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扬扬 发表于 2005-9-23 18:14:00

  吴式快拳是一套传统套路,由杨露禅、经全佑传下,据说杨班候、杨少候都曾练这套架式,只有个别的动作不同。自1911年许禹生创北京体育研究社,破满清皇族私练,开汉族平民飞武之途。杨少候、杨澄甫在社内教练大架太极拳,吴鉴泉负责小架。杨吴二式逐渐定形,大架遂为杨式太极拳,小架成吴式太极拳,快拳也在两派内部流传、流变。所有深爱师恩的太极门人,都珍惜重视这套体用结合、比较完整的拳架。

哼哼哈哈 发表于 2005-9-24 08:29:00

<P>看来清风朋友对吴老一派还是比较熟悉的。难道您仅仅是看书习拳吗?</P><br />

清风扬扬 发表于 2005-9-24 19:01:00

  哈哈,哼哈老兄,看书就能学这么多的太极拳知识,你不信吗?通过看书我还有好多的疑问呢,如果再把那些疑问提出来,争论不休的话多不好呀,对不。如果我和你住一个地方,一定跟你学拳的,我感觉你的拳龄应该在10年心上了。看书学拳也不错,真的很不错,要不你也看着书学学,不行我就当当你看书学拳的老师。嘿嘿。<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4.gif" />

哼哼哈哈 发表于 2005-9-25 16:45:00

<P>清风朋友:有机会一定见识一下你看书学来的杨氏用架。在我看来,书上的东西也未必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尤其拳书更是如此。不知道你对此如何看?</P><br /><P>据称,看书的高手能把书中故意写错的地方找出来,并且寻找出正确的路径。</P>

哼哼哈哈 发表于 2005-9-25 22:15:00

<P>嘿嘿!这下问天有点难了!</P><br /><P>该哭?还是该乐?</P><br /><P>呵呵!</P>

问天 发表于 2005-9-26 08:22: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清风扬扬</I>在2005-9-22 19:11:00的发言:</B><BR><br /><P>  李老师对太极拳的贡献:首次公开了吴老的松功论和部分太极功的内容和练法,使好多跟吴老学拳的新老太极拳学子(门内门外)能一睹绝论。书中对用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说,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们这些看书学拳的人真的要谢谢李老师。如果没有他的书,我们到现在也不会看到松功论,看到宗气论,更不可能了解太极功以及了解用架的更多内容。所以李老师对太极拳的贡献也是一件留载史册的大事。</P></DIV><br /><P><br /><P>没有授权的公开是什么,你知道么?</P><br /><P>那叫盗版,侵犯知识产权。</P>

哼哼哈哈 发表于 2005-9-26 08:49:00

嘿嘿!<br><br /><br><br />问天:你说的这些话是经谁授权的?<br><br />

清风扬扬 发表于 2005-9-26 09:24:00

  哈哈,出版杨少候的用架,经过杨少候授权了吗?,太极功的出版经过杨少候授权了吗?知识产权对于咱们的老古董不使用的。知识产权是个泊来品,对我们好多的东西没用。我想你也是喜欢盗版吧。嘿嘿。再说了学生学有所成,著书立说,发扬光大太极拳也是一件造福后人的好事情,也是每一个太极拳人的职责,不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早绝了。太极拳不是私有产品,任何个人都有权进行继续发扬和光大。(哈哈,对于社会的进步、贡献来说太极拳算什么呀)。所以吴老这一支,我认为李老师的贡献比任何人都要大。不然,你怎么能看到松功论,怎么能知道宗气论呀,门外的太极拳爱好者就更不用想了。说起用架来,我想它只是一个拳套,并不代表太极拳的高级阶段,不是太极拳的主流。相当年杨少候在许禹生的北京体育研究社教的也是用架,也是公开在传授,不然谁给他生活费呀,别忘记了那可是靠手艺吃饭的年代。

清风扬扬 发表于 2005-9-26 09:33:00

  太极拳之研究节录:我和杨少候学完四年,他说,你差不离了,我要走了。那时的老师有良好的风格,虽然他依靠教徒弟吃饭,但当他教完之后,就告诉你教完了,他就走了,你再请他他也不来了。只是到过年过节时大家再聚会。

清风扬扬 发表于 2005-9-26 09:48:00

  至于太极拳练成练不成,那要凭个人的造化。李道子云:大造化哉。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吴式太极快拳(2)“太极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