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灵是打开太极之门的钥匙。
太极拳发出既快又沉的力的条件:
1,形体松紧统一,全身各运动关节保持既极其紧实同时又极其松活的劲;
2,形意统一,精神高度集中,形不离意,意不离形,所有的力的蓄放都要贯注清晰的意念;
3,形气统一,使呼吸处于高压高放的状态,并保持与力的蓄放达到严格的统一;
4,形形统一,保持周身上下形体的紧实不散,并同时保持运动时周身各部的协调一致;
5,形力统一,形体、眼睛、毛发、胸膈极力收放,与发力形成一体;
6,势力统一,保持身体运动形成的势与力的蓄放的统一性,势不离力,力不离势,势力相合;
7,轻出重收,力量启动时轻快而不僵紧,到达终点时一放即收,形成力量瞬间高聚的回刹力;
太极拳在技击实战中的表现形式必定是“快”,况技对抗,双方争强斗胜,战机稍纵即逝,抓住战机,以威猛的内劲,加上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方能克敌致胜。“力贵迅发,机贵神速,一迟即败,一迅疾即得势”,“进如疾风吹人,电光猛闪,愈速愈好”,“彼挨我何处,我意即到何处,气也随着而出,如斯响应,疾如电挚”,“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如此可见,太极拳的技击与其它对抗性的竞技运动一样,都是十分重视力量和速度。“快”才是实战和应用时必备的重要方式。
练拳以慢练为常态,快练为补充。用吃饭比方,慢练好比谷物,要常吃,快练好比肉食,点睛之笔而已。
真的慢练是需要基础的,不是上来就会的。慢练的基础,是筋肉已经拉抻的比较灵活。筋肉拉抻的基础达标,不是练杂技唱京剧式的劈叉,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腰活了,一个是胸空了。
慢练的前提之一是全身有点整体感了。腰不活,什么都是瞎掰,全身一点整的意思都没有。
太极拳的掩手弘捶:两脚与百会会阴没形成三角形的立体圆,发力点应该在肚脐,这是圆心,拳面的点应该是圆周,是圆心与半径的关系,打人是用圈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就是小的只有圆心的感觉,大的不能出你的肢体形成的圆周,打人的落点在切线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但是切点到圆心的距离不能变,所以,臂要形成弓,六合要归一,整体应该成圆柱体,看上去应该六面立体,不能有人体的形状,感觉一定要空体才对。
1336036662 发表于 2013-9-28 12:11
好好好!
王党党 发表于 2013-11-22 20:11
太极拳的功夫在一只脚下面。人身上有三大弹簧点:第一,在脚下涌泉穴;
第二在肚脐后面的命门上;
第三,在两肩凹陷处的肩井穴上。
1336036662 发表于 2014-1-7 21:44
“劲松”是在“体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内劲在体内不断地牵拉、充盈,丹田之气越来越足,真气遍布 ...
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306344395 发表于 2013-11-7 11:15
为什么太极拳要用腰胯带臂,就是因为,只有腰胯的转动才符合似正似隅。超出这个范围
就要移动中心哟。
练习太极拳向极小极微,近乎无圈功夫攀登,方为上乘。此时发劲阴不离阳,阳不里阴,开即是合,合即是开,无形无迹,使对手飞掷而出如在梦中,不知我如何出手发劲,更无法招架还手。这才算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所向无敌的上乘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