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密 王 宗 岳
魏 美 智
摘要:王宗岳是一位在太极拳传承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正因为其贡献重大,历史上,许多人穿凿附会,给王宗岳披上了许多神密的外衣。作者通过对王宗岳在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拜师学拳传拳的历史考察,一是解密了王宗岳所处年代之迷。二是解密了王宗岳《太极拳论》之迷。三是解密了王宗岳《阴符枪谱》来历之迷。
关键词:解密王宗岳 生存年代 太极拳谱 阴符枪谱 之迷
作者:魏美智 河南省博爱县地名办公室主任,毕业于郑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 解密王宗岳生存朝代之迷
王宗岳究竟是哪个朝代人?
这是太极拳传承史上众说纷纭,乱得一塌糊涂的事情。据笔者了解,起码有三个王宗岳。
一是前明王宗岳。1921年北京版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在《太极拳论》最后一句“是为论”之篇末,又注:“此论系三丰入室弟子王君宗岳所作。”据《明史》记载,张三丰为元末明初人,其“入室弟子”最迟也是明初人。
二是明末王宗岳。一九八六年第二期《武林》杂志刊载署名黎路忠《太极拳起源探讨》一文说:近几日,我在恩师宦大海书房中还抄录了一份河南省赵堡镇传拳系统表,(俗称赵堡 太极拳传人表)颇值得研究。据此表所志,陈王廷原是跟蒋发学的太极拳。而蒋发者,有这么一段传文:蒋发,祖居河南省温县东乡刘村,后迁水运村,曾到山西于王宗岳处学艺十余年,后际遇事发,隐入陈沟,匿名为仆,传弟子陈王廷(河南温县陈沟人)、邢喜怀(河南温县赵堡街人,传张初臣)。王宗岳:山西晋阳县七里堡人,人称华北大侠,业客店。”文中提到的陈王廷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可见此王宗岳应出生在万历二十八年之前。
持此说法的还有河南沁阳之杜元化。杜元化在《太极拳正宗·太极拳溯始》中说,余先师蒋老夫子原籍怀庆温县人也,生于大明万历二年,世居小刘村,在县之东境距赵堡镇数里之遥,至二十二岁,学拳于山西太原省太谷县,王老夫子讳林祯,视师如父子,学七年礼貌不稍衰,师亦爱之如子。”
三是王宗岳为清乾隆时期人。笔者认为此说比较可信。其理由有八:
(一)是唐豪的考证。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唐豪顾海馨编著的《太极拳研究·王宗岳传》:王宗岳,山西人,著有《阴符枪谱》,佚名氏于1795年(乾隆六十年乙卯岁)序云:“易有太极,始生两仪,而阴阳之义以名……山右王先生,自少时经史而外,黄帝老子之书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盖先生将关于盈虚消息之机,熟悉于止齐步伐之节,简练揣摩,自成一家,名曰《阴符枪》。……辛亥岁(1791),先生在洛(洛阳),即以示余,余但观其大略,而未及深悉其蕴,每以为憾!余应乡试居汴(开封),而先生适馆于汴,退食之余,复出稿示余,乃悉心观之……先生常谓余曰:余本不欲谱,但悉心于此中数十年,而始少有所得……于是将枪法集成为诀,而明其进退变化之法,嘱余为序,因志大略而为之序云。据此序,王宗岳晚年以教书为职业,衣食奔走于洛阳、开封两地,1795年(乾隆六十年)仍健在。因此,可以推测王宗岳可能生于乾隆初年。”
(二)王宗岳本身的证明。据“康熙五十五年岁次丙申秋七月既望之吉”李元善所修的《李氏家谱》记载,“李鹤林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初五日”是李氏家谱上所记的最后一人。是李氏第十二世。唐村中街42号院,是李鹤林的宅院。李鹤林是李岩、李仲的曾孙,是一位继承了李岩、李仲、陈王廷所创的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将太极拳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划时代人物。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八年,王宗岳在唐村、齐村教书期间,拜李鹤林为师,受到了李鹤林的系统的太极拳理论和太极拳武功的良好教育,因此,在乾隆五十八年李鹤林七十八岁生日时,王宗岳送了一幅鎏金巨匾,上面由王宗岳亲书四个大字:“武元杰第”。落款为乾隆五十八年岁次王宗岳敬赠。惜乎此匾于文革时被贫代会破四旧时烧毁。时任村贫代会主任的李太行现已七十七岁。当提及烧匾之事时,李太行所述仍历历在目:王宗岳所题的“武元杰第”匾,黑曲溜溜黑漆底,金黄色鎏金大字。当时破旧,谁敢不烧!现42号院大门的门楣之上,挂匾的遗迹尚存。
王宗岳为李鹤林挂匾一事的可信性。李岩研究是在2004年4月在山西洪洞县召开的“第二届洪洞移民文化研讨会”上拉开序幕的。会议结束后李立炳先生约我和他共同搞李岩研究。经过我和中国明史学会理事、著名李自成研究专家、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兴亚等的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取得一定成绩。2005年3月8日《大河报》发表首席记者张体义采访王兴亚先生的报道《李氏家谱为李岩身世提出左证一一明末李岩是河南博爱人》,引起了专家和媒体的关注,纷纷到博爱唐村考查。2005年3月中旬,我陪客人到唐村考察李岩故居时,唐村村民李光献介绍说,“李鹤林的宅门上过去挂着一块匾,是李鹤林(李岩的曾孙)的徒弟王宗岳在李鹤林78岁大寿时敬献的祝寿匾。中间有四个大字:‘武元杰第。’我记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八年岁次门弟王宗岳敬赠。’1966年文化革命时被红卫兵取下烧掉。”李光献指着门眉上的方木锯痕说:“连挂匾的方木也被锯下一同烧掉。”当时在场的老年人有李振温、李立朝、李成奎、李立伟、李俊启等人。
我因为从没搞过太极拳研究,对王宗岳是什么人也不太清楚,于是便问。“王宗岳是谁,那里人?”
李光献说:“听老辈人传说,是咱山西洪洞县老家人,乾隆年间在唐村、齐村教了六、七年书,跟李鹤林习过武学过拳。”这时,李振温又告诉我说:“李鹤林的宅院过去是大队部,人来人往抬头就能看见这块匾,村人都可证明。”李光献出生于1933年,现年74岁,小学文化,农民出身。李振温出生于1929年,现78岁,小学文化,农民出身。李俊启出生于1946年现年61岁,初中文化,村支部书记。李立朝出生于1924年,现年83岁。李立伟1941年出生,现年66岁。从上述的情况看,我认为,我和这些农民都不懂武术,无门无派,他们所提供的资料是真实的,可信的,他们决没有作弊的动机和故意。
我第二次去唐村,是在2005年4月陪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传统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康戈武教授一起到唐村考察李岩故里和千载寺遗址、《李氏家谱》等情况,在李鹤林故居门前,见到了李氏第十六世李太行老人, “文革”时,李太行是贫农代表,破四旧时,就是他领人将王宗岳挂的匾烧掉的。李太行出生于1929年,现年78岁,农民出身。他说:那时侯我是贫代会主任,国家叫破四旧,“造反”哩,谁敢不跟国家走,谁敢不烧!问及王宗岳,他只知道过去在唐村教过书,是李鹤林的徒弟。这时,我才从康教授和他的随行人员口中知道王宗岳是历史上《太极拳论》的作者,至于《太极拳论》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直到唐村从李立朝家里发现乾隆年间的《太极拳谱》后,2006年8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康戈武教授第二次到唐村考查、考证新发现的《太极拳谱》时,我才认识到王宗岳与其师李鹤林关系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我的认识,我的朋友蘧文柱为我找了许多参考材料,让我阅读,使我认识到澄清王宗岳所处的年代,《太极拳论》为谁所作等问题的重要性。这也是促使我写作本篇文章的动因。
从王宗岳为其师李鹤林挂匾的事实说明:
1、认定王宗岳出生于乾隆初年的结论是正确的,王宗岳既不是前明时代人,也不是明末人,所谓王宗岳于前明时传拳某某,以及明末传拳某某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不能成事实。
2、陈王廷和王宗岳或王宗岳与陈王廷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王宗岳所学的太极拳,是李岩、李仲、陈王廷共同创造。李鹤林进一步总结提高的太极拳理论,是李氏所独有的,所有这些都与张三丰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张三丰传王宗岳传蒋发传陈长兴的说法,不能成立;张三丰传无名道人,传王宗岳,传邢喜怀的说法不能成立;张三丰传王宗岳,传蒋发,传陈王廷的说法不能成。所有这些,都是附会之说。
(三)《太极拳论》的证明。《太极拳论》是王宗岳的师父李鹤林于“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次二月二日于唐村讲武堂”的传拳训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中所录其他太极拳理论文章皆系其师父李鹤林所传,每篇都有作者,可见王宗岳《太极拳谱》中所录的有关太极拳的论文,并不是王宗岳之所作,这些作品提供了王宗岳师承于李鹤林的凭证。同时,也是王宗岳生存于清乾隆年间的凭证。设若王宗岳是前明时代人,或者是明中期人,他怎么可能有清乾隆时期李鹤林的《太极拳论》?
(四)《太极拳谱》 的证明。现在世面上流传的署名为山右王宗岳的《太极拳谱》是李鹤林所传授给王宗岳的。其中所录文章并非王宗岳所作,都有明确的作者。如《太极拳论》〈打手歌〉为李鹤林之所作;〈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皆为李春茂所作;《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行功心解》为李仲所作。李春茂为李氏第八代,是明末人,李仲为第九代,是明末清初人,如果王宗岳是前明时代人,他就不可能得到李春茂的〈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和李仲的《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行功心解》。如果他是明万历年间人,他就不可能得到李鹤林的《太极拳论》。李鹤林为第十二代,是清乾隆时期人,他若非清乾隆时期人,若非李鹤林的徒弟,王宗岳是不可能得到盐店本《太极拳谱》中的这些武术名著的。所以,一部《太极拳谱》就成了王宗岳是乾隆时期人的铁证。
(五)太极拳架的证明。《十三势拳》的套路,在李氏族人中传播的并非一路。现在,我们将唐村李立朝藏本李鹤林所传拳架录之于下,与武禹襄本太极拳谱加以比较。
起势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搬栏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揽雀尾 肘底看捶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扇通背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左右起脚
转身蹬一脚 践步打捶 翻身二起脚 披身踢一脚蹬一脚 上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斜单鞭 野马分鬃 单鞭 玉女穿梭 单鞭 云手
下势 更鸡独立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扇通背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十字摆连 上势指裆捶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下势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脚摆连 弯弓射虎 上步揽雀尾 双抱捶
现将李亦畲藏本武禹襄的太极拳架[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太极拳谱》]录之如下: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搬揽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单鞭 肘底看捶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三甬背 单鞭 纭手 高探马 左右起脚
转身踢一脚 践步打捶 翻身二起 披身 踢一脚 蹬一脚 上步搬揽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斜单鞭 野马分鬃 单鞭 玉女穿梭 单鞭 纭手
下势 更鸡独立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三甬背 单鞭 纭手 高探马 十字摆连 上步指裆捶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下势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转脚摆连 弯弓射虎 双抱捶 从对比中我们看,李亦畲藏本武氏太极拳谱与李立朝藏本太极拳谱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李立朝藏本的“云手”“扇通背”,李亦畲藏本作“纭手”“三甬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