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总理在2008-9-8 8:54:00的发言: 既然王宗岳师从于李鹤林,李鹤林系河南省博爱县唐村(原怀庆府河内人),为什么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会在河南舞阳县发现呢? 这个问题我们在唐村的《李氏家谱》中,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氏第十世“李元臣,字清廉,配孟氏,行二,生一子如相,生一女,生于明崇祯六年癸酉五月八日,卒于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七月初八,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双修,先后在安徵与河南舞阳传拳育弟。”(《李氏家谱·李元臣》)李元臣系李仲的次子,从李元臣起李氏族人边在舞阳“传拳育弟”,边在舞阳开盐店。 有人说,盐是国家专营之物,为什么李家能够在舞阳开盐店呢?据与唐村李氏同宗的刘村《李氏家谱》记载,刘村第七代李兴镐在当时为“钦授修职,钦加盐运使”是一位主管盐运的大臣,有开盐店的便利条件。因此到了李鹤林辈也在舞阳开有盐店。李鹤林耄耋之期,将盐店交其子李永达以及李永达的儿子李嘉臻、李嘉际照管。李永达与王宗岳系师兄弟,王宗岳在唐村教书期间,闲暇时也常到李永达的盐店与师兄弟的切磋武艺,相得甚欢。李永达年老之后,又由其子李嘉臻、李嘉际照管。李嘉际,文武双修,文品武德高尚,内功修为深厚,不仅武功了得,而且学识修养也名冠当时。温县著名的大清文武翰林闫翠峰,就是出自他的门下。为了感谢师尊培育之恩,入了翰林院之后,闫翠峰还将自己所用的印章两枚赠给师父李嘉际,并交待说“师父在沁河河南若有不便处,只要出示此两枚印章,万事勿虑。”熟知了上述情况,对于武澄清为什么会在舞阳盐店得到王宗岳《太极拳谱》的原因,应当适得其解吧?
我提的问题,看来楼主是不想回答了。上面的引文,是楼主文中的有关部分。
楼主说这个问题可以在《李氏家谱》中找到答案。而他列举的材料,最多可说明李家开过盐店。文中与王宗岳有关的文字如下:
“李永达与王宗岳系师兄弟,王宗岳在唐村教书期间,闲暇时也常到李永达的盐店与师兄弟的切磋武艺,相得甚欢。”
这段文字,显然不是戏说,便是演义,肯定不是从《李氏家谱》中引来的。姑且认为说的是事实。但文中并未提到王宗岳抄的拳谱是如何跑到盐店的。其它关于何人接管盐店,闫翠峰如何赠印章等等,与拳谱的行踪牛头不对马嘴,楼主却断言“熟知了上述情况,对于武澄清为什么会在舞阳盐店得到王宗岳《太极拳谱》的原因,应当适得其解吧?”这是在鼓励大家编写武侠小说吧?
其实关于王宗岳是李鹤林徒弟的说法,楼主也没有什么证据。无非是村民的叙述。至于那已烧毁的匾,且不说“武元杰第”之说能否出于徒弟,就是关于落款,亦是大可质疑。楼主文中说:
唐村村民李光献介绍说,“李鹤林的宅门上过去挂着一块匾,是李鹤林(李岩的曾孙)的徒弟王宗岳在李鹤林78岁大寿时敬献的祝寿匾。中间有四个大字:‘武元杰第。’我记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八年岁次门弟王宗岳敬赠。’1966年文化革命时被红卫兵取下烧掉。”
假定“唐村村民李光献”的记忆准确。能从这落款确认李、王的师徒关系吗?有网友请楼主解释什么是“门弟”,楼主还没回答呢。何况“岁次”之后应该是年干支,跟个“门弟”干什么?可见这村民的记忆是否准确,也是应该问一问的。
“朋友评价《解密王宗岳》震撼了武术界。”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1 21:08: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