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3 14:13:22

“五点外争”是规律性的说法,也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比如右手在前实了,右脚在前就要虚,别往地下插了,甚至能抬脚离地才对。这就是“轻沉兼备”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3 14:20:04

“五点外争”。这“五点”是:头顶、两手(最外端)、两脚(着地处)。“外争”就是:有向外顶之意。“五点外争”就是无论走架推手,头要往上有顶劲,手有往外延伸的趋势,脚有往地底下插下去的趋势。
不“争”,怎么分阴阳,怎么抻拔对拉,怎么立身中正?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3 17:42:08

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5 13:44:21

人生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最大的无知是欺骗;
最大的悲哀是妒忌;
最大的错误是自弃;
最可佩服的是精进;
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最大的债务是情债;
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最大的欠缺是顿悟;
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5 18:51:02

头要正,身要拧,上下一根绳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5 18:58:54

比如在发劲攻人时,自己的劲路常要成一条直线。说准确了,就是自己的前手和后脚之间要形成一条直线。前手后脚之间传递的必须是抻拉劲或叫抻拔劲,不可手脚都往一个方向使劲。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5 19:00:57

对于发力的人而言是劲路线,对于受力的人来说,来力经常在身上产生一种线。因为是受力而产生的线,就是应力线。
 在承受到来力的时候,身体也应该构成一条直线,把来力传到后脚,再传到地上。对方的力哪怕十分巨大,也如泥牛入海。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5 19:12:48

人的重心在中心线上,要发得人出,打得人倒,不论直接间接,正击侧击,非动这条中心线不可。中心线跟练太极心目中的中心轴是重合的,这根轴,不能折断,不能倾斜,在攻防上意义重大。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5 19:16:54

练拳或推手过程中的“顶、偏、丢,抗,浮,重”等等弊病,都来自于自身的妄念。要使我们原有的本能得以活活泼泼地显露出来。就要把妄念扔干净,妄念扔得越干净,自然的功夫越显露,进步也越快。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6 13:56:20

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既要明理会练,又要得法懂养。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即会伤,会练会养才能成功。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