楚的。 </div><br /><p>联系河北陈王庭只为陈家沟陈王庭增添了些许功业而已,没有他陈家沟陈王庭本身原有的功业就不复存在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