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总理

解密王宗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1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总理在2008-9-20 15:57:00的发言:

你不会不知道陈李一家吧?李岩李仲陈王廷弟兄三人创太极拳吧?


陈李一家。那想当年,唐豪去陈家沟考察。陈家沟人为何不说与唐村李家是亲亲。为何陈家沟人不知唐村李家的人有什么匾。难道陈家沟人忘了还有唐村李家这门亲亲。当初若是唐豪去唐村李家。也就不会有肄业大学生不懂得“岁次门弟"是什么意思的笑话了。门生.门徒.门子都代表是学生。为何王宗岳偏偏写了个“岁次门弟”。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taijisanren在2008-9-21 17:32:00的发言:

陈李一家。那想当年,唐豪去陈家沟考察。陈家沟人为何不说与唐村李家是亲亲。为何陈家沟人不知唐村李家的人有什么匾。难道陈家沟人忘了还有唐村李家这门亲亲。当初若是唐豪去唐村李家。也就不会有肄业大学生不懂得“岁次门弟"是什么意思的笑话了。门生.门徒.门子都代表是学生。为何王宗岳偏偏写了个“岁次门弟”。


胡编吧!唐豪如果去了唐村,就没有所谓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谬论流传了。你们不是没有吃饭的地方了吗?

发表于 2008-9-21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人是对自己的国家很尊重。但在家谱中绝不会写什么大清.大汉之类的话。原因很简单。家谱要求言简意赅。再说。知道乾隆,就知道他是清朝的皇帝。说民国七十几年。就知是台湾的纪年。这是国人所具起码的常识。当然,一般的外国人是不知的。特别是那些混血儿。自以为有中国血统。但,缺乏中文的系统教育。也就在所难免的不知所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taijisanren在2008-9-21 17:41:00的发言:
国人是对自己的国家很尊重。但在家谱中绝不会写什么大清.大汉之类的话。原因很简单。家谱要求言简意赅。再说。知道乾隆,就知道他是清朝的皇帝。说民国七十几年。就知是台湾的纪年。这是国人所具起码的常识。当然,一般的外国人是不知的。特别是那些混血儿。自以为有中国血统。但,缺乏中文的系统教育。也就在所难免的不知所以。

你学过公文写作吗?有水平的人都是按照公文写作程序写作的,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才胡抡瞎侃的。你看过别人修家谱吗?你看过多少明清时期所修的家谱?举几个实例看看?修家谱是一件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必须找几个有文化的人写作。就是现在修家谱也要用文绉绉的语言写作。你们根本没见过修家谱,所发谬论都是坐井观天在那里胡说八道!

发表于 2008-9-22 0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总理在2008-9-20 16:58:00的发言:

很高兴回你的帖子。最起码你是研究了我的文章,看了我的帖子,你所发帖子使我多学习了许多知识。


不过你的这个帖子所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我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一、顺治十七年《怀庆府志》的序言


序言一落款:时


皇清顺治十五年岁次戊戍孟夏吉旦


序言二落款:顺治十七年岁在庚子仲春之吉 知怀庆府事楚孝感彭清典撰


序言三落款:顺治十七年岁在庚子孟秋谷旦  怀庆府粮河通判乐城仝元枢撰


序言四落款:时


皇清顺治庚子岁太簇曰吉旦   前奉旨奉旨教习正黄旗由甲午贡士出身署怀庆府事盐捕通判王维秀撰


序言五落款:时


皇清顺治庚子岁清和月谷旦   赐进士出身怀庆府推官居巢曹同统撰


序言六落款:顺治十七年岁在上章困敦毕相月朔  进士第资政大夫礼部左侍郎加二级兼翰林学士......薛所蕴撰


上述序言有几个不同的特点:


1.在年号前冠以皇清二字的有三个。


2.直抒顺治的有三个。岁次、干支的用法顺序也不尽相同。


结论:落款是序言的书写者随手落下的,是根据作者的习惯落下的。落款的工与不工,与文章的真实性没有任何关系。


二、在落款的日期前加国号问题。


现在选择几处笔者手头的文章:


1.《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落款:大汉乙卯岁八月一日安昌县令刘德辛立石。


2.《百岩寺浮图铭》:大周垂拱二年,获嘉县朱四娘为女造浮图云


3.《百家岩寺大殿西壁画净土功德记:大宋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


证明:我国自汉朝以来,国人对自己的国家都是很尊重的。在称呼上往往在年号前饰以一个形容词如大字、皇等,这是我国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如果认为落款日期加年号是民国以后的事,并以此来判断作品的年代是毫无根据的。


 


先看《怀庆府志》的序言


一、“府志”是史书。为此类文章做序有写历史的意思。因此落款可能冠以国号。类似的还有碑文、祭文之类。这都不是日常文章的习惯写法。


二、岁次与年干支的用法。六个序言中,用“岁次”者一例,“岁在” 者三例,均符合“年号+年数+‘岁次(岁在)’+年干支”的用法。其中序言六“顺治十七年岁在上章困敦”中的“上章困敦”系岁星纪年的名称,对应干支纪年中的庚子年。而序言四和五都是直书某年某月(“太簇”系正月,“清和”系四月),与“ 岁次”、“岁在”的用法无关。总理网友说“岁次、干支的用法顺序也不尽相同”,不知何指?


再看其它三例:


1.《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落款:大汉乙卯岁八月一日安昌县令刘德辛立石。


2.《百岩寺浮图铭》:大周垂拱二年,获嘉县朱四娘为女造浮图云


3.《百家岩寺大殿西壁画净土功德记:大宋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


1.:汉朝有多个乙卯年。此落款未说明是哪个。据说《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是东方朔所作。东方朔为汉武帝时人物。查汉武帝时代,仅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为乙卯年。史载汉武帝时期共有十一个年号。元朔是第三个。一般认为,汉武帝定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公元前116 —111 年),是第五个年号。此前的年号是后来倒推追加的。因此,“刘德辛立石”时,还没有年号一说。自然只能写国号。


2.:“云”字放在句尾,表示前面的话是转述传说。“大周垂拱”是武则天称帝时的年号。此句话的意思是:据传说在武则天垂拱二年,得到了嘉县的朱四娘为她女儿造的浮图。这显然不是落款,而属于叙述前人前事,加国号以便明确时间。


3.:“大宋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这是一个落款吗?看着不象。百家岩寺现在还有大殿吗?河南修武县现存百家岩寺塔,这《功德记》是在百家岩寺塔内吗?百家岩寺塔,据考证是金代中期在百家岩寺遗址上修建的。金于公元1115年建国,到公元1234年亡。宋开宝六年是公元973年,在金建国之前。所以,我猜测这句“大宋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是记述一件事。果真如此,则加国号以便明确时间,就是很自然的了。

发表于 2008-9-23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总理在2008-9-20 16:58:00的发言:

3.《百家岩寺大殿西壁画净土功德记:大宋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


 


这个日期很怪,可能抄写错了。fficeffice" />


“十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


十月建子,用干支纪月,十月应是“x子”,不可能是“辛巳”。因此,“辛巳”当是日干支。


“朔”是月亮全暗,即将转亮的月相。用作日期表示每月初一。但后面却跟了个“十五日”。“十五日”的月相是“望”,且两个日子连在一起,颇不可解。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辛巳”是十月初一的日干支,“乙未”是十月十五的日干支。因此,这段话是记述当年十月,月亮朔、望的日干支。这很奇怪。因为某月的初一如果是“辛巳”,则十五日必然是“乙未”,没必要记录。而且两者同时并列,毫无意义。


由此来看,在“朔”字和“十五日”之间应该脱落了什么字。例如“十月辛巳朔 至 十五日乙未”。果真如此,更证明我上贴中的推断:这句话不是落款,而是在记述某件事。

发表于 2008-9-23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魏美智的文章“

我因为从没搞过太极拳研究,对王宗岳是什么人也不太清楚,于是便问。“王宗岳是谁,那里人?”


李光献说:“听老辈人传说,是咱山西洪洞县老家人,乾隆年间在唐村、齐村教了六、七年书,跟李鹤林习过武学过拳。”这时,李振温又告诉我说:“李鹤林的宅院过去是大队部,人来人往抬头就能看见这块匾,村人都可证明。”李立朝出生于1924年,现年83岁。李立伟1941年出生,现年66岁。从上述的情况看,我认为,我和这些农民都不懂武术,无门无派,他们所提供的资料是真实的,可信的,他们决没有作弊的动机和故意”看。魏美智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


李光献出生于1933年,现年74岁,小学文化,农民出身。李振温出生于1929年,现78岁,小学文化,农民出身。李俊启出生于1946年现年61岁,初中文化,村支部书记。


 


第一,农民出身,他怎么有钱上学。第二,这个支部书记为何没有出身,他这个初中文化是怎么来的。第三,1933年唐村有小学校吗。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这两个人真的是小学文化吗。解放前,至解放后56年前。中国的小学是分为完小和高小的。那时能上完小的人家,绝非农民之家所能上得起的。更不用说上高小了。那时的高小,犹如现在的初中。是不和完小在一个地点上的。


解放后文革前,在农村能有几人上初中的。这可通过你身边的人问问。便知真假。


通过以上几点,可看出一个连基本历史常识都不懂的人。他说的话,他写的文章。能有几分真实感。魏美智纯是在杜撰历史故事。

发表于 2008-9-23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太极拳论》、《打手歌》为李鹤林所作。


清咸丰二年(1852年),河南舞阳县知县武澄清于该县兵团渡镇盐店获得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一本。《太极拳论》系拳谱的首篇........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次二月二日于唐村讲武堂


                                  李鹤林


打手歌也为李鹤林所作。其全文为:


“..............


大明崇祯壬申年二月研拳草论  李春茂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


请看所写;清咸丰二年。和下面的;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和大明崇祯壬申年二月。前面是清咸丰。没有大字。后面都有大字。写清咸丰二年者。为什么不加大字呢。难道你没见李鹤林,李春茂写的东西都有大字吗。


举个例子。在国内邮寄信件,是这样写;某省.某市.某县.某村。大城市;如.广州.济南.郑州等则连省名都不写。李鹤林,李春茂写的东西,不是给外国人的公文信函。而是给自己的弟子说的。有必要署什么大清大明吗。而当时在场的人难道不知自己是大清朝人。而是外国人。


由以上可看出。也正如找路的网友所说,这是在造假。

发表于 2008-10-24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宗岳是什么时期的人,看下《黄征南墓志铭》就知道了,没什么好争辩的。唐豪也就是一个历史的小丑而已,他对武术一窍不通,却要写什么考什么考,就像现在中国足球一样:阎王和龙王对足球也是一窍不通,却坐足协的第一把交椅!可悲、可叹、可惜哦。楼主这篇文章无非是要证明唐豪说的“天下太极出陈沟”的说法,那么天下太极到底是否真的出自于陈沟呢?你我说的都不算,唐豪说的也不算,就是陈家沟现在挂的“太极发源地”的牌匾也只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发的,可以说也不算。太极阴阳学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而这一文化又是随着几千年的道教文化才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道教文化的传承就没有现在的太极阴阳学,也可以说道教文化是太极阴阳学的载体,所以说要将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拳术表现出来,不是哪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唐豪是个小丑,你呢?????
发表于 2008-10-24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总理在2008-9-11 17:57:00的发言:

是读活书的。朋友评价《解密王宗岳》震撼了武术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1 17:57:20编辑过]

这样一篇主要论据漏洞百出的文章,竟然号称“震撼了武术界”。真不知是“武术界”果真人才凋零,还是文章作者大言不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