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网友看早期唐村自己写的文章中所记载的家谱:
“据《家谱》记载,李氏一族徙居唐村后,从始祖到七世祖,人丁渐旺,家族兴盛,渐渐融入当地生活,并不断受到千载养生及三教思想的影响,耕田业习文武,安贫乐道。直到八世祖分为东西南北四院分辈续字后开始走出家门,化名隐籍,传拳养生。明清两代李氏族人外出传拳分列于后:
八世:李自旭,贡生,山西、山东传拳。李自奇,庠生,拳师,崇祯年山西、陕西传拳。李春茂,万历年贡生,生于隆庆二年八月,卒于康熙五年九月,练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枪、箭艺,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
九世:李旺,庠生,生于万历二十二年,山西教书传拳。李牟,庠生,崇祯七年随父李自奇陕西、山西传拳。李仲,贡生,生于万历二十六年,曾在开封杞县、浙江传拳。李信,字岩,开封杞县传拳。李罄,拳师,生于万历十七年,山西传拳有名。李馨,拳师生于万历二十一年,京师传拳。李佩,庠生,生于隆庆元年,一生教书传拳,京师有名。李倬,庠生,生于万历元年,一生教拳,山西、山东,京师弟贤数千,十三势,太极养生功扬名武林。
十世:李怀熙,生于天启四年,湖北练武传拳。李怀启,生于天启二年,湖北练武传拳。李怀元,生于天启六年二月,湖北读习文武传拳。李怀功,拳师,其父李牟被冤杀后依李仲避浙江李俊府书社习拳成师,后往福建传拳。李怀兴,生于崇祯六年,庠生,山西传拳。李元清,拳师,办武学堂传太极养生功。李元钦,生于明崇祯三年,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十三势拳,剑,枪法有名,一生以传拳为生。李元臣,生于崇祯六年,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先后在安徽与河南武阳传拳育弟。李占熬,生于崇祯八年,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李元善,生于明崇祯十五年,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习十三势拳,剑,枪法,武堂训导,先后在开封,济源,山西,教书传拳,门弟数千。李元明,生于崇祯十七年,早年依父浙江读习文武,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枪有名,杭州武林夫妻武功高手。李元祯,生于崇祯四年,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育门弟数千。李元祥,生于崇祯八年,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先后在浙江,山西传拳。李怀文,生于明崇祯十三年,早年依父浙江读习文武,先后在浙江,安徽,湖,广传无极拳,十三势,门弟数千。
十一世:李如桧,生于康熙四年,千载寺习拳,山西传拳为生。李如桂,生于康熙十年,山西传拳。李如椿,生于康熙十八年,千载寺习拳,济源教书传拳。李如檀,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千载寺习拳,传无极拳,江南名师。李如杰,生于康熙十年,南阳传拳有名。李如海,生于康熙七年,浙江传拳,弟子数千。李如清,生于康熙十二年,山西,山东传拳传剑有名,弟子数千.
请见后来被造假为“心意六合拳、六合枪创始人的李自奇”条目:
“李自奇,庠生,拳师,崇祯年山西、陕西传拳。”寥寥数字而已。难道魏美智在说家谱的编制者是白痴,不把“心意六合拳、六合枪创始人”的丰功伟绩记上?
而其后十、十一世中记载会拳的,竟无人会其祖先创的心意六合拳,不是咄咄怪事?!
再看十一世“如”字辈的,凡与拳术沾点关系的,都记上了,就是没有李如松或鬆。这就是为什么魏美智不能将家谱出示给外人看的原因。而看过家谱的小李告诉我他根本未见有李如松或鬆的字样。
试想,如果有这么个李如松或鬆,又作太极歌诀,更传赵堡太极,那么他的丰功伟绩不亚于陈奏庭将太极、通背引进陈家沟,“如”字辈的不重要的都记载了,却将非常重要的人不记载,不是白痴又是什么???
而太极拳论的作者李鹤林不成了可耻的抄袭者了?
魏美智无法面对这些问题,就回避并用惯技:无赖大法。 哈哈哈
-- by 会员 weizhen (2010-5-4 7:47:22)