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1834~1868年) 字淮三,陈季甡长子,自幼随父习文练武。敏而好学,精于拳法。在陈氏十六世拳师中属佼佼者之一。17岁开始随父辈上阵杀敌,屡建奇功。同治六年(1868年),捻军张宗禹部围攻怀庆府,率千人驰救,与捻军战。自晨酣战至午,城防得以固守,战中中炮身亡,卒年34岁。 陈垚(1837~1916年) 字坤三,陈仲甡长子,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幼年随父习拳,19岁入武庠,每年练拳万遍,20年不懈其志。虽身体矮小,不超百斤,但功夫之纯,一时无二,达炉火纯青境界。尝冬穿单不冷,夏穿夹不热,蚊蝇不能近其身。晚年,曾遇一卖炭者置牲畜于道,阻人行。陈垚见状不平,右手端豆腐,左手拄拐杖,上前理论。卖炭者蛮不讲理,竟惊马伤人,陈垚抛起手中豆腐后随即出拳,马腿折,卧地哀鸣不起,复接空中豆腐于手。见者无不称奇。17岁随父辈上阵杀敌,征战十余年,参加大小战斗不计其数,未曾受挫。 陈森(1843~1926年) 字槐三,陈季甡次子,陈氏十六世。幼随父兼习文武,尤长文才,双手能书梅花篆字。以教书为生。为陈式太极拳历史不致中断湮没,光大祖传太极拳术,晚年倾心续写家谱,功德可羡。 陈焱(1847~1918年) 陈仲甡次子,陈氏十六世中太极拳手之佼佼者,与陈鑫同获岁贡生。尊老敬宾,兄友弟恭,其德其拳受乡人称赞。 陈延熙(1848~1929年) 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耕耘次子。与兄陈延年承继父业。拳艺高超,虽入化境,仍不懈怠,常夜卧木凳,醒即练拳不止。耕读之余,教习子弟练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袁世凯督鲁,见乡人为陈耕耘所立碑记,知太极拳为陈氏所专精,遂派人来访,意请陈耕耘授己子侄拳艺。时因陈耕耘已逝,遂聘其前往教授子侄。当时袁府各派武师,多有妒之者,经与之比较后,无不心服。自鲁而津,教授六年,以母老辞归。 陈鑫(1849~1929年) 字品三,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仲甡第三子。清岁贡生,太极拳理论之集大成者,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太极拳理论家,对太极拳的传承发展贡献卓越,亦为太极拳一代宗师。 自幼与兄陈垚从父学习家传太极拳,备明理法,于太极拳精微入妙。父陈仲甡见其聪明灵慧,又善于动脑子(练拳时每练一招一式,都要询问再三),便命他弃武习文。陈鑫虽听父命,将精力转向读书,但读书之余,仍然练武,终致文武皆有成就。文得岁贡生,武亦为佼佼者。 在日常练武中,陈鑫见不少父辈只教太极拳招式,却不讲其理,更不讲拳式之间的有机联系。询问多次,长辈们均答曰:“老辈就是这样教的。”又见陈氏世代习拳,名手辈出,但完整的太极拳著述甚少,方体会到父亲当年让他弃武学文的良苦用心。得岁贡生后,立志研究拳论、拳法、著书立说阐发太极拳理法。平时倾心于笔墨,只间或练功。对此,陈家沟的晚辈后生们大都有所不解:虽然听有长辈说陈鑫武功甚高,咋没见着哩?有的甚至说,即使他年轻时学些太极拳招式,这些年来整天钻研拳理,和笔墨打交道,只怕早就忘光了。于是就有好事者产生瞅机会“试他一下”的念头。一个雷雨之夜,陈鑫正在写作《太极拳图画讲义》“太极拳缠丝劲图说”一节时,突然屋门被撞开,三蒙面者闪进屋中,当先一个大汉扑到桌前,先发制人,一招“小鬼推磨”打来。虽然陈鑫其时已经年逾六十,但却身心灵便,只见他迅速将书稿放进抽斗,顺势一引,来拳已经落空,顺而一掌拍在对方后背上,那人往前栽了几步,爬倒在地。此时,第二人早已趁机抓住了陈鑫双手,他又顺势下引,牵动对方弯腰跟进,一招侧肩靠,击中对方右肋,将对方打得直飞出去,跌在墙角。第三人以擒拿手法,伸出如钩双手,抓住陈鑫右手。陈鑫冷笑一声,侧身一抖,对方早已“咕咚”一声跪倒在地。陈鑫见这三人并未受伤,却爬地不起,不禁起疑心,问:“我并未用重手法,你三人为何躺地不起?”忽听三人哈哈大笑,一齐从地上跳了起来,扯掉蒙面布,跪倒在地,口中连说:“鑫叔,看来您老的功夫确实没有丢下啊!”陈鑫见是三个族侄,不禁嗔斥道:“你们三人捣什么鬼?幸亏我见你们用的外家功夫,招式生涩,不像久练之人,才没用重手法,不然……”便拉起他们,给他们讲太极拳缠丝劲的道理,听得三人频频点头、如啜甘饴。 主要著述有:《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太极拳引蒙入路》(即《陈氏太极拳图说》简明本)一卷、《三三六拳谱》等。这些理论著作,开创了陈氏重视拳术文字记载和理论研究之先河。其中,尤以《陈氏太极拳图说》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时方改是名。该书从1908年动笔,迄1919年搁笔,历时12年。成稿时,陈已年逾古稀。该书抄本有四稿,每稿洋洋二三十万言,且图文并茂,足见其苦心、宏志和毅力。正如他在该书自序中所述:“倘非有先达传之于前,虽有后生,安能述之于后也?我先大人命我先兄讳垚习武,命愚习文。习武者,武有可观;习文者,文无所就,是诚予之罪也。夫可幸者,少小侍侧,耳闻目见,熏蒸日久,窃于是艺管窥一斑。虽未通法华三昧,而于是艺仅得枝叶,其中妙理循环,亦时觉有趣。迄今老大,已七十有余矣。苟不即吾之一知半解传述于后,不且又加一辜哉。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瑕,急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自光绪戊申以至民国乙未,十有二年,其书始成。又急缮写简册,虽六月盛暑不敢懈也。” 陈鑫无子,书稿成后,贫而多病,日常生活不能自给,全凭乡亲们接济。但他依然著书不辍,生生不已。病体沉重后,深恐书稿遗失,一生心血付之东流,便写信将其侄陈椿元从湖南召至榻前,从被子中取出《太极拳图画讲义》书稿,授之椿元,再三嘱托:“此吾毕生心血也,汝能印行甚善,可传则传之,不则焚之,切勿与妄人焉!”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