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0455|回复: 56

《把脉太极》系列报道三:大师不少 缺乏市场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中国两大功夫少林和太级的发源地,登封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却“一热一冷”,前者文化产业开发风生水起,后者则显得落魄无奈。


有业内人士认为,造成少林寺和陈家沟“一热一冷”的重要原因,就是相比少林寺,陈家沟缺少一个像释永信一样的“领头人”。


“不敌”少林


太极缺个“释永信”


在“齐名不同命”的激烈讨论中,一个被称为“坎”的因素被诸多业内人士一再提及:相比少林,太极缺少一个像释永信一样的“领头人”。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指出,太极“不敌”少林,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注重少林品牌、少林文化和少林产业的保护和开发,而且措施得力。


少林寺今天的红火,跟释永信个人的作用密切相关。


1999年他正式升座,成为少林寺1500年来最年轻的方丈,10年来,少林寺每年都会抛出几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为手机开光、开药局、拍电影、举办音乐大典、全球海选功夫之星、天价卖武功秘籍,还曾把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搬进藏经阁,最近,2009世界旅游小姐又来到少林寺,美女、和尚、功夫,少林寺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眼球。


一个被诸多专家承认的观点是:在以少林寺为核心的经济圈的兴起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提供了原动力。


商业大潮兴起时,他天才地提出“武术禅”和“佛不避世”。因此释永信提出“少林寺抓住机遇,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对来讲,陈家沟就缺少这么一个可以振臂一呼,多方响应的领军人物。”宋向清说。


领袖“缺位”


遍地都是“太极大师”


但太极并不缺大师。


记者查询到,国家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河南省共有5人上榜,其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以少林功夫入选,而陈氏太极拳却有两位——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王西安和朱天才。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曾重点培养了4个弟子: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和朱天才,这就是目前陈氏太极拳的“四大金刚”。 遗憾的是,“四大金刚”虽然名声远扬,但没有人成为“释永信”。


温县一位太极文化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作为太极来说,龙首是“打”出来的,用武技比较,用武德比较。这种人的出现,既不是努力出来的,也不是协调出来的,而是时代产生的,现在也许还没有人在德、技、绩方面能担当太极“形象代言人”。


既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大师,那么谁对外都可以称自己为“大师”, 在一些太极传人看来,现在自称太极大师的人太多了,也就让“大师”称号“泛滥”了。郑州一位太极传人称,他去四川一个太极拳馆授拳。晚上吃饭时,邀请方介绍他为太极大师,饭局上所有人为之一笑。“现在教太极拳的,哪个还不是大师?”对方讥笑说。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派众多


太极难有“公认领袖”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太极门派众多,相互贬低对方,也是太极不能产生一个公认大师的原因。


太极拳发源于温县陈家沟村,但几经传承发展,并衍生出杨、武、吴、孙、和等多种流派。“练太极拳的人有了自己的体悟把它融入拳中,各人体悟不同,练法也就有了区别,形成了各家流派。”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范学天说。


陈家沟老村支书张蔚珍介绍说,太极拳由陈王廷创立,不断演变,分成了众多门派,其实拳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架势不一样。现在派别多,导致各派别间会有些矛盾,各家都宣传各家的好,各持己见,甚至出现相互攻击的现象,没有围绕着太极拳形成拳头。“这样不好,我在许多场合都多次公开这样说。各派应该抛弃门户之见,把小太极拳搞成大太极拳,这样才能把太极拳和陈家沟推向全世界,促进发展。”张蔚珍说。


专家建议


市场运作让大师形成合力


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太极传人都承认,陈家沟是太极圣地,但是有一半以上的传人并没有去过陈家沟。而陈家沟的太极高手也离开了这里,全国闻名的“四大金刚”中,陈小旺早在1991年即前往澳大利亚定居;朱天才在新加坡;陈正雷在郑州;只有王西安尚留在陈家沟创办武校。


“虽然王西安在温县定居,在陈家沟开有武校,但他也时不时到外国去授拳。”焦作温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小全向记者承认,各派传人流落在外,与陈家沟目前发展不景气有关系。


河南省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博士认为,太极“四大金刚”在国内的影响力并不小,而且他们对太极拳的发展也并非没有思路,只是政府没有搭建好这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他举例说,自己对太极文化情有独钟,也认识到了目前太极文化产业的困境,于是他和太极拳大师陈正雷等联合筹措,准备拍一部名为《太极之恋》的电影,其间他和陈正雷探讨多次,感觉“陈大师对于太极文化产业的开发,思路非常先进。”


“太极拳不缺领头人,而是缺乏一种能够把领头人凝聚在一起的机制。”张保盈认为,这种机制是一种市场运作机制,能够照顾各方的利益,这样在未来太极拳和陈家沟发展中,他们才能够形成合力。


培养人才


太极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师


焦作市温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小全说,无论走到哪里,太极的根还是在陈家沟,今年焦作举行太极拳国际大赛期间,各流派传人都来到陈家沟,太极拳祖祠里有各流派创立者的碑文,这些传人当然都要拜拜流派开创人。


张保盈说,每个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根,很多太极大师也很想回陈家沟。“我有一个想法,温县在对陈家沟进行文化产业改造的时候,能不能给四大金刚和国内太极拳的大师建造一个交流的场所?能够让他们定期回来。”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认为,陈家沟要想进行太极文化产业开发,不管是找领头人也好,培养太极大师也好,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才的问题——如何打造一批能够推动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分四种,”宋向清说,首先就是“领袖”,要通过自身实力的展示、专业活动、包装造势等,把“领袖”塑造出来,并能够被各方接受;第二就是要有竞技型的太极高手,比如说通过比武和竞赛,推出武术明星,向世人展示陈家沟正宗太极的神奇魅力,另外,还要有德艺双馨的太极教练,通过这些教练向世界各国太极爱好者传授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最后,还要有品牌推广和营销高手,通过这类人才,在商业领域无限放大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为太极的进一步发展积聚资金。


焦作市温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小全告诉记者,现在政府正在动员这些传人回报家乡,他们也都有意向回来,主要是在陈家沟投资建武校,现在政府已经把陈家沟村的大部分土地都置换了,准备建设武校等太极拳产业开发。届时,温县就可以理直气壮打出口号:“学正宗太极,到温县陈家沟”。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230281326fxiyaxig.jpg

1230281326fxiyaxig.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来做先锋?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245732281855.jpg

1245732281855.jpg

发表于 2009-9-4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人都不错。但是,他们仅仅是在陈氏这块地盘有,在其他太极拳种里还没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实这个形象大使需要一个中立的人物。他不一定拳术十分了得,但是,他必须是个外交人才。
发表于 2009-9-4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耄耋在2009-9-4 13:12:00的发言:
这几个人都不错。但是,他们仅仅是在陈氏这块地盘有,在其他太极拳种里还没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实这个形象大使需要一个中立的人物。他不一定拳术十分了得,但是,他必须是个外交人才。

真功夫是硬件。如果仅是家里横。这绝成不了大气候的。但愿这几个人,首先在国内挑战其他太极拳。真能赢了方显英雄本色。不过我认为。这几个人还是不行的。

发表于 2009-9-5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極的特色就是


無中生有


楊式出自陳式


卻是自行生出一番局面


楊式又衍生出多家太極


今日的少林已過於商業化


在過度消費下


是短多長空


 

发表于 2009-9-5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逸湘居士在2009-9-5 9:28:00的发言:

太極的特色就是


無中生有


楊式出自陳式


卻是自行生出一番局面


楊式又衍生出多家太極


今日的少林已過於商業化


在過度消費下


是短多長空


 


说杨式是出自陈式,那是无知。

发表于 2009-9-5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ongchen12在2009-9-5 19:23:00的发言:

说杨式是出自陈式,那是无知。


此事自有公論


先生知的未必多過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