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28 16:36:06

十、&nbsp; &nbsp;&nbsp;武术家与技击<br />瀛人叙述:<br />练拳的一般说来比不练拳的多少要灵便些。但要称什么技击名家、什么精技击,恐怕就有个标准问题了。据我所知,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等可以称为武术名家,但很难称得上是什么技击名家。技击名家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硬条件是在擂台比赛中名列过前茅。软条件是在擂台下赢过不少有名的练家子,但不是自吹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确有所载。就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来说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至于精技击,则更是说明其技击造诣非一般同道所能及的。堪称精技击的,一般是指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技击高手。以吴公仪的技击水平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精技击的。吴公仪至多可以算是略懂技击而已。太极拳是个好东西,但它的好处主要是在明理、健身与修身上。硬要说它有什么技击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最近在“武林”杂志上看到了一篇童旭东先生的文章,其中谈到了太极拳的技击问题,谈的很有见地,很有水平,这样好的文章实不多见。真能把童先生的这篇文章读懂了,也就能明白太极拳在锻炼上是起什么作用的,同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说武术家与技击家是有联系的但又不是能划等号的。<br />技击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技艺的品位在于其是否能合于理。术合于理近于道则不分优劣。从这点上讲形意八卦太极皆为上品之选。若单就技击而言,形意考究发力之道,发力乃技击之基础,故用于技击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来善技击者多出自形意一门。但太极、八卦于技击上也各有独到之处,只因其特点不是技击术之基础,故纯修太极、八卦而不及其它者,欲成就技击难矣。人言马贵只练八卦不及其它,其实马贵兼练少林罗汉拳,其拳路不仅有转圈,更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击大家非博采众长不可。民17之国术国考、民18浙省、上海两次国术大赛其名列前茅者多为内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练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为众。他们所兼修之太极、八卦,也只是孙氏太极、孙氏八卦,也就是经过孙先生改善了的太极、八卦,与老谱的太极、八卦已有出入了。傅钟文先生讲:孙先生在世的时候,就被世人视为神一样的人物。傅先生说,当时有名的技击家大多拜在孙先生门下。但到底孙氏拳好在哪里,我没练过,所以也说不出来。而我所认识的一些孙先生的弟子,都是原来就有其它拳术的基础,后来又得到过孙先生一些指点而有成者,如李玉琳先生等。他们的拳大多很杂,很难说哪一手是谁的,哪一手又不是谁的。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绝顶天才,孙先生就是技击艺术的绝顶天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还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师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没有当过状元的师傅有可能教出当状元的徒弟,同样,得过状元的师傅不一定就有当状元的徒弟。彼一时,此一时。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还是就事论事的好<br />纯阳叙述:<br />孙剑云、尚济、马岳梁都不是职业拳家。一些真正的拳家解放后很少出头。象孙存周和许延曾都是身怀绝艺者。但又有谁去研究他们的艺业和事迹呢?自1956年国家体育领导部门开始反唯技击论后,有真正能耐的拳家更是很少露头了。我并不否认孙淑容、马岳梁他们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但是他们在拳术上的实际功夫是根本无法与尚云祥相提并论的。尽管他们比尚云祥活的年头长,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养生有道而已。skate评述:虽然技击是内家拳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许多成名的或享有高寿的拳家都不是技击高手。而许多技击高手的惊人绝技一生也难得用几次,终生默默无闻。这点学拳者不可不知。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28 16:36:20

十一、&nbsp; &nbsp;&nbsp;大成拳<br />31.&nbsp; &nbsp;&nbsp;对大成拳的批评<br />雪花刀叙述:<br />其实以前武林风气还不算太坏。虽然一些人说话也不很实在,但一般还不至于指名道姓地造谣生事。开此恶风的始作俑者是王选杰,王选杰在张宝瑞编辑的“北京武林轶事”上大肆吹嘘王芗斋,杜撰了许多故事。影响很坏!他的学生胥荣东在造谣生事上的能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后又有武魂编辑部的编辑牛静利用他是编辑的条件不断地肆意鼓吹、推波助澜,一下子把一个本来在武术界没有什么地位和影响的王芗斋变得妖猖鬼嚣了。<br />在杭州国术游艺大会前夕,当时国术馆教习胡凤山与王芗斋切磋,胡凤山三次击倒王芗斋,以致自称是独得形意拳三摩地的王芗斋在大会期间没敢表演一下形意拳,也不敢自称懂形意拳了,而是表演了几下缀脚。以后王在上海混了几个月,就混不下去了。现在的意拳门人胡吹什么朱国禄、朱国祯、高振东曾在上海随王练意拳,其实这叫让武松认西门庆做老丈人,胡编乱造!当年朱国禄、朱国祯是最瞧不起王芗斋的。二朱曾要去挑王芗斋的场子,后被李景林劝住。高振东的年龄比王芗斋还大10多岁,根本就没有看上王芗斋。后来高的形拳师弟张长信拜了王芗斋。高振东岁数大,辈分低,高振东生于1879年。高振东为了给他的儿子抬辈份,后来就让他的儿子拜了张长信和尤朋熙。以致铁罗汉张长发当着面骂高振东没出息。王芗斋是靠着日本汉奸的势力起的家,这一点单香陵先生讲过多次。如若不信,可以去问问单香陵的弟子杜金果老人。前一阵子大成拳造谣生事所以能有恃无恐,其原因之一就是形意拳的一些名家养成了窝里横的毛病。如大成拳指名道姓的挤兑尚云祥,如说王才10几岁时就剑败枪手尚云祥,又说一次尚云祥摸了一下王的肩膀,尚云祥就被腾空放了起来。还说王芗斋让尚云祥又重新站了8年的桩。<br />虎头钩叙述:<br />据说意拳的名字是王芗斋因为进不了形意拳的谱系,不得已而采用的名字。当时宋世荣是形意拳中活着的辈份最大的人。宋世荣不承认王芗斋是形意拳门的,并且说如果他敢再以形意拳门人招摇撞骗,形意拳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教训王芗斋。于是王芗斋不得已,只好称其所练的是意拳。这就是意拳的来源。当时正值国术改革运动,各国术馆高薪聘请有真才实学的武术好手来馆任教。可是没有任何一家国术馆聘请王芗斋,足见他在当时武术界并没有什么地位和影响。大成拳的兴起主要是他们充分地利用了两次民族大灾难,一次是日本侵华战争,另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没有日本的侵华战争就不可能有大成拳的出现。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文革后大成拳的迅速普及。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28 16:36:34

32.&nbsp; &nbsp;&nbsp; “王乡斋气走鼻子李”之真相<br />雍阳人叙述:<br />王乡斋的关门弟子——王选杰曾经在若干年前,在《武魂》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两个武术家在旧社会的遭遇》一文,文中捏造出了这样一个情节:1916年(民国五年),也就是在李瑞东先生逝世前的一个月,袁世凯想看看著名武术家的比武,安排了一场所谓的王乡斋与李瑞东的比武,结果自然是王芗斋战胜了李瑞东,从此,王乡斋名声大噪。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看看在1916年的袁世凯是不是真有心情看什么两个武术家的比武。众所周知,<br />世凯因称帝而招致天下的激烈反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此时的袁世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且身患重病,处于四面楚歌、十分尴尬的境地。他真有心情看什么著名武术家的比武以作消遣吗?这是其一;其二是,按照王选杰的文中所说,在所谓“王李比武”的一个月后,李瑞东先生逝世。也就是说,所谓“王李比武”给袁世凯看的事发生在李瑞东先生逝世前的一个月。事实真相是:李瑞东先生逝世于1917年(民国六年)农历丁巳年正月初一日。原因是使用煤炉不当,煤气中毒。而袁世凯则是死于1916年6月6日,也就是说,在李瑞东先生逝世的前一个月,袁世凯已经死去半年以上了,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谓的“王李比武”给袁世凯看的事!这难道不是大成拳传人所编造的又一个弥天大谎吗?后来,大概是王芗斋的传人们也觉得此说法漏洞太多,不能自圆其说。后来又编造出所谓王李比武发生在某督军的官邸,并且说什么李瑞东在败给了王芗斋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北京,回归故里,因此武林中有“王乡斋气走鼻子李”之说。<br />事实是:李瑞东先生是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从北京回归故里的,但在民国元年后,因袁世凯三下请贴,李瑞东先生再次赴京,担任了民国军队的“国术总教长”和“国立八大校国术总教习”职务的。并且一直在京从事武术的教学,哪里来得王乡斋气走鼻子李一说?分明是大成拳的传人杜撰出来的嘛!至于大成拳传人林肇仑在《武魂》91年第五期上发表的《意拳(大成拳)源流述真》一文中所云则更是离谱,说什么王乡斋在1903年离乡,“也就是在此时,京津武术名家李瑞东(人称鼻子李)与芗斋先生试技后败北而归故里,自此芗斋先生名噪武林”云云。事实是:1900年李瑞东先生从皇宫辞职后到1911年之间一直在武清老家传授弟子的。何来林肇仑所云之事呢?再说王芗斋出生于1890年(据户口记载),在1903年不过是个13岁的孩子,即使是按照大成拳后来所说的,王芗斋出生于1885年,在1903年王芗斋也不过才18岁,其技艺在18岁时就能战胜早已功成名就的太极拳大师李瑞东?我想不用笔者来说,读者都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的。大成拳传人的此种作为也未免太下流了吧?即使是要欺世盗名也要做的稍许高明一些,而如此拙劣的表演只能是让天下人所耻笑。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28 16:36:47

33.&nbsp; &nbsp;&nbsp;对大成拳的非议之一<br />netevil问:<br />王芗斋的言论让人感到别扭,但他是大师,大成拳影响很大,&lt;&lt;精武&gt;&gt;上有“王芗斋研究”专栏,让人不能不仔细分析他的话。我这次是把“答记者问”中有关太极拳的话摘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应,与我心中的看法相印证。研究一个人是要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的, 如你所说许禹生是亲日派,这一点是我前不久才知道的,而你说王芗斋也是,还是头次听说。在答记者尚中,王芗斋提到刘凤春,<br />但说他造诣稍逊,但很推崇程廷华。其实程1900年去世(享年52岁)王才十五岁(1885年生),实在没有理由不服程。你要看答记者问全文,就知道王当年在北平登报比试时,应者寥寥,只有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登门。现仍有两个问题请教:其一:大成拳在60年代(王1963年去世)为什么被称为“流氓拳”?其二:大成拳登报办班并异常火爆,宣传强劲,然此拳名符其实否?<br />北风叙述:<br />王芗斋当年借答记者问,对中国传统武术所发的一通议论,与今天的吴兴刚在武魂上的做法如出一辙,其本质是一样的,借指点流弊,踩蛊别人,为自己作广告,目的是为了多挣俩儿钱.1940年的北平,是日伪正猖獗的时期.由于许禹生与王芗斋都是亲日派,故他们都得到了日寇的承认.又由于许禹生是当时北平太极拳的代表,王芗斋要想抢夺北平这个市场就不得不向以许禹生为代表的北京太极拳派发难.故运作了此答记者问.并为了推广他的大成拳把太极拳及其它拳派贬得一钱不值.但对八卦掌给予了肯定,是因为王芗斋曾栽在许禹生的老师刘凤春的手里.加之,都知道刘凤春除了自己的儿子刘文华,没有真传给任何人.所以夸上刘凤春两句不仅影响不了多少生意,反倒能貌似公允,在舆论上占了主动.其实这本是当年那些跑江湖的惯常用的生意经,今天却被一些人当成什么拳论,在哪里胡琢磨,越琢磨越偏.看看王芗斋有点儿名的弟子哪个是按照他的拳论练的?!<br />在答问中,王全盘否定套路,而赵道新晚年创编心会掌,王选杰创编18式.这边王否定力的作用,那般姚宗勋不仅练力还戴上拳套打砂袋.所以,谁真的按照王的所谓拳论去做,谁就真是个大傻瓜.今天吴兴刚颇为人所不耻,当年王芗斋又何曾不是为当时的武术界所不耻.把骗子的谎言当学问来研究,不是傻瓜又是什么?!<br />关于王芗斋是亲日派,来源有三,其一是杨松山何福生顾留馨等老拳家曾直言王芗斋是汉奸,是靠日伪势力起的家.其二,王确在日伪时期参加亲日组织&quot;新民会&quot;.其三,在1940年,若没有日本人的支持,谁敢如此气焰嚣张.看看老舍先生的&quot;四世同堂&quot;便知当时人们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景下生活.<br />关于王的出生年,王选杰根据王芗斋的户口本,确定王生于1890年.由于这一年份与王自称从学于郭云深有矛盾,故北京意拳研究会把王的出生年提前至1885年.关于流氓拳之说,源于吴图南.吴甚蔑视王,加之文革前,武术界没有大成拳的地位,此外大成拳中从王芗斋到其门人在与其它门派切磋时,战绩不佳.故此说流传颇广.<br />关于办班火爆.其一源于今人急功近利的心理.其二源于文革后姚宗勋与王选杰等较早地倡导技击实践.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佳,故有李紫剑对大成拳的质疑.<br />一叶叙述: &nbsp;<br />郭云深先生的传人众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孙禄堂先生。至于王乡斋,只不过是从学于姐夫李豹(郭的弟子),加之时间短暂,并不真正了解形意的真意,他所学是汇杂了形意、八卦、太极、鹤拳、少林拳、西洋拳击的一些练法而成,谈不到什么集大成,只是拼凑而已。<br />李紫剑叙述:<br />赵道新先生大家都说他是某大师(skate注:该大师即为王芗斋)的高徒,但是赵道新先生自己就从来没有承认过。为什么?用道新先生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当年拜在这位大师门下,“凡五载终无所得,”学了五年什么都没学到。既然什么都没学到,为什么要承认他是师父呢?(skate注:赵道新先生原来是张占魁的弟子,实战功夫惊人,一直以来与姚宗勋被大成门人称为王芗斋的两大得意弟子)<br />江南客叙述:<br />童旭东先生”发表在《武魂》1998年1期上的《桩架之作用》一文从人体发生机制的角度,较严密地论证了练习走架是拳术欲臻上乘的不可或缺的必要阶段。从而说明王芗斋否定套路练习在练拳中的必要性的拳学论点是错误的。而否定套路在练拳中的作用是王芗斋拳学观点的最显着的特色,因此,该文确实起到了否定王的拳论的作用。此外,赵道新的创编心会掌、姚宗勋的打沙袋、王选杰的大成拳的五行拳与十八法等,无论其主观愿望如何,事实上都以其实践的结果否定了王芗斋的拳论。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br />skate评述:王芗斋在老一些人中口碑都不好,这倒是件很奇怪的事。不过skate认为王芗斋依然可算做一代拳术宗师。大成拳讲究实战,易于学习,是技击者爱好者的方便法门之一。了解一下反面的评价也并非一件坏事。佛家说:依法不依人,只要觉得东西是好的就行。一位意拳练习者说的好:武功成就与人格是两方面,不能因为人品不成而否定他的功夫,否则为什么有着那么多练意拳的朋友?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28 16:37:01

34.&nbsp; &nbsp;&nbsp;对大成拳的非议之二<br />瀛人叙述:<br />尚云祥的形意功夫是够硬的。从未听说过尚云祥与欧洲拳击手比划过。人称尚云祥半步崩拳打天下,足见他功夫之深了。据吴图南讲,王芗斋在北京混不下去就是栽在了尚云祥的手里。那时王芗斋充大辈,自称是郭云深的徒弟,跑到尚云祥家充大,被尚云祥捏住了他的胳膊,使王芗斋痛的受不了,于是跪在尚云祥面前,反叫了尚云祥三声师叔。这是吴图南亲口说的。为此姚宗勋很生气,说吴图南没有口德。还不是因为揭了他师傅的老底。<br />昌昌叙述:<br />说尚云祥败于王芗斋是出于大成拳的胥荣东之书。那章叫“剑败枪手尚云祥”不过这是撒了个弥天大谎,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此章说是郭云深先生一时兴起,让尚、王二人试试兵器。郭先生1898年去世,就按王芗斋1885年生人计算,不过是13岁的孩子,尚云祥30多岁,早已出师,在江湖上已闯出名气来了,这可能吗?再说王芗斋之户口上载其生年为1890年,据说是意拳研究会为了圆“王芗斋是郭云深之徒”之说,硬把其生年提早了五年。据深县郭子坤一系传人说,王芗斋是跟郭云深之徒李豹学的,在坟前磕的头(见2000。3《精武》杂志)。所以很多老人并不承认王是郭云深的徒弟。<br />但我主张把人和其学术水平分开来看。也并不因为意拳界有个别的害群之马就把意拳说得一文不值。郭云深墓志铭说“得其一鳞一爪,皆能跃,能飞”真是不错<br />北风叙述:<br />据我所知意拳大成拳是最喜欢胡吹的。他们煞有介事的说王芗斋曾被北洋政府陆军部聘为陆军武技教练所的教务长,但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料表明:不仅陆军武技教练所的两届教务长都不是王芗斋,而且在其所有职员录中根本就没有王芗斋或王宇僧或王尼宝这些王芗斋曾经使用过的名字。所以说王芗斋担任教练所教务长一说纯属伪造历史。可谓子无虚有。再有他们说1913年王芗斋进京与李瑞东比武,可事实是,李瑞东早在1912年就已告老还乡了。<br />李除了有时参加一下天津中华武士会的活动外,基本已处于隐居状态。怎么可能跑到北京,去与王芗斋比武呢?至于说王芗斋与刘伟祥比武之事,马礼堂曾亲口讲过是刘伟祥把王打进烟筒里。其实王芗斋与人比武输过许多次。即使关于谢铁夫方恰庄衡林的事不计在内,在1925年他就曾先后负于刘伟祥和尚云祥。1929年他又负于胡凤山,而且输得很惨。以至浙江国术馆的苏景由打消了聘请王芗斋来馆中担任教习的念头。以后王又先后负于黄伯年、胡耀真。解放后他又负于孙存周。所以何福生讲当年王芗斋在上海根本就站不住脚。而几十年后却被演义成威震上海滩。这难道还不够滑稽可笑吗?王芗斋的得势完全是靠日伪时期在日伪汉奸的帮助,他是在日伪时期发迹起来的。按他在拳术上的实际造诣,其实他仅得到了形意拳的初级功夫--整体发力的一些要领而已。 <br />过去保定人也是睡热炕,烟筒是用泥和芦苇做成筒壁(也有用砖坯的),烟同一般是方形的约有尺来宽是从炕角一直穿过屋顶。当年刘伟祥把王芗斋打到烟筒里,是由于王芗斋被击出后撞破了烟筒的侧壁,于是王掉进烟筒里。此事马礼堂先生曾讲得很详细。<br />关于刘王较技这件事,马礼堂是专门给武协写了一个材料的,在该材料中马先生讲述了意拳的来源,并谈及此事。<br />瀛人叙述:<br />北风先生:您谈的武林旧事基本都属实。但有一点似需商榷,就是关于李瑞东先生的事。据“国术名人录”中金警钟的说法:李瑞东先生民国二年曾为袁世凯担任护卫军总管,后去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金先生的这个说法本身是有毛病的:民国2年是1913年,而中华武士会是1912年成立的。因此李瑞东先生不可能在担任袁世凯的护卫总管后才去创立中华武士会。因此,李瑞东是否当过袁大总统的护卫总管似尚需作进一步的考证。<br />但有一点,我与你的看法一致,就是王芗斋不可能与李瑞东比过武。王芗斋的父亲是个烟土贩子,家里有些钱,与军界也有些来往。王芗斋的一个夫人姓吴,其家庭有北洋军界的背景。王最早是在县衙门里做过一段儿刀笔,后来又在北洋军中做过一段儿文书。以后随着军队的调动去了南方。那时在北京武术界里是根本没有他的地位的,可以说他那时还是个无名鼠辈。民国13年回到北京一次,他去找到尚云祥,结果没几天他就让尚云祥打跑了。后来就去了天津。跟张兆东搞到了一起。张占魁那时身边没有得力的人,他见王芗斋能说会写,也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功夫还算过得去,就把王芗斋留了下来,并把他带进了武术圈。王的品性很差,是个下流低俗之辈,在上海嫖妓女,又和他的徒弟争抢女人。<br />过去武术界老一点儿的没人看得起他。<br />蔑视王芗斋的人本来就很多,但我认识的人中大多还是中国人,文革前北京市武协中根本就没有意拳的位置,但北京市武协并非是日本人办的。同样吴图南、马礼堂等都认为意拳是伪拳,根本谈不上是一个正当的拳派。当今东北武式太极拳家王善德仍持这个观点。其实意拳或大成拳的发展是利用了两次民族灾难:一次是日寇统治时的日伪时期。再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大成拳正是这两次民族大灾难的收益着,或说幸灾乐祸者。正因为如此,它遭到我们这些过来人的啐弃。前两年,何福生来北京接受九段时,直接就把大成拳称为汉奸拳。<br />意拳叙述:<br />尚云祥不是傻把式,有功夫。记得上学时,有位来自福建的同学说,万籁声曾赢了尚云祥,于是便与北京练形意的同学争了起来,以致大打出手,最后险些发展成群殴。印象深刻。这件事也诱发我关心起形意拳人物来。关于尚云祥的轶事挺多,但最相互矛盾的是他与王芗斋的事儿。在老人儿们(如刘志刚、吴图南、马礼堂)嘴里,尚云祥的功夫比王芗斋高。据说尚云祥曾攥着王芗斋的胳膊,疼得王芗斋跪地求饶,叫了尚云祥三声师叔。而练大成拳的一些人,则称尚云祥曾被王芗斋弹飞,又说比器械时,差点儿斩断尚云祥的手腕。更惊人的消息是说王芗斋让当时几经是功成名就尚云祥又去站了八年的桩。不同人的说法非常矛盾。

雾里云游 发表于 2010-1-30 09:17:29

请楼主整理成文件以便下载。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31 11:23:10

&lt;内家拳的一些掌故&gt;点击文件下载

jkfwes 发表于 2010-3-16 16:01:25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0.gif" emoticon="" alt="" />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内家拳的一些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